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懒癌晚期到一年骑行1000公里的运动小达人,我都经历了什么?

文|小爽姑娘


从湖州出差后到现在,我已经两个月左右没有骑行了。不骑车的日子,我觉得生活里少了点快乐的因素。

昨天趁着天气暖和,我决定下班骑行回家!从公司到家骑行距离11公里左右,我这样一个路痴,对这条路已经熟的不能再熟悉了。

虽然北京的天气是零下的天气,我的内心却充盈着激动的热气:“新的一年,我的骑行之旅又开始啦!”

过去这一年,我光骑行运动就达到近一千公里的里程!比从北京到我老家的距离还要远!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份年度运动报告时,我自己都惊呆了!

我以前是一个特别不爱动的人,尤其是在冬天。印象中的冬天,我都是“长在被窝”里的,周末一直呆在被窝里直到下午饿的不行了,才起来觅食,吃完又进被窝,别提有多颓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变得热爱运动呢?

1.一个开始的契机

2018年的冬天,我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候,刷到了一个长视频记录片:“单人单车骑行中国”,这部纪录片激励了我。

他的名字叫况露,耗时两年制作了这部名为“行疆”的纪录片,好评不断。

一个人、一辆车、一些包裹,以武汉为起点、拉萨为终点,骑行走过半个中国。

虽然这部记录片画质感人、镜头晃动、没有啥特别的故事情节,但我还是被它吸引并一口气看完了它。

看完之后,一个感叹:中国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我却一个都没去过,多遗憾呐!

然后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以后也要到那些地方去!到青海湖去骑行、到新疆去吃葡萄、到西藏感受布达拉宫······

可是我这样日日颓废,长在床上,即使有一天有钱去,也没得身体去呀!

咋办呢?开始运动吧!



2.刻意练习,培养自己的运动习惯

我的运动是从跑步开始的,毕竟跑步是性价比最高的运动方式,所以我开始利用周末时间到大学的田径场上去跑步。

说是跑步,其实一开始是跑不动的,只能是跑跑走走,通过运动软件记录自己的运动情况。

慢慢地,我可以做到连续跑一公里、三公里、五公里,而不再边跑边走。

第一次达到5公里的运动量时,我简直太高兴了,因为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跑这么远的距离。

虽然5公里在很多运动达人的眼里并不算远距离,但对一个曾经跑800都觉得要了命的人来说,5公里简直太优秀了好嘛?

时间上,也从每周一次递增为两次、三次,最后达到一周运动四、五次这样。

每次运动后,身体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我感觉非常愉悦,而这种愉悦感促使我下次再继续。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说: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有习惯回路,这个回路由三步组成。第一步,存在一个暗示,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动模式;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我们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住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那么养成运动的习惯是怎么个回路呢?

一个暗示:周五晚上把运动衣放到床边。

惯常行为:第二天一早醒来看到运动服就想到自己要去运动,由此穿上运动衣服,走出家门,后续就自然而然运动了。

一个奖赏: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人心情愉悦。

要注意噢:千万不要一次性让自己运动过了,比如第一次跑步就上5公里,不仅运动的愉悦感会消失,还会产生累、难受的消极情绪,让大脑拒绝接受这个回路。

所以,习惯的养成在于循序渐进。



3.因渴求让运动习惯调整变得容易。

2020年我的工作比较忙,每天没有太多时间去做专项运动,我就思考:能不能用通勤时间骑车来培养另一种运动习惯?

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在习惯回路的奖赏没有改变时,这种培养会变得更容易。

《习惯的力量》中谈到:习惯是这样养成的,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拼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

培养一种渴求是什么意思呢?

在前期运动时,我们是通过:“看到运动服-穿衣服去跑步-心情变得愉悦”这样的回路来培养习惯的,这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随着练习的次数增多,我们的大脑慢慢可以记忆这一习惯回路,从而到达看到运动服就知道最后会有心情愉悦的奖赏了。

这样,即使惯常行为还没执行时,大脑就产生了已经渴求心情愉悦的感受了,从而让习惯更稳定。

所以,当我从跑步切换为骑车时,运动产生的奖励并没有发生改变,在暗示产生时就已经渴求愉悦感,从而达到切换目的。



从懒癌晚期到一年骑行1000公里的运动小达人,我可以做到,你也可以的!快去寻找自己的习惯回路,培养习惯渴求,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运动习惯吧!

-END-

这里是:坚持记录、共享好书、痴迷手账、热爱旅行,却偏偏日常敲码、忙于逻辑的@小爽姑娘吖 ,欢迎关注留言!

让时光守护我的梦想,也守护你的!让我们共筑梦想家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