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石村與他的「石村塊」 - 大道至简的极致

1994 年, 石村憑著一個充分展現他個人才華的《新新人類、紐約故事》廣告片在台灣脫穎而出。當時《新新人類、紐約故事》的導演王財祥正在為了拍攝開喜烏龍茶的新新人類廣告尋找一個具有有獨特才華和個性、外形上鏡的藝術家來做系列廣告的主角。在台北街頭意外邂逅石村之後,王財祥馬上被石村充滿紐約個性的後現代藝術和重金屬搖滾樂吸引。深談之下, 兩人在藝術理念方面一拍即合。王導覺得石村不管是從藝術創造力還是對藝術的看法和思想都與他一直尋找的新新人類的形像極為相符, 於是,他決定帶著攝製組跟著石村到紐約實景拍攝他在紐約生活與工作的鏡頭。廣告用電影膠片拍攝, 鏡頭跟隨著石村在他居住的紐約下城格林威治村以及他經常出沒的東村拍攝, 記錄著他平日的生活和藝術創造過程 。整部廣告配上石村的採訪作為影片的畫外音,展現了石村在紐約生活工作的日常, 以及他對人生和藝術創造的看法, 彷彿是一部石村的藝術片。

 

確實, 在拍攝《新新人類、紐約故事》之前, 石村是一位來自中國南京, 生活在紐約的藝術家, 住在下城格林威治村的loft 裡面作畫, 也經常在東村和布魯克林的Greenpoint和Williamsburg 一帶出沒,練樂團玩搖滾。

八十年代的紐約正進入一個藝術的複活時期。裡根經濟學(通過自由競爭自動復興並健全地發展美國經濟的一種經濟理論和政策)的興起帶動了華爾街股市的熱潮 。大量熱錢的湧入和新錢的產生給紐約一方面帶來了經濟的重新起跳, 另一方面帶動了藝術思潮與風格的轉型。那是一個當代藝術突圍而出的嶄新時代, 也是蓬勃發展的股市將街頭藝術家轉變成藝術明星的時代。紐約曼哈頓下城的蘇荷區、緊鄰藝術家聚集的東村與格林威治村一帶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寬敞的廠房空間, 成為很多當代藝術畫廊遷入的理想地段。隨著華爾街的新錢流入當代藝術, 藝術市場開始繁榮。

 

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 石村來到了紐約。紐約下城東村和格林威治的流行文化藝術強烈地震撼著石村。八十年代時候的中國還處於改革開放伊始,美院推崇的仍然是蘇聯畫派式的基礎課練習, 而紐約作為世界的巔峰之城, 在當代藝術方面已發展到重新創造、書寫當代藝術語言的時代。當時,紐約本土先鋒概念藝術家在八十年代中期開創了後現代主義, 一種以自我意識以及流行文化為導向的新興藝術,它深深觸動了石村心底的意識流,啟發他通過多媒介的油畫形式表現心底的意識和理念。 1989 年, 石村來紐約的第二年,他的油畫作品參加了位於東村的 Kenkeleba Gallery 以及 Phoenix Gallery 的畫展。直到今天, 這兩個見證了紐約東村藝術興衰成敗的畫廊依然在紐約曼哈頓繼續推介著新一代來自全球各地藝術家的作品。

1990 年,石村一口氣參加了三個紐約一流的當代藝術展, 一個是在當時位於蘇荷區, 專門為他們眼中即將成名的藝術家舉辦展覽的 White Columns(白柱子)的群展。第二個是那年秋天,位於曼哈頓下城 Tribecca 白街的一個非常前衛的美術館《另類博物館》(Alternative Museum) 舉辦了一個名為 Dia De Los Muertos (亡靈節)群展。當時,策展人邀請了紐約當地最前衛的一群藝術家參展, 石村的油畫作品也名列其中。 《另類博物館》由幾個當代藝術家與1975 年在紐約成立, 目的就是絕不向商業妥協, 只挑選展出具有真正藝術價值和潛力的藝術家和作品, 因此成為紐約下城當代藝術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據點。參加《另類博物館》展的同年, 石村應邀參加了紐約當時最火的一個當代藝術畫廊The Clocktower Gallery(鐘樓畫廊)的群展“Positive Actions: Aids Timeline”。鐘樓畫廊由後來創立了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 MoMA PS1 的 Alanna Heiss 於 1972 年創立, 位於曼哈頓下城百老匯大道 346 號的一座紐約著名的地標樓。這座樓的前身為紐約人壽保險公司大樓, 建於十八世紀。這座高樓大廈的樓頂因為有一個鐘樓也被紐約人稱為 Clock Tower大樓。當時,正好是艾滋病流行肆虐的時代, 藝術家們的作品都圍繞著艾滋病這個主題進行創作, 展示出人類對死亡的恐懼。

 

從 Alternative Museum 的“亡靈節”到 The Clocktower 的“艾滋時間表”, 石村的作品都是圍繞著死亡這個他當時非常熱衷創作的話題展開, 揭示了他內心對死亡與鬼魂的看法。從 1992 年到 1993 年這兩年, 石村的作品不斷被挑選到歐洲的當代藝術展上進行巡展。他在德國參加了四五個群展, 其中的一張作品還被卡塞爾的 Grimm 博物館收藏。

 

轟動一時的廣告片《新新人類、紐約故事》裡展示的石村正是這樣一個真實的紐約藝術家,走在時代的前沿, 個性和想法都與眾不同。這部片子成為了石村的一個藝術宣言片, 通過他在紐約的生活講述了他對在紐約做藝術家和音樂人的態度和看法。廣告片在台灣播出後, 造成了轟動效應。石村的藝術、個性與生活態度成為了台灣新一代人嚮往的新新人類生活的模版, 引起了他們的共鳴和反響。這部廣告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來具有紐約精神的新新人類形象, 樹立了開喜烏龍茶走在藝術前沿的品牌形象, 也給石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名聲。友善的狗唱片公司推出了石村自己作詞作曲、並與他的樂團成員一起演奏的第一張重金屬搖滾樂專輯《搖滾街頭一條漢子》 , 台灣首屈一指的伊通畫廊以及阿普畫廊都舉辦了石村個展,著名製片人趙大深的電視連續劇《七俠五義》請石村演唱了片頭曲《一肩挑起千古情》。石村真正地成為一場“石村風暴”突襲台灣(《中國時報》報導標題), 被《中國時報》譽為“正港新新人類”, 台灣《皇冠》雜誌的採訪報導則稱石村為“一個不安定的靈魂”, 《時人People》雜誌《傳奇人物欄目》採訪說他是“異人石村“。這些報導綜合了石村在媒體眼中的形象: 時代的新人類, 藝術的顛覆者。

 

1995 年, 在台灣成為搖滾明星的石村應邀加入當時被全球音樂屆與年輕人熱捧的美國音樂電視台 MTV 的行列, 並被《洛杉磯時報》(LA Times)稱為 MTV 重回亞洲的一面旗手。石村放棄了他在台灣創立的一切聲名,前往 MTV 亞洲部所在的新加坡成為 MTV 電視台搖滾音樂節目的主持人,從此改變了他一生的道路走向。新加坡後, 石村回到紐約,開始創立多媒體內容製作公司, 踏上創業者的道路, 成為了藝術圈的局外人。

 

1999 年,石村在紐約創造了“眼糖”多媒體製作公司, 專門為國內觀眾拍攝介紹美國生活的電視節目。石村和他的團隊簽約了國內七家電視台, 播放眼糖公司拍攝的電視娛樂節目。隨後, 石村又成立了《酷空》科技公司, 在上海及北京等地設立了全資外國公司以及分公司, 與中移動和聯通合作,為他們的網絡平台提供流媒體內容。這兩家公司分別被美國上市公司收購 。在華爾街融資以及買賣公司的經歷讓石村見識了商業圈的規則和手段,寬廣了他的人生閱歷。

 

從 2005 年到 2010 年,石村在上海和北京兩地之間做科技項目投資。雖然,他已經離開了藝術多年, 但依舊帶著藝術家的心態來思考和理解人性和藝術。當時,對他震動最大的就是1987 年, 他離開南京去紐約的時候, 金錢在中國社會還沒有占主導地方, 而當2005年,石村重新回到北京和上海的時候, 震驚地發現,金錢已經成為社會的主宰, “笑貧不笑娼”成為了中國社會現象。到了 2010 年, 這種社會現像開始已經變成生活常態, 因此, 石村構思用新的藝術手法和風格創作一個人民幣系列, 來反映錢對中國社會變化產生的深遠影響。

決定了畫什麼, 下一步就是怎麼畫。石村從小對色彩有一種特殊的直覺和敏感。因此,他決定將色彩分解,再重新組合成一張作品。他按照色彩的漸變將調好的油彩在畫布上畫成一塊塊的塊,當這些塊重新組合到一起的時候就形成一張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也創造了他獨特的藝術語言:石村塊。用石村塊創作第一張人民幣大鈔的過程中,石村遇到了比形式更難以克服和逾越的艱難。幾乎整整一年的時間,他都在一塊一塊地畫那張高一米三,長兩米六, 一萬七千塊油彩組成的人民幣大鈔票。終於,當道最後一塊畫完的時候,一張奇特的鈔票藝術品呈現在人們眼前, 每一個人看了都有震驚和不可思議的感覺。

 

從 2010 年開始, 石村不再參入商業行為, 閉關埋頭創作了一系列“石村塊”油畫作品,從貨幣系列開始,然後是夢露系列, 菩薩系列, 及京劇臉譜系列。不管是哪一種系列,石村都是採用同一種大道至簡的色彩組合方式, 在畫布上一筆一塊循序漸進、用“石村塊“細緻入微地從局部到全部地碼出作品的內容。王家衛拍攝《一代宗師》時, 曾說過: “所謂絕招,就是把一個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 石村塊就是這樣藝術絕招,日積月累地把簡單的塊塊一塊塊不斷畫到極致後的極簡。

“石村塊”由成千上萬個油彩快快組成, 近看是不同的奶油般的色塊, 遠看則是一張色彩斑斕的油畫作品。這些組合在一起的塊塊彼此相連, 離開任何一塊都無法成為一張完整的藝術品,如同石村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和經歷,抽開其中任何一段都無法完整地塑造出今天的石村以及與他今天個性相融合的藝術語言。後現代畫家、新新人類、重金屬搖滾唱片創作人兼歌手、 創業者和商人、創造“石村塊”的油畫家, 這些看似不同行業的每一個側面如同絢麗多彩的“石村塊”一樣匯合成一個完整的石村。他的想法、觀點、創作方式甚至行為都使他成為今天這個要么超前於時代, 要么與時代風潮逆行的藝術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