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之爭

今年伊始,讓我們來聊一聊關於作者署名(authorship)的那些事兒。


圖片來自【0】

第一作者(first author):

第一作者,顧名思義,作者名單裏署名最靠前的那位。在包括生物學在內的很多領域,第一作者一般意味着是實驗的主要完成人,因此一般會拿到除通訊作者外最多的credit。當然,在一些領域,比如經濟學、數學等,作者順序通常按作者姓氏的英文字母排列,所有作者分享貢獻;有研究認爲這會造成字母排在前面的作者比如以A開頭的人,相對於字母排序靠後的人,會獲得學術上更多的認可【1】。

在生物學領域,對於第一作者的看中不必多說了。請看下面一則20年國內某科研院所的招聘廣告。對,只有第一作者才管用,在招聘中有時甚至重要過通訊作者。

補充一點,由於國內很多單位要求文章的第一作者的(第一)單位要在本校,所以存在一些科研工作者調換單位排序,也就是說可能工作是在地方所做但將現工作單位列爲第一單位。對於這一點,讓我們看一下nature的規則:The primary affiliation for each author should be the institution where the majority of their work was done. If an author has subsequently moved, the current address may also be stated.【2】

共一作者(co-first authors):

據我所知,並列一作的出現大概有以下幾個情況:

1.大型項目需要人手多

2.跨實驗室合作

3.因爲很多單位對學生畢業的一作文章有硬性指標,所以爲方便學生畢業掛到組裏謀篇文章裏當共一。

4.聽說過國外有些地方有個不成文規定,即完成寫作的人即使沒參與實驗,也應被列爲共一,這種情況常發生在實驗完成人因某種原因未能完成寫作。

當然,幾種情況疊加起來的也有,這樣就會形成“超級共一”。讓我們來看一個實例:下面這篇2006年發表於science上的楊樹基因組文章,共計12位共一,分別來自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田納西大學、西弗吉尼亞大學、能源部)、瑞典(於奧默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基因組科學中心)、比利時(根特大學),而且更牛的是,這12個一作全是PI!


†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as second authors

對上述情形,有人也許會質疑:因爲這很可能是一個大的餅,由牽頭方設計好了完形填空,然後分別由其他的貢獻lab填進去,換言之,有時候結果可能爲了屈服於leading lab的淫威而不那麼嚴密。當然,只是一家之言。

既然是共一,字面理解的話被列入共一的人的貢獻應該相等。那麼,共一之間是否應該雨露均沾,credit平分呢?理論上說,是,但事實並非如此。至少就生物領域而言,共一的排序一般仍是按照一定規則比如貢獻大小決定的,排位越靠後可能credit越少。


第二作者(second author):

當前學術界相當之強調一作的地位,致使二作(的位置十分尷尬:比一作做的少、比其他人都多,但在找教職、找博後、博士申請、獎學金評選等等一系列重要事件中都似乎顯得分量不足。所以,一個比較“精明”的策略可能是:要麼想盡辦法擠入一作,要麼只貢獻很少的力量,也就是避免是自己成爲二作這樣一個有些雞肋又喫力不討好的角色。所以,我竊以爲,二作是一個衡量團隊精神的有趣指標,特別是生物學、醫學往往很多人合作完成的領域,如果一個人發了一大堆paper,但只有兩頭的作者(要麼一作要麼掛名),那麼,他也許也是一個“精明”的作者。

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很重要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負責作者和編輯、審稿人、以及發表後和讀者之間通訊的那個作者。

我們看一下nature給出的definition: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manuscript during the submission, peer review and production process【3】。儘管在很多領域,通訊作者往往都是作者末尾的那個,但其實,通訊作者原則上可以出現在作者的任意位次,而在某些領域比如古生物學比如下面這篇文章,通訊作者甚至經常是一作。

實際上,通訊作者在相當多場合下都是對文章做出了重要指導的人,換言之文章的思路主要是通訊作者帶着的,這大概也是諾貝爾獎等大獎,很少頒發給第一作者的原因所在吧——畢竟原創的idea,至少在這些獎項的評選的時候,也許纔是最被看重的。

通訊作者之所以在一衆作者中鶴立雞羣,很大程度上在於給予文章的鮮花和掌聲,大部分都給了這個名字旁邊能加上郵箱符號的人。當然我們希望,當文章出現問題甚至被撤稿的時候,通訊作者也能擔當得起,不要把責任一股腦推給一作。

無師自通

通訊作者的角色並非一定由老闆扮演。偶爾,你也會見到由學生或博後單獨做通訊的文章,所謂無師自通。當然,在生物學領域,從地理分佈上看,類似情況貌似多見於國外實驗室,憑小編旅居國外的多年經驗來看,一來可能是老外對貢獻分的更清楚:老闆的歸老闆,學生的歸學生,二是評價體系和國內不同。從學科上來看,偏理論領域比如生信,比起實驗領域跟,大概與後者更仰仗需要導師提供的包括實驗經費和場所在內的支持有關。我當然是非常佩服能擔此重任的博士生了,畢竟要在文章各個方面且從項目設計到投稿發表整個階段都扛下來,確實極具挑戰。

監管作者(Supervising author):

很有趣的概念。注意和通訊作者不同!我頭回聽說這個概念是聽一個美國做博後的朋友說本來有一篇文章老闆本來答應給他和實驗室的師兄並列一作的,但後來因爲一些原因,想將師兄列爲單獨一作,爲了補償把這位朋友挪到後面,但又不好衝擊老闆通訊作者的位置(這句話是我腦補的),所以列爲supervising author。我當時的感覺:外國人真是會玩概念,什麼詞都能搞得出來。

幽靈作者(ghost author):

什麼鬼?名字確實和鬼有關,先看看英文中的表述:A ghost author is a person who has made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 or writing of a manuscript but is not named as an author【4】。說白了,就是某個人對文章做了重要貢獻,但在作者列表裏卻幽靈般地失蹤了,所謂做好事不留名。幽靈作者看似雲淡風輕,但實際上該行爲也是不專業的(not professional)【4】,理由是。此外,在谷歌上搜了一下ghost author居然沒有中文資料,這裏直譯爲幽靈作者吧,意譯的話可以叫“活雷鋒作者”——如此,我也算是第一個把這個概念引入中文吧。當然要注意,幽靈作者至少在有些出版社是明文規定不允許的。


圖片https://www.lisatener.com/find-a-ghostwriter/hire-a-ghostwriter/

掛名作者(guest/gift author):

A guest author is someone who is named as an author, but who did not contribute in a meaningful way to the design, research, analysis, or writing of a paper【4】。和幽靈作者相反,掛名作者指的是啥都沒做名字卻出現在了作者裏。當嘉賓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可以引申出多種亞類型,比如江湖地位、送人情、投桃報李,等等等,當然最可怕的是嘉賓作者還兼任通訊或一作。掛名作者的危害我想就不必多說了,其存在可謂自古以來,更不是這篇文推送及其讀者可以解決的,只能說對這種情況大家耗子尾汁吧。

最多作者

一篇學術論文最多可以有多少作者?聽說物理學有幾千多的。生物學裏就我所知莫非下面這篇來自美國遺傳學會旗下雜誌G3的文章了,竟然有1014位作者【5】,包括900多名本科生。面對質疑之聲,文章的通訊作者來自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的Sarah Elgin表示大型合作和冗長的作者名單正成爲基因組學研究司空見慣的現象【6】。對此,你怎麼看呢?

撤出作者:

你知道嗎,在文章發表後,作者還可以單獨撤銷?注意和撤稿不同,是從作者名單裏撤出來。

康涅狄格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教授、著名生態學雜誌The American Naturalist主編Daniel Bolnick等三位合作者,突然於今年八月份撤出了一篇四年前發表在老牌雜誌《皇家學會B刊》文章的作者之列,理由是通過認真地對實驗數據的監測,他們發現合作者的數據中存在舞弊嫌疑,並在該雜誌上發佈了一份撤出聲明,言外之意:如果後來這篇文章出了任何問題,和我們幾個無關。


什麼是作者(author)

讓我們回到作者這個最簡單也最本真的問題。什麼人才能被列爲作者?

還是讓我們來看看nature給出的說法【2】:Each author is expected to have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ception or design of the work; or the acquisition, analysis, or interpretation of data; or the creation of new software used in the work; or have drafted the work or substantively revised it

翻譯過來:每位作者必須做出大量貢獻,這些貢獻或是項目設計,或是取得、分析、解釋數據,或是創造新軟件,抑或是撰寫或大規模修改文章。

總之,這些貢獻必需被認爲是substantial!言外之意,如果某爲作者的貢獻被認爲是minor的,則最多隻能出現在acknowledgement裏。當然了,究竟什麼纔算是substantial,裏面的水也很深。不論如何,我以爲,重要的不是自己在作者名單中的排位,而是儘量公平。

最後,預祝大家在2021年裏多多當作者!

引文

0.Authorship: Difference Between “Contributor” and “Co-Author”

1.Einav, L. and L. Yariv (2006). What’s in a surname? the effects of surname initials on academic succes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

2.Nature Research journals' authorship policy

3.Corresponding author defined

4.Schofferman, Jerome, F. Todd Wetzel, and Christopher Bono. "Ghost and guest authors: you can't always trust who you read." Pain Medicine 16.3 (2015): 416-420.

5.Leung, Wilson, et al. "Drosophila Muller F elements maintain a distinct set of genomic properties over 40 million years of evolution." G3: Genes, Genomes, Genetics 5.5 (2015): 719-740.

6.Fruit-fly paper has 1,000 author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