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喪偶式老公”榨乾的婚姻裏,如何打醒那個裝睡的男人?

作者 | 盧璐

來源 | 盧璐說 (公衆號:lulu_blog)

我天天看熱搜,自從明星出軌基本被限流之後,真的沒啥好看,可最近我終於看到了一條讓我神清氣爽,開心不已的熱搜,就是上海婦聯擬提交提案:建議設定夫妻共用育兒假,並且強制男性休假不少於育兒假的三分之一!

雖然這僅僅是一個擬提交的提案,到真正通過且實施,還不知道要多久,但我真的在拍案鼓掌,比起那些田園女權“痛經假”來說,強制男性休育兒假,纔是在喪偶式婚姻中,打醒那個裝睡的男人的開始!

當今社會,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中國還是國外,男女兩性之間的關係都是越來越擰巴且緊張,結婚率和生育率都越來越低,離婚率越來越高,而女性羣體的怨氣越來越大,無法平靜。

在表面上,普世把這些女性的“怨氣”一股腦地歸結給了生育成本:十級陣痛、撕裂側切、漲奶漏尿、產後抑鬱、身體變形……等等,的確,樣樣都觸目驚心!

然而,十級陣痛會被忘記,撕裂側切可以長好,漲奶漏尿都可以治療,產後抑鬱可以調整,身體變形可以修復……然而對於女性來說,生育的確是有成本。

但今天,把女人踩在腳底來回碾壓,讓女性活得生不如死的,並不是生育本身,而是生育之後,漫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對孩子和家庭,無法被分擔,孤獨承擔的養育責任!

在我的新書《三十幾,來得及》裏,我寫到,幾年前,我參加過一個女性成長論壇。

當時有個大公司的女性總裁,非常直接地說:“女性職場攔路虎,並不在於四個月的產假,而是產假之後,在工作上再也不能全力以赴。因爲孩子生完了,要養啊!孩子會病、要讀書、要去讀各種興趣班……你覺得是誰會停下工作,去處理呢?”

環顧四周,除非女性的收入和地位,幾倍甚至十幾倍地高於男性,在雙方收入差不多,甚至男性略弱的情況下,按照文化慣性,分出巨大的精力和體力,來照顧家庭的,一定是女性。

當時,她還說:“作爲一名女性領導者,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在工作上,女性和男性也許各有所長,但能力上的差距並不存在。公司畢竟是一個以盈利爲目的機器,那些男性員工,可以做到入職後從不請假,狀態穩定,甚至結婚前夜、孩子出生前一個小時,都坐在電腦桌後面工作。

我承認這並不是一個人性化的處理方式,可我能用什麼樣的理由去說服我的領導和董事會,提升一名每個月都請假十次、心思明顯不在工作上的女性員工呢?”

她說完了,大家都沉默了,現實太骨感,女人們前赴後繼,粉身碎骨,但死不瞑目。

結婚生子之後的女人,從表面上有兩個選擇:A:迴歸家庭;B:留守職場。

選擇A:迴歸家庭,沒有收入,漸漸與社會脫節,長久下去,就只能依附在丈夫的收入裏,哪裏來的價值感和安全感。

選擇B:留守職場,但必須兼顧孩子以及家庭事務。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兩頭忙兩頭都做不好。

更加悲哀的是,這些咬着牙繼續在職場上死磕的女人,面對的卻是被自己老婆照顧周到,所以可以永遠釘在辦公桌後面、所謂穩定可靠的男人。

所以,在職場上,男人等於擁有一個半人的能量:自己的,還有妻子的一部分;而女人,頂多擁有一半到八成的能量,因爲一個人的精力,要職場和家庭分。

結論就是,這兩個選擇,往根裏說,其實只是一個,就是一步一步慢慢地打消掉女人的自信和價值感,讓女人變成一個沒有自主意願,也沒有抗爭的能力,爲孩子,爲家庭,爲老公活着的,附屬的工具人。

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在現實中,女性參與工作越少,職位就會越低,越沒有話語權,不能實現同工同酬,而女性職場的天花板越低,留給女性的選擇就越少,婚後產後,全面或者部分迴歸家庭,對於女性,就不再是選擇而是別無選擇。

事業和家庭,當事業這個選項,已經不復存在之後,只是靠着男人的“火熱”的愛情和偶然良心發現,接下來的人生,是舉案齊眉,還是嗟來之食,就只能聽天由命。

看到這裏,一定會有很多人不同意,因爲“男主外女主內”,也是一種協作分工,爲什麼女人一定要工作,男人一定要顧家?只要是夫妻攜手共心,各自承擔起人生責任,也是珠聯璧合,美好人生!

可事實上,我們都誤解“男主外女主內”,這種號稱從農耕時代,就開始的美好婚姻模式。

回想一下,在這幾千年中,在我們中國人的認知裏,最認可的婚姻經典畫面,就是:“男耕女織”,尤其是黃梅小調唱起來:“樹上的鳥兒成雙對……你耕田來我織布……”,心之嚮往,歸隱於江湖。

“男耕女織”,聽起來是“男主外女主內”,然而呢?男人從事農業生產,有了收成,讓家人不餓肚子,並且拿多餘的糧食去換錢,購買其他家用產品。

女人從事織業工作,織好布匹,讓家人不受寒冷,並且拿多餘的布匹去換錢,購買其他家用產品。

兩個人一個在外,一個在內,做的卻是同一種事情:一起創造剩餘價值,而不是男人種田、創造價值,而女人僅僅做飯看孩子,爲家庭服務。

“你耕田來我織布”的下一句,可是“你挑水來我澆園”,所以“男耕女織”之所以美好,還是兩個人無論是在創造剩餘價值,還是家庭分工,都沒有主次,彼此平等,相互尊重,各自獨立,和“男人賺錢養家,女人養娃做飯”,是完全不同的本質。

隨着社會越來越開放,想要在人生中,獲得平衡和對等,彼此尊重,前提是無論兼顧與否,我們都要擁有在事業和家庭中游走的能力,這種要求,不僅是針對女人,也是要針對男人。

女人要兼顧事業和家庭,男人也需要兼顧事業和家庭,當然根據每對婚姻的情況不同,可以酌情分工,但沒有理所應當。

但是在事實上,雖然愛是直接反應,成爲父母,卻是一種意識,需要給我們的大腦一個反應的區間。尤其是,鑑於男性和女性的差異,男人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練習。

就像是我曾經寫過的一篇爆文,《老公,你慢慢來》中寫的那樣,女人從懷孕開始,自己的身體就起了變化,每天24小時,每小時60分鐘,每分鐘60秒,無時無刻無剎那,不在被提醒着自己已經不一樣了,自己已經做了母親,然而作爲一個男人,只要不和懷孕的老婆在一起,他沒有任何客觀事實可以讓他想起,他已經做了父親。

讓一個男人成爲一個父親,需要時間,接觸,和反覆地練習和鍛鍊,才能漸漸地產生一個鏈接,產生親密,而親密會讓鏈接更加牢固,盈盈繞繞的就是一生。

反之,即使這個男人貢獻了精子,即使這個孩子身上有他的DNA,但沒有接觸,沒有摩擦,沒有爭吵,但男人之於家庭,總是一片“浮雲”,沒有蹤跡。

說到底,每個人的時間只有一份,都分成兩個大塊:工作+工作之後,無論男女,就算一方是全職,那麼“工作之後”的那部分人生,也是需要共同生活的伴侶一起來分擔的,別不好意思。

這個世界上,好的婚姻都是磨出來的,好老公都是使出來的,別心虛,別捨不得,更別不好意思。

盧璐:有兩個女兒的留法服裝碩士、作家,著有《和誰走過萬水千山》,新書《三十幾 來得及》正在熱賣。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裂痕中間的,優雅女性自媒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