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此人十惡不赦 後人:此人真乃豪傑

同樣的人,在不同的史書中有着不同的記載,可謂千人千面。

公孫鞅,原衛國人,後到魏國公叔痤處,做了幕僚。公叔痤在病危期間,魏王前來探望,公叔痤遂向魏王舉薦公孫鞅,並且告訴魏王,如果此人不能爲我們所用,請儘快除掉他。

魏王走後,公叔痤讓公孫鞅快跑,公孫鞅反倒很鎮定,說道:魏王既然不會聽你的話重用我,也不會聽你的話殺掉我。

智慧使人鎮定

公孫鞅明白魏國已變爲龍潭虎穴,遂逃往秦國。恰逢秦國頒佈求賢令,公孫鞅的到秦孝公嬴渠梁的賞識,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

公孫鞅通過徙木立信、依法判太子等一系列手段,使秦國變爲一等強國。秦國將商於等地封給公孫鞅,從此秦國人稱呼其爲商鞅。

《資治通鑑》中記載:秦孝公逝世後,秦國的貴族勢力誣告商鞅謀反,商鞅遂逃往魏國,但是此時秦國已及其強大,魏國遂將其遣返回秦國,之後商鞅回到自己的封地,起兵謀反,被車裂而死。

《大秦帝國》中記載:秦孝公逝世後,商鞅爲報知遇之恩,並未起兵謀反。雖然秦孝公給他留了很多後手,還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但是商鞅都拒絕了,並且在與秦惠王見面時,將國家可用人才悉數上報,之後慨然赴死。

也許有人會奇怪,爲什麼商鞅不反抗呢?秦國是經商鞅之手,變得富足強大,如果因爲他使秦國變得四分五裂,再次變得衰弱,那他所做的努力又有什麼意義呢?

一個人在不同的書中,有不同的記載,確實有趣。分析之後,還是覺得《大秦帝國》中的商鞅更加完美,更加符合我心目中的商鞅的形象。

筆者認爲,秦國之所以能夠在後期能夠橫掃六國,商鞅功不可沒。沒有他制定的法律、政策,秦國根本不可能變得強大。不過秦國的國君也是英明的君主。

在古代,謀反是最重的罪名,不管你之前有多大的功勞,在這個罪名之下,蕩然無存。對於當時的人來說,他便是十惡不赦的。

對現代的我們來說,我們以上帝的視角來看當時的事情,就可以對一個人進行全面的評價,便會明白誰是真的豪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