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懶癌晚期到一年騎行1000公里的運動小達人,我都經歷了什麼?

文|小爽姑娘


從湖州出差後到現在,我已經兩個月左右沒有騎行了。不騎車的日子,我覺得生活裏少了點快樂的因素。

昨天趁着天氣暖和,我決定下班騎行回家!從公司到家騎行距離11公里左右,我這樣一個路癡,對這條路已經熟的不能再熟悉了。

雖然北京的天氣是零下的天氣,我的內心卻充盈着激動的熱氣:“新的一年,我的騎行之旅又開始啦!”

過去這一年,我光騎行運動就達到近一千公里的里程!比從北京到我老家的距離還要遠!當我第一次看到這份年度運動報告時,我自己都驚呆了!

我以前是一個特別不愛動的人,尤其是在冬天。印象中的冬天,我都是“長在被窩”裏的,週末一直呆在被窩裏直到下午餓的不行了,纔起來覓食,喫完又進被窩,別提有多頹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我變得熱愛運動呢?

1.一個開始的契機

2018年的冬天,我躺在牀上玩手機的時候,刷到了一個長視頻記錄片:“單人單車騎行中國”,這部紀錄片激勵了我。

他的名字叫況露,耗時兩年製作了這部名爲“行疆”的紀錄片,好評不斷。

一個人、一輛車、一些包裹,以武漢爲起點、拉薩爲終點,騎行走過半個中國。

雖然這部記錄片畫質感人、鏡頭晃動、沒有啥特別的故事情節,但我還是被它吸引並一口氣看完了它。

看完之後,一個感嘆:中國這麼多美麗的地方,我卻一個都沒去過,多遺憾吶!

然後我產生了一個念頭,我以後也要到那些地方去!到青海湖去騎行、到新疆去喫葡萄、到西藏感受布達拉宮······

可是我這樣日日頹廢,長在牀上,即使有一天有錢去,也沒得身體去呀!

咋辦呢?開始運動吧!



2.刻意練習,培養自己的運動習慣

我的運動是從跑步開始的,畢竟跑步是性價比最高的運動方式,所以我開始利用週末時間到大學的田徑場上去跑步。

說是跑步,其實一開始是跑不動的,只能是跑跑走走,通過運動軟件記錄自己的運動情況。

慢慢地,我可以做到連續跑一公里、三公里、五公里,而不再邊跑邊走。

第一次達到5公里的運動量時,我簡直太高興了,因爲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跑這麼遠的距離。

雖然5公里在很多運動達人的眼裏並不算遠距離,但對一個曾經跑800都覺得要了命的人來說,5公里簡直太優秀了好嘛?

時間上,也從每週一次遞增爲兩次、三次,最後達到一週運動四、五次這樣。

每次運動後,身體產生的多巴胺和內啡肽讓我感覺非常愉悅,而這種愉悅感促使我下次再繼續。

《習慣的力量》這本書中說: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有習慣迴路,這個迴路由三步組成。第一步,存在一個暗示,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動模式;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爲,這可以是身體、思維、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則是獎賞,這讓我們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住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

那麼養成運動的習慣是怎麼個迴路呢?

一個暗示:週五晚上把運動衣放到牀邊。

慣常行爲:第二天一早醒來看到運動服就想到自己要去運動,由此穿上運動衣服,走出家門,後續就自然而然運動了。

一個獎賞:運動產生的多巴胺和內啡肽,讓人心情愉悅。

要注意噢:千萬不要一次性讓自己運動過了,比如第一次跑步就上5公里,不僅運動的愉悅感會消失,還會產生累、難受的消極情緒,讓大腦拒絕接受這個迴路。

所以,習慣的養成在於循序漸進。



3.因渴求讓運動習慣調整變得容易。

2020年我的工作比較忙,每天沒有太多時間去做專項運動,我就思考:能不能用通勤時間騎車來培養另一種運動習慣?

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在習慣迴路的獎賞沒有改變時,這種培養會變得更容易。

《習慣的力量》中談到:習慣是這樣養成的,把暗示、慣常行爲和獎賞拼在一起,然後培養一種渴求來驅動這一回路。

培養一種渴求是什麼意思呢?

在前期運動時,我們是通過:“看到運動服-穿衣服去跑步-心情變得愉悅”這樣的迴路來培養習慣的,這是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

隨着練習的次數增多,我們的大腦慢慢可以記憶這一習慣迴路,從而到達看到運動服就知道最後會有心情愉悅的獎賞了。

這樣,即使慣常行爲還沒執行時,大腦就產生了已經渴求心情愉悅的感受了,從而讓習慣更穩定。

所以,當我從跑步切換爲騎車時,運動產生的獎勵並沒有發生改變,在暗示產生時就已經渴求愉悅感,從而達到切換目的。



從懶癌晚期到一年騎行1000公里的運動小達人,我可以做到,你也可以的!快去尋找自己的習慣迴路,培養習慣渴求,養成一個健康、良好的運動習慣吧!

-END-

這裏是:堅持記錄、共享好書、癡迷手賬、熱愛旅行,卻偏偏日常敲碼、忙於邏輯的@小爽姑娘吖 ,歡迎關注留言!

讓時光守護我的夢想,也守護你的!讓我們共築夢想家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