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8塊年賺13億:你看不起的行業,真的很賺錢

寫在前面:

我平時不是有屯稿的習慣麼,這篇文章是我半個月前寫的,萬萬沒想到啊,文中的觀點就這麼奔現了——

2021年1月,南極人陷入財務造假風波,3天暴跌26%。

堪稱閃崩。

講真,我覺得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表面看,是因爲業績持續高增被質疑造假,實際上,這種貼牌躺賺的模式,雖然賺得盆滿鉢滿可始終無法掩蓋其弊端。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希望這個曾經的民族品牌,能從這次風波中汲取教訓,未來還有機會重煥生機吧。

以下爲我在南極人造假風波之前寫的內容,回頭看,講得還算客觀。


01

一入冬,只要你在購物平臺搜索保暖內衣,一定會看到“南極人”。

在我小時候印象裏,南極人算是非常好的內衣了。畢竟這家成立於1997年的企業, 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內衣企業之一,而且首創保暖內衣產品。

但你有沒有發現,後來畫風慢慢變化了。

似乎到處都是這牌子,品類包括服裝、家紡、戶外用品、廚具甚至食品。我還曾在網絡上看到一條留言:“在拼多多買了一臺電瓶車,到手一看,好傢伙,南極人!”

不知不覺,它成了國民度頗高的品牌。

根據阿里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它還是95後最喜歡的國貨品牌TOP3,另外兩位是華爲和小米。

讓人震驚的還不止於此。

根據南極人財報,它因品牌授權相關營收合計約爲13億元,簡單來說,靠賣牌子年入13億。吊打了無數辛苦運營生產線的商家。

得益於此,人家的股價近一年一路飛漲,市值超過500億。嘖嘖,買茅臺還不如買南極人,94%的利潤率,足以說明它幾乎算是空手套白狼的無本買賣。

真是一家奇妙的公司。

在我看來,它實際上已經默默地變成一家廣告公司,走的是風騷又激進的流量路線。

爲什麼這麼說?

02

先聊聊南極人這個老牌子爲什麼能快速翻紅吧。

1、品牌基礎強

靠着早期保暖內衣的爆款效應,以及花了不少錢投放廣告,在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心中,它始終是個高端品牌。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暈輪效應”。

就是說呢,你看一個人順眼,就覺得他不管做什麼都好。放在品牌上同樣如此,比如小米的充電寶,華爲的手機,SK2的神仙水……知名品牌通常都有1-2個特別王炸的核心產品,靠着它帶動全產品線一起飛。

南極人就憑藉着保暖內衣這張王牌,妥妥地站穩了腳跟。

2、性價比超高

嗯,“高”已經不夠形容了,“超高”比較貼切。

29.9元的加絨保暖內衣、單價2元的襪子、5元的內褲,質量好壞先不說,單這個價格就足以打動消費者。

寫這篇文章時,我還在淘寶上看到了這個——17.9元的電動牙刷。

因爲價格過分震碎我三觀,我還特意詢問了客服,得到的答覆是:17.9元是1個牙刷+3個刷頭+送1節電池+包郵的價格。

你就說夠不夠魔幻?

當然,同樣價格的商品有很多,但一個是雜牌,一個南極人品牌,人們肯定願意買後者。

3、趕上電商的流量紅利

2010年,南極人將銷售重心轉移到電商。2012年,隨着“淘寶商城”升級爲“天貓”,阿里系的平臺流量開始向品牌商家傾斜。

對沒有品牌的中小商家來說,得到品牌授權無疑是最方便的天貓入場券,而且品牌帶來的溢價讓他們更容易賺錢。

比如同樣的睡衣,廠家自營店68元銷量慘淡,花8塊錢給睡衣掛上一張南極人吊牌後售價128元,利潤空間大大提高。

何況只要繳納10萬授權保證金就可以開一家“認證”的南極人網店,門檻不高。

投入少、回報多,人家自然願意找南極人買吊牌。

隨着買授權的商家越來越多,又持續帶來了曝光流量,知名度就這麼持續走高。

03

然而,隨着這幾年靠賣牌子的營收驚人,弊端逐漸顯現。

前幾年我買過一個南極人的按摩靠墊,沒多久有個按鈕就壞了,不過還能湊活用。就算完全不能用,看在價格便宜的份上,很多消費者可能像我一樣吐槽兩句就算了。

其實早在2008年,南極人就砍掉了生產+銷售這兩個重要環節,轉型爲不生產產品、只賣授權的“品牌運營商”。

你現在買的南極人產品,大概率只有吊牌是真的,至於設計、生產、產品、銷售,南極人本人一概不管。

只要你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

質量開始成爲它的軟肋。

據南方週末統計,在2018年,南極人一年內上了14次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從衣服紡織品到捲髮器等小家電,均有產品上了質檢黑榜。

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南極人是賣貼牌的,以爲那些都是它生產或者被假冒的。

隨着授權的產品不斷增加,銷量不斷增加,問題曝光率也不斷增加。

錯並不在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

畢竟同是做保暖內衣,恆源祥、俞兆林、北極絨同樣在賣品牌,優衣庫也不是自己生產商品,最大的差別就在於:

他們有一套相對嚴格的質量輸出標準。

只有好的過程,纔可能有好的結果

04

品牌授權,最核心的部分是在維護品牌。

就比如南極人,最大的資產就是“南極人”這3個字。

牌子做爛了,品牌價值垮了,恐怕就沒人願意買單了。那時想重新東山再起,要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維護品牌的成本。

好的品牌授權,其實是品牌方的另一種投資。

一來得到了用戶增量,擴大了品牌影響,二來有了穩定的吊牌收入。而壞的授權之路,是兩眼一閉撒手不管,產品失控後品牌含金量下降,最終口碑崩塌了大家被團滅。

說白了,就是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平衡。

行爲經濟學中有個概念叫:雙曲貼現。

比如有2個選擇:

A:馬上給你50元;

B:給你100元,但要一年後。

大多數會選擇馬上得到50元。

這背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扎心真相:人很難抗拒眼前的利益。

老話說歸說,老路走歸走。

大到企業,小到老百姓,註定都會無數次地在“眼前利益”和“未來利益”之間徘徊。

是馬上多掙一些?

是步子走得紮實一些?

還是想辦法形成各方的良性循環?

完全放棄短期利益固然不現實,但毫無剋制地消耗現有資源,終究無法在長跑中獲勝。

馬克.吐溫說:“讓你陷入困境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事,而是你熟知的其實卻錯誤的事。”

這個世上,靠聰明獲勝的事情其實越來越少了。在誘人的回報面前、在飛速變幻的萬千世界中保持清醒與定力,纔是最了不起的能力。

畢竟,無論環境怎麼變化,那些底層的運轉規則永不變化。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