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X Genomics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10X Genomics的应用基于液滴捕获技术,相对而言可定制化比较强,通量可以无限制增加,操作方便简单。

通过液滴包裹单个磁珠和1个细胞,磁珠和细胞发生反应:细胞裂解后释放mRNA,磁珠上的引物尾巴可以做到与mRNA的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捕获的目的。同时通过磁珠引物本身所带有的cell barcode序列和UMI序列,可以对不同细胞的不同转录本做标记区分。因为磁珠上的引物片段携带mRNA序列信息,在它的基础上通过反转录或复制的方式扩增,所有的转录信息便带上了cell barcode、UMI。

这篇文章里只讲10X Genomics的3'转录组测序和5‘转录组测序。

1. 10X Genomics背景

首先看一下10X Genomics长什么样子吧?

利用微流控技术分选单个细胞,然后将“1个bead”和“单个细胞”包裹在油滴中

脑袋不容易想象?来看这张图:
beads在压力的作用下逐个通过管道,而细胞和酶在另一个垂直管道,尽可能将1个细胞打到1个bead上,然后混入油相。通过油滴包裹单个细胞和bead,形成油包水的结构,创造1个bead吸附1个细胞内的mRNA的微环境。

partitioning oil为油相
bead的体积比较大,被包裹的细胞比较小(图中可以看到的细胞还没有被裂解),而油相和bead之间充斥的液体中含有各种酶,其中就包括反转录酶(细胞裂解之后,bead通过polyT引物吸附游离的mRNA,然后直接在油包水的结构中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

2.1 3'转录组测序:

beads表面含有很多绒毛状的短序列引物,短序列包括4个部分:R1、10X barcode(一个bead只有一种)、UMI(一个bead有很多种umi序列,它的使用降低了pcr的偏好性)、polyT(真核生物mRNA 3'末端含有polyA尾巴,polyT用来与mRNA的3'末端互补配对)

以下4个步骤的讲解基于图片 “3'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文库构建过程”

1)cDNA反转录(RT)

通过polyT富集到beads上的mRNA,在酶的作用下反转录生成cDNA,同时在新合成链的5'端增加几个GC残基,在此基础上通过酶引入switch oligo(switch oligo是专门设计的引物用于cDNA扩增)

2)cDNA扩增

通过switch oligo做引物扩增

3)序列回收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便成功地将mRNA的序列信息引入到带有barcode和UMI的cDNA里,同时对它扩增。其中的barcode用来区分细胞a和细胞b...,UMI区分转录本1,转录本2...完成了对序列的特殊标记后,便可以序列回收,即使摆脱了油包水的结构,我们也可以通过“barcode序列”和“UMI序列”判断序列来源。

4)建库测序

将cDNA序列回收之后,便可以像普通的二代测序的步骤一样进行建库测序(片段化、引入接头等等),同时二代测序的建库过程中会添加index来区分不同的样本。
二代测序的建库步骤可以参考这个连接里
https://www.jianshu.com/p/1ccdaea9e822

实际应用过程中,转录本的定量由UMI的种类决定,而不仅仅是支持的reads个数,UMI解决了PCR偏好性的问题

2.2 5’转录组测序:

上面解释过10X Genomics 3'转录组的测序,这种方式获得的测序序列其实都是3' polyA尾巴附近的mRNA序列。为啥呢?因为barcode和UMI在mRNA的3' polyA那一端(二代测序是短读长的测序方法,建库过程中对插入测序片段的长度有要求),mRNA长度太长时,其 5’端序列被打断,断裂的这部分序列便丧失了barcode和UMI的指引。

5'转录组测序所使用的捕获mRNA的beads与3'转录组测序不同,其polyA引物被换成了switch oligo,其目的就是将mRNA的5'端连接到barcode和UMI。

同样使用polyA来富集mRNA,以polyA为起点来做cDNA的反转录,同时在其5'末端加入C残基,这里的C残基会与beads上switch oligo的G残基互补配对。这样就将mRNA的5'末端连接到带有barcode 和 UMI的引物,同时以C残基为起点进行链的合成,最终获得带有barcode 和 UMI的cDNA链。后面的建库测序步骤便与3'转录组测序相同了。

Post script: 除了以上的介绍,10X Genomics也可以通过改变beads上的引物类型,捕获标志性序列,以适应不同的研究和分析需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