旧时候的贼

丰子恺的文章中曾讲到老上海,“你遇到扒手,但求避免损失,切不可注意看他。否则,他以为你要捉他,定要请你吃生活”。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时候好想练就一身少林功夫,打得他们满地找牙。

小时候,婶婶梳着两个大麻花辫子,甚是好看,很多人都会谈论婶婶的长发及腰。一天消息传来,婶婶的辫子丢了。婶婶去看戏,散戏回家就剩一条辫子了,长辫子被人偷偷剪去。那时物资相对匮乏,头发也成了财物,婶婶大哭特哭,只能剪去另一条。

上学时候乘公交车,突然感觉衣兜有一只滑溜溜的手离开了。原来是遇见了扒手,转身怒目相对,“你干啥?”“乘公交车呀!”同伴碰碰我示意安静。这些人同样不好惹,只能忍气吞声。

另一座城市看同学逛夜市,突然一个人高马大的女人拦住我们,理由是我们偷了她贵重的手表。并且威胁,“如果再不拿出来,就找一些人把你们干掉”。几人女孩少不更事,吵架只有自己听到,不知所措害怕得要命。人来人往中,几个男生停下脚步,正好是同学的校友、我们的救星。了解情况后甩了几句:“没偷就是没偷,偷了又怎样?”簇拥着我们离开。后来,同学担心找后账,出入校门也小心翼翼。

刚参加工作时,逛街刚进一家服装店,店员小声示意:“小心包包”。我和同事麻利地将包转移到前面,后来检查拉链已拉开,只是钥匙上带着毛绒配饰,扒手没来得及取钱包。到了寒冬腊月乘公交,人挤人都可以达到自动升降,回到家包包开了钱包没了。现金不多,但身份证银行卡却统统没了。后续的工作很繁琐,身份证要登报挂失补办,之后拿着身份证再补办银行卡、医疗卡等,不同卡不同领取时间,又折腾了近一个月。

家乡土地肥沃,乡风淳朴,自家种地自家收。秋收时,院里院外、马路边房顶上,到处是粮食,打粮、晒粮,扬粮直到收袋子。粮袋子放在院里或者敞开库房,找一个东西盖上了,直到收粮的来了卖掉,人们习以为常。一个外地人诧异至极,在他们那里,只要庄稼快丰收,就得天天看着,一不小心就被偷偷收走。房顶上院里更不敢放东西,经常有贼光顾。库房粮房都紧紧上锁,家家户户都有狗,就是防贼,不仅防着外地贼还有本地贼。

如今,我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幸福的城市,乞讨的人少了,小偷也失业了。人们的素质意识也提升了,无人超市即将普及。国家的脱贫工程不止针对物质也脱离贫穷意识,人们自力更生过日子。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