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梵伊:大生态在者的追索与体溯》

《天然赋》

愁断信江溪头醉,

狂狷快意任逍遥,

一去梓都不复返,

白云千载有余情,

老聃侧畔空对月,

高阳烈日气焱焱,

应是晴空万里长,

天人合德正自然!

水光横目,滢滢春香宿,望尽天涯魂归处,

樱花落尽,一树梨花渡,飞雪漫盈盈,

只道碧海云天,死生休忘,一曲渔樵问!

怀中孚之求蒙兮,启恒昌以思源,

慕终远其难得兮,诀八方之通达,

浑天然以往复兮,怡自是其旷放,

滂滂兮若九天之弥落,溏溏兮如一眼之流烟,

山其娥娥,水其嬛嬛,

云之彼端,风之厝岸,

生何所望,死何所寄,

悲乎长河,乐乎无际!

天然在你最意欲的时刻浑然不觉,

陪伴在情调的喜悦中安定,

沉默的隐匿镇静着灵魂的悸动,

隔离的时代把迷失的心灵拉近,

指引着寻找真性的生命归途,

梵伊在远方遥望着四方的行人,

全部的喜乐尽收眼底,

但是却遮蔽着无尽的虚假迷雾,

也许过去沉积的迷瘴已浮出水面,

现在的萧瑟境遇早已是天意的垂象,

预示着未来如何生活的转型,

梵伊之存在,只因向往不息,

我之存在,只因时间随即!

看到那无形则是的一体之中了吗?

梵伊在,我也在,人类共在!

  没有情感的人生是不值得回味的,没有意志的人生是不值得回忆的,没有智慧的人生是不值得回顾的,一个人之所以身心不和谐灵肉不欢愉,其根源在于知情意没有平衡调和,所以心态紊乱崩塌,自然难以和谐,不得欢愉!人的心灵不外乎情绪,情感;意向,意志和感知与理性的比例调和,三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若非如此,人何以和谐,没有智情志的一体调和,智慧得以通彻,情感得以通畅,意志得以通达,心灵何以自由,无所向往,难得归属!

  充分调动知情意,建构高度完善而绵延不绝的精神宇宙体系,读一本书是与自身对话,思想碰撞,读很多不同类的书则是自觉建构智慧结构,丰富发展知的过程,使自身的智慧更通透,而情是对作者之情,对人文之情,智慧之爱,也是对后世教学之真,盼望后世的心与自己一样,这就是爱,至于意则是写作奠基,把自己的阅读感知进行系统的逻辑整理,留下自己的感受体悟,拓展思考领域与探索方向和发展研究的广度,深度,高度和多维度,更致力于奠定人文发展的新阶段,为人类走向更高的精神启蒙与思想解放,历史进步奉献终身!如此自身的知情意的全部精神构成才能充分发掘,从而实现最自由而终极的全面持续发展!示范一种全新的高度自由而进步的人类精神的存在境界与生活方式,为后世探索一种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与便携电脑,多媒体教室相统一视听化,多维式和开放性,休闲自由化的现代沉思型创造体验之精神生活意境!真正的精神宇宙建构都是从小初高的基础学科和通识普及读本开始的,通过他们,能够体认世界存在的概观,把握人类系统认识的现状,到达的程度和层次,进而为我们思考世界提供了启发与引导,而后才进行专项聚焦的拓展与深化,进而系统集成式的一体贯通,如此才能为人文的传承,精神的进步创造条件!

  从人类教育上看,基础教育的两个方面:学科教学注重的是为自主而深层学习奠定条件,夯实基础,关键是激发学习的兴趣,激活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人格教育注重的是培育这种自主与自觉性,锻炼心性修养与坚守完善本性,认识到为人的基本要义和形成基本而初步的知情意,知是关于人与自然万物,建构人与自然事物的关系,一种崇高的真实,情是关于人与社会人心,建立人与社会人心的联系,一种道德的恒和,意是关于人与最高终极,架构人与总和终极的谱系,一种信仰的心境,它们共同构成人的精神世界,最终高度调和以促成精神的完善,这才是基础教育的真正立足点与落脚点,而通识教育是普及人类已经探究的对世界的看法与理解,对社会历史的诸种普遍现象与一般问题的思考与阐述,从而形成的现存解释与答案共识,从而深化人的本性觉知,形成高层次的知情意的精神位格,而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领域化与系统化,也就是广义的基础教育,公共教化则是通识教育的历史化与主体化,包含文艺教化与思想解放,社会批判启蒙等先锋,作为一种人类精神道路而存在。

  当我们从另一更超脱的视角审视当下的世界疫情危机时,我们可以理解它就是一种天垂象,它其实我们当代社会是存在根本弊病的,这个弊病是通病,也是痼疾,是人性无法根除的缺陷,所以人需要疫情反复这个生态平衡机制帮助人类不断合理调整自身,从而得以持续而完善发展,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谐,这是天道为人类树立正法大道的契机,是人类走向救赎完善的转折点,在疫情危机之下,人类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弊症尽显,疫情危机就相当于资本主义危机下自由市场的乱象所催生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一样,只不过国家宏观调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疫情危机的出现对人类而言就是一种生态调控机制,因为疫情使我们必须保持克制,自修自持,防控预备,如此人类的自由才能持续,才能回归本真的纯粹,而不是资本市场下的自由幻象,疫情也是天道启示,它其实我们一切不合理的过分行动都会被不合理的伤害所回应,这就是生态因果循环,所以我们始终应保有中正和谐,疫情随季节的变化反复而变化反复,这是世界大道之必然,内外是平衡共生的,你只有约束自我,接纳尊重他人,才能共生,不难要么你死他生,要么他死你生,而终究同归于尽,所以世界万物早已生死与共,命运相连,你的大生态在者的追索与体溯:一体梵伊就是在说明人类终极的存在境态是由三个尺度一体同构的,大生态就是人类已然命运共同,存亡一系,是不可分割,互存共生的,第一个尺度:全球化是大道所趋,唯有顺应方得长久,但是一昧依赖于外,终究是受制于外的,所以开放与自修是一体融合的,只开放,片面依赖进出口必然会把隐患招致自身,所以独立自主,内需自强才能降低隐患带来的反作用,所以自修为本,开放为用,又开放为本,自修为用,这取决于自身的实情现状,抛开另一方都会自食恶果,全球化告诉我们当以世界为己任,如此才能绵延永续,若只图自保,终究难免消亡,而前提是自身需始终自强不息,不然何以担当世界重责,也必然无法获得世界的话语主动权,第二个尺度:现代化亦是大道所向,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不可转移的,这是人类社会自诞生之初就内定的天理,所以自觉顺应与推动现代化方能进步,但是现代化存在两种极端倾向,正如政治中的左翼与右翼,所以需要有机调和,左翼就是“追星”倾向,过于理想化,轻易相信符号假象,从而失去理智判断的清醒而产生的无知冒进,右翼就是“盲从”倾向,过于情绪化,极易被社会潮流所诱导,而丧失自主判断力,现代化的这两种问题也是造成如今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全球化加剧现代化问题的极化,使得这种问题被放大,现代化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无论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都容易引发社会蝴蝶共振效应,波及广,蔓延大,周期长,碎片化,反复不定,追星倾向导致的问题是普遍无法代替具体个别,所以造成视差空洞,容易引发不切实际的幻象迷惑,使人迷失自我本性,这是老子的境遇,盲从倾向导致的问题是具体个别无法反映普遍共识,所以造成视差分裂,真理往往被淹没,本来的星火难以燎原,这是孔子的境遇,所以现代化其实我们创新未必会带来进步,一昧求新求变终究会忘记本身,但不创新便无法进步,关键在于如何在求新与承旧中获得适当合理,第三大尺度:疫情防控启示我们要转变自身存在状态与生活方式,走向新的解放与欢愉,培育通过预判可能出现的不合理来实现合理预防与规避以调控不合理的诸般可能的循环创新的科学思维,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人群聚集的城市消费游乐存在与生活的,这种存在状态与生活方式注定要改变,保持距离,减少聚集,不妄欲即“戴口罩”不妄动即“勤洗手”,戴口罩就是隔离克制,不妄欲,勤洗手即是洗礼维护,不妄动,他已经超越了它的具体意义,上升到普世意义,保真自守,静守自修,与世无争,才能最终长存,这是保证生命健康的最佳养生之道,所以回归本性,坚守本心,寻找自己恬适的生活原境,才是生命的安宁,解放与欢愉,也就是说人应该爱智求学,行道尽德与虔信皈依,伦理道德的真意就是人生的行动原则,并不是固守的传统规范标准,而是宇宙秩序的依从,人类大道的顺应,最终走向人类精神即知情意一体调和的终极完善,而这种知情意的一体调和不仅是自身的一体调和,也是在多元差异中本体无限的一体调和!

  创立学园与媒体的意义在于与先贤对话,借由海量图书,与当世互观,借由视频论文,与后世沟通,借由讲演写作,同时用于指导广泛的社会历史人生,始终与日常生活世界命运相连,密切关系,化为最高境界的知情意以终身践行,最终以最博大的胸怀与眼界包容人类所有优秀的正确的知识,智慧与观念,使之一体互补调和,已发挥其应有的全面而最高的价值,从而彻底消解无尽的虚无,回归人本身的无止境遇的性灵造化,这才是你的无上本真,所以你不会迷失于无限的知识,欲望与情感海洋中,因为你所有的作为都是为了服务于自身的人生意义:对社会的奉献,对人类的造福,对历史的进步!一切作为终有归属!这才是真正的一体梵伊:大生态在者的追索与体溯!

  一切皆可归于大生态在者,大生态犹如道的概念,乃万事万物的本源及其根本规律,行动的普遍根本原则与方法,大生态就是一种自循环共生的状态,所有的事物都包含在大生态之中,所以所有的事物的活动都在影响这大生态,要使得大生态和谐就必须注意自身活动与大生态的和谐共生,而能够做到始终与大生态和谐的行动在者便是大生态在者,大生态在者的追索与体溯只有万物之灵---人才能觉识,所以人的自由解放与进步正是对自身行动和谐共生的追索与对自身绵延历史的体溯以实现终极的和谐超越,而这种人便是最完善境界的人即一体梵伊,由此来看,人之存在就是一体梵伊致求的存在,是归属于和谐自循环共生的存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