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终于体验到40岁的滋味了。

很多年前,我对40岁充满着期待。

记得那年高考结束后,我二姐和她的同学带着我一起去发广告传单赚零花钱。我们很老实,每天一张张广告传单发完才去领钱,不像长大以后我经常看到那些街道垃圾桶塞满几十张传单。也正因为如此,我人生第一份打工赚来的钱也显得格外珍贵,我都舍不得花掉。直到有一天晚上逛夜市,看中了一条非常漂亮的丝绸缎子做的绿色裙子,我眼睛一下子亮了,毫不犹豫地把身上所有的钱把它买下。

那条裙子,我从来不舍得穿,一次也没有。事实上,无论是我自己,还是我二姐都记得,当时我说的原话大致如此:这条裙子,我要等到40岁那一年再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很憧憬着自己的40岁,可能也没有什么特别原因,估计是中了“四十不惑”这四个字的蛊。

从小到大,我经常对人生和生命都充满了困惑,对自己的身体和经历也总是疑问多多。尤其在高一高二,当其他同学们在努力适应高中生活或准备高三大考或开始早恋的时候,我迷上了图书馆里的各种哲学书籍。我已经不屑于看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因为那些经典的作品我基本上在小学或初中就读过了。读书是好事,可惜我到30岁以后才意识到,“开卷有益”是骗人的。

我当时读了许多尼采的书,虽然尼采曾经在他的作品中提醒世人要小心读书,但是我却有点走火入魔了,他的许多思想和他本人一样疯狂,颠覆了许多思想。它让我怀疑和关注自己的人生,毕生都想要给自己的生命做解释。我也越来越悲观和偏执。其实在那之前,我的人生已经尝过了苦痛和悲剧,只是许多时候潜意识给它们埋藏起来而已,而我天生又是非常敏感的。除了哲学书籍,我还阅读了许多宗教类的书。当时有个校友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送给我一本《圣经》也热情邀请我去当地的教堂。

我最终没有成为任何一个宗教教徒,也没有入党,但是高中那几年,我却经常被这些“无聊”的思想折磨得头疼或失眠。那个时候我很少认真考虑到高考这个事情,总觉得很遥远或者和我无关,尤其是我在开始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

好在高三下学期,我给自己的学习一个很好的解释,就是为了爱我的亲人不失望。当我意识到自己如果高考成功的话,可以给亲人一个交代或者一个信号:我不会让你们失望,我会完成你们在我身上想要的目标。

是的,看起来挺讽刺。我高考并不是为了我自己。当我考上重点大学的时候,我确信家人比我高兴。在庆功会上,我看着他们拿起酒杯频频跟客人们敬酒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好了,你的任务完成了。

因此,大学时代的我,是迷茫的,是困惑的,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动力了。当然也是有一些毕业找工作的压力,但在当时那几乎是很小的压力。我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大学了,读完大学我要去做什么了。

然后大三的时候,我在图书馆读了一些教育相关的书,被《麦田里的守望者》所感动,一口气写了几篇相关文章,还意外获奖了。奖金才几百元,但是却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教育理想被人认可,或者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大四学校举办的第一次校企招聘会上,我给简历投递给一家大学,结果真的应聘上了。在其他人还在准备购买西服到处应聘的时候,我却开始安定下来,我告诉自己:我马上要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了,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培养高素质和有良知学生的人民教师。

可是,这样笃定的理想不到一年就破灭了。我在那所学校里经历和见识了许多事情,让我对自己的理想和职业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当我意识到我不仅改变不了世界,甚至自己很有可能要变成自己讨厌的人的时候,我裸辞了。

辞职后的第三天,我记得自己揣着1000元现金,和一只轻便的旅行箱,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我没有去找任何一个熟人,也没有提前找任何一份工作,我让自己以流浪漂泊的方式来个这个魔都,没有任何目标了,也不期待任何目标了。我从那一刻开始,又陷入迷茫了。

在上海工作生活几年,我每天都很忙碌,也很迷茫。然后有一天,我生病住院,开始想念家人。出院的时候,在人民广场的一个大屏幕看到几行字:上海,我来过。

那个时候,我意识到:我该离开了。

于是,我再次裸辞,离开了上海,回到了家乡。一切,再次从零开始。

这一次,我给了自己一些休息时间。我去坐轮船参加校友的婚礼,我去吃素,做义工还去工厂体验当普工的滋味。然后我正式找工作。后来,还是感谢父母逼着给了我新的人生目标:结婚生子。

当我终于成功当上一名母亲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坚信自己再次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当一名合格的母亲,养育我的孩子健康平安长大成人。

不管怎么说,我一直很期待40岁,幻想着到了40岁,我就可以真正的独立自主,可以对人生不再疑惑。

然后,2020年过去了,我的40岁过去了。我对自己或世界还是充满着各自疑惑,甚至更多。我有时候会问自己:自己的生命,除了当孩子的母亲,真的没有其他意义了吗?

2020年是非常魔幻的一年。我们许多人都经历了对死亡和未知的恐惧和迷茫。到了2020.12.31 24点的时候,我只确定两件事情:一、我已经40岁了,身体这个机器又老旧了一年; 二、我还活着,而且没有“不惑”。

但是,我并没有因为这两点清醒的认识而苦恼或者难过。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客观的中性的事情。

在这新年伊始,我借着曾国藩的一句话送给自己: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活在当下,坦然面对事物。不为未来所忧虑,不沉浸在过往的痛苦里,也不被时下所牵绊,按照当下的意志去做事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