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共读五《感受的根源》

本章收获:

1,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而非他人的言行。

2,非暴力沟通中的“需要”的界定

非暴力沟通中提到的“需要”,是人类共同的需要,这些需要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如果它不利于生命健康成长,那么它就不是非暴力沟通所提的需要。

比如:孩子说自己需要拥有一部手机。这个需要就不是人类共同的需要,所以家长就不能满足孩子这个需要,而是要看到手机后面藏着什么人类共同的需要。

那么哪些是人类共同的需要呢?

选择的自由、庆祝、表达悲伤、被真诚对待、自我肯定、休息、变美、秩序、被尊重、被倾听……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很重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同样重要。

当然这需要练习。


一点思考:

作者认为,我们的感受的成长一般会经过三个阶段:

情感的奴隶阶段,面目可憎阶段,最后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这三个阶段非常像人与人的相恋相处。

当两个人刚相恋时,处于互相吸引阶段,这个阶段双方互相好奇,也很乐意为对方付出,甘心情愿地付出。

但是没有人只想付出,不想收获,慢慢地有些人就对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平,凭什么我要一直牺牲自己满足对方啊?我们是同样的人。他就不能为我付出一点吗?

于是开始有了嫌隙,美好的爱情开始幻灭。

这时候就有人坚持不住,开始选择放弃、分开,而有的人则开始改变自己,互相成全,最终换来阳光灿烂的日子。

也就是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主人。只有那些意识到问题并开始解决问题的人能走到这一步。

我们常常被一些誓言所感动:

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什么是最幸福?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我给了你我以为的幸福,可是这却不是你以为的幸福怎么办?

如果有人这样说:

我愿意尽我最大的努力,去确认你想要的幸福,并尽力给你这样的幸福。

我一定会为他鼓掌撒花,这才是真正爱一个人的方式。

所有忽视对方的需要为主的给幸福行为都是自我感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