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建》(路易絲.海)

1 作者介紹和本書概述

我們先來看一則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她從小父母離異,並且遭到隔壁酒鬼的強暴。她交了很多男朋友,十六歲的時候就生了娃。爲了改變糟糕的生活狀況,她來到紐約。來到紐約後,她成了一名模特,嫁給了一個“高富帥”老公,成爲了別人眼中的人生贏家。然而由於小時候的遭遇,她很自卑、情緒也不太穩定,這或多或少對她的婚姻產生了影響,老公離開了她。

婚姻的失敗沒有使這個女孩沉淪,她加入了宗教,關注心理療愈的相關知識。後來她在全球舉辦演講,開辦小型培訓班,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她提出“整體健康”的觀念,倡導人們取得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良性循環。在她的幫助下,千千萬萬的人重獲新生。最後,她成爲全球知名的心靈導師,被世界各地的媒體稱爲“最接近聖人的人”,並且兩度受邀參加《奧普拉脫口秀》。

這個女孩就是我們今天要解讀的書——《生命的重建》的作者露易絲·海。《生命的重建》是露易絲·海的個人生活經驗、心理諮詢經驗的總結,是她多年心理療愈精的集合。她提出的“整體健康”觀念也在《生命的重建》這本書中有所體現。通過這本書,掌握重建生命的方法,我們就可能擁有全新的人生。

當然,你可能會想,重建生命真有那麼神奇嗎?“整體健康”和重建生命又有什麼關係呢?這麼好的方法,會不會很難做到?讀完這本書,你就會得到答案。

在這本書中,作者爲你講述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我們爲什麼要重建生命?通過了解重建生命的好處來激勵人們開始行動。接着是,人們在重建生命中會遇到哪些阻礙?在重建生命之前,預測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有助於人們提前準備好應對措施。最後是如何重建生命,通過了解重建生命的方法,構建全新的人生。

2 爲什麼要重建生命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動力。有了動力,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好。重建生命也是如此,瞭解重建生命的作用,有助於我們產生重建生命的動力,從而使我們更順利地重建生命。

重建生命的第一個作用是有助於我們“重塑自我”。每個人都有缺點,有的人是外表上有缺點,比如說胖、矮;有的人是性格上有缺點,比如說急躁,拖沓……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缺點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我們可以做到與缺點共存。可是,有時候有的人會因爲自己的一到兩個缺點,產生自卑心理。產生自卑心理後的人通常會認爲自己百無一用,愛否定自己,使自己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長期下來,這樣的人還真就什麼都做不好了,缺點對人生產生了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重建生命可以幫助我們接納自己,打破自我否定的怪圈,認同自己存在的價值。

舉個例子,《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你別看他寫了一本書,專門講怎麼超越自卑。實際上他小時候,非常自卑,是自我否定界的代表人物。他得過佝僂病,個子矮小,所以,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人生一片茫然。由於自我價值感低,他學習成績也不好,一直在班級排倒數。後來,他父親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好好的小夥子就廢了。於是他父親開始鼓勵他,他在父親的鼓勵下決定振作起來,也就是我們說的重建生命。在振作的過程中,他開始忽視自己的缺點,化自卑爲動力,努力學習,成爲了班上的學霸,自我否定的怪圈就此打破,最終,他考上了維也納大學,成爲了一名心理學家。阿弗雷德·阿德勒從一個唯唯諾諾的小子變成心理學大師,他不僅獲得了成就,也擁有了一個全新的自我。

由此可見,重建生命有利於“重塑自我”。要想重塑自我,首先我們需要接納自己、停止自我否定。只有自己認可自己了,人生纔有新的可能。

接下來,重建生命的第二個作用是有助於我們 “重塑身心”。作者露易絲認爲,人需要保持整體健康,整體健康則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一個人如果身體有疾病,心情一般會不大好。大家可以仔細回想一下我們生病時的場景,是不是一個小小的感冒,我們都會覺得心情悶悶的?

同樣的,一個人如果心態不好,也會對身體產生影響。比如工作中,我們覺得壓力很大。這種壓力反映在身體上,我們可能就會出現掉頭髮、失眠等症狀。當然在生活中,我們出現一些小病痛、小情緒是很正常的。可如果我們常年處於心情苦悶、身體病弱的狀態中,我們就應該對自己的身心狀態予以重視。因爲常年的身心不健康,必然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影響。這時候,重建生命則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它會教會我們學會與自己的不良情緒相處,保持身體健康和心理的健康。

舉個例子,作家馬特·海洛。這個作家24歲就患上情緒癌症——抑鬱症。在抑鬱症的折磨下,他無法正常工作,幾乎每一份工作都因爲他無法和人正常相處而告終。有一段時間,他整日待在家中,無所事事。他不敢見人,只要走到家門外,他就覺得心悸、恐懼。心理上的痛苦向身體上蔓延,身體的許多部位也因爲抑鬱症的發作而疼痛不堪。他也因此,常年徘徊在自殺的邊緣。然而他並沒有放棄生活,他試圖重建生命,找到活下去的意義。於是,他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寫作上,在寫作中,他慢慢重建了生命。在這個過程裏,他也學會了與抑鬱症相處,擺脫了病痛的折磨。

所以,當我們飽受病痛的折磨時,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病痛上。試着重建生命,讓人生向另一個方向啓航。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收穫良好的心態,擁有了良好的心態就擁有了“重塑身心”的可能。

最後,重建生命的第三個作用有助於我們“重塑人生”。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夢想,但只有極少人追求過夢想。那些沒有追求過夢想的人,不是因爲追夢的路有多難,而是因爲他們沒有勇氣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重建生命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勇氣,重塑自己“精彩的人生”。

舉個例子,尼克·胡哲,按理說他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不敢追夢的人之一。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尼克·胡哲從小就得了一種罕見的病,他沒有四肢,肢體就像“海豹”一樣。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他對生活缺乏勇氣,對未來也沒什麼信心。不過,後來他慢慢改變了想法,他認爲不該給自己的人生設限,這種不給人生設限的心態,使他的生命得以重建。現在,他正常完成了大學學業,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還通過演講分享自己的經歷,鼓勵了更多的人重新面對生活。現在的他,就是全球勵志、樂觀的代言人。

可見,一個人,不論現狀如何,都應該敢於選擇,勇於追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重建生命,並且重塑自己的人生。

好了,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重建生命的作用主要有三個,第一,我們需要重塑自我,不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接着,我們要重塑身心,保持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以達到最後,我們可以重塑人生,擁有“選擇”的勇氣。

3 重建生命過程中的阻礙

上面講了那麼多重建生命的好處,你是不是躍躍欲試了呢?不過,在講重建生命的方法之前,我們先說說,人們在重建生命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阻礙?瞭解這些阻礙,我們可以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找到應對之策。

重建生命中,我們會遇到的第一種阻礙,是“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固有觀念”。這些固有的觀念大部分來源於父母。有一句話說得好,那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大多數人都是在父母的影響下形成了對世界和對人生的看法,這種看法很多時候會伴隨我們一生。比如說前總統肯尼迪的夫人——傑奎琳。她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法是提倡子女之間進行競爭。因此,傑奎琳從小就和妹妹暗暗較勁,她總是用打壓妹妹的方式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即使是長大後,傑奎琳和妹妹也是明爭暗鬥不斷。在傑奎琳的丈夫肯尼迪遭到刺殺時,妹妹正好要和希臘船王結婚。爲了維持自己的優越感,傑奎琳勾引了妹妹的男朋友。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父母的影響讓傑奎琳姐妹互相競爭的意識根深蒂固,使兩姐妹之間的鬥爭持續了一生。

當然,父母並不是固有觀念的唯一來源,有的固有觀念來源於社會的共識。比如說,一般我們認爲女孩子“嫁得好”比“幹得好”重要。所以很多女性在職業發展的時候,常常會因爲考慮家庭,而失去了衝勁。
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就認爲,女性高管的數量遠遠低於男性,很大程度上是和社會固有觀念有關。社會的固有觀念,讓女性從心底不自信,從而在職場上裹足不前。

所以說,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固有觀念,不僅來源於父母,而且可能來源於社會共識。這些固有觀念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它會限制我們的潛能,成爲我們重建生命之路上的攔路虎。

除了這些固有觀念,在重建生命中,我們會遇到的第二種阻礙,是“對未知的恐懼”。人面對未知,本能地就會感到恐懼。這倒不是說未知真有那麼可怕,而是人們在面對未知的時候,喜歡放大困難,擔心舒適的生活即將終結。作者露易絲在書中指出,如果你發現一個人總跟你說“我還沒準備好”,真相可能並不是他還沒準備好,而是他在逃避未知帶來的恐懼。

正是因爲“對未知的恐懼”是人的本能,所以成功的人,往往都是不害怕未知,敢於嘗試的人。比如說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他在創業之初,遇到了很多困難。當時,電商對大衆而言是一個陌生的領域。由於對電商缺乏瞭解,很多人對宣傳電商的人充滿了牴觸。小米手機的老總雷軍就曾經誤以爲馬雲是搞傳銷的,所以沒有投資阿里巴巴。然而困難沒有讓馬雲產生恐懼,他繼續在電商這片未知的領域開疆擴土。最終他獲得了成功,也改變了我們的購物方式。

由此可見,當我們在面臨未知的時候,不要任由恐懼橫行。未知並沒有那麼可怕,多去了解,纔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重建生命中,我們會遇到的第三種阻礙,是“壞習慣帶來的滿足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壞習慣,重複壞習慣會讓我們內心得到滿足。儘管如此,人們還是不喜歡壞習慣,大多數人都想克服壞習慣,就是效果不怎麼好。很多人認爲克服不了壞習慣的原因是他們缺乏自制力。實際上,在作者露易絲看來,壞習慣和自制力的關係不大。人們之所以無法克服壞習慣是因爲無法放下內心的某種需求。比如說很多人喜歡熬夜刷手機,他們真正喜歡的並不是刷手機,而是喜歡在一天的辛勞之後,擁有屬於自己時間的感覺。

那麼找到了內心的需求,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們可以很快改掉壞習慣呢?當然不是。即使找到了內心的需求,克服壞習慣的過程也是一個磨合的過程。例如有些人爲了戒掉碳酸飲料,就開始喝果汁。可後來又迷上了果汁,然後接着

可見,克服壞習慣的關鍵是內心的需求,但找到內心的需求也並沒有大功告成,克服壞習慣仍舊是一個長期需要堅持的過程。

總結一下,在生命的重建中,我們一般會遇到的三種阻礙。第一種阻礙是“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固有觀念”,固有觀念會限制我們的潛能,讓我們無法重建生命;第二種阻礙是“對未知的恐懼”,恐懼實際上是一種畏難情緒,會讓我們不敢面對重建生命中的困難;第三種阻礙是“壞習慣帶來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會讓我們貪圖一時的舒服,而在重建生命的過程中難以堅持。

4 如何重建生命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了重建生命的作用,以及重建生命中的困難。最後,我們就來說說如何重建生命。

首先,我們看看重建生命的第一種方法:放下怨恨、與父母和解。很多人之所以會怨恨父母,是因爲父母給他們帶來了傷害。這其中,有的傷害是直接傷害,比如說父母的批評讓我們覺得自尊心受損,父母的控制慾讓我們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則是間接傷害,比如說父母經常吵架,讓我們對婚姻產生畏懼;父母認爲賺錢難,讓我們不敢追求財富等。

然而,不管父母給我們帶來了多少負面的影響,如果我們一直沉湎於對父母的怨恨中,我們就很難擁抱新的生活。那麼,究竟怎樣我們才能放下對父母的怨恨呢?作者露易絲在書中推薦了一個方法,瞭解父母的童年。露易絲認爲,如果我們瞭解了父母的童年,就可以明白是父母的成長經歷,決定了他們的觀念和教育我們的方式,從而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已經給了我們他們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了。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即使瞭解了父母的童年,理解了他們的所作所爲,但是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深深紮根在心裏了,他還是無法與父母和解。針對這種情況,露易絲在書中介紹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我們可以假設一個場景來報復父母。我們可以在心中想象要怎麼報復他們,在想象的過程中把所有的情緒都釋放出去。不過在報復結束後,我們必須加一個步驟,那就是寬恕。我們要默唸父母的名字,把他們想象成小孩,把他們告訴我們的童年經歷在他們身上再演繹一遍,然後用心體會他們的難處。如果一遍達不到效果,就反覆練習,直到從心底原諒父母爲止。

其實,與父母和解就是與自己的過去和解。原諒了父母,我們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成長過程。

接下來,我們看看重建生命的第二種方法:樂觀向上、直面困難。作者露易絲認爲每個人的想法鑄就了他的人生。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想法是積極的,你就可能擁有美滿的人生;但是如果你的想法是消極的,你就可能擁有不如意的人生。

所以,一個人若是處於糟糕的生活狀況,他還能看到好的一面,生活也會慢慢好起來。舉個例子,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他出身貧寒,沒有受什麼教育,身體也不大好,可以說生活狀況是非常糟糕了。但是他因爲出身貧寒,就拼命地打零工掙錢,很年輕的時候就累積了大量的生活經驗;他身體不大好,就拼命地鍛鍊身體,現在老了身子骨也還算硬朗;他沒受什麼教育,就不斷向別人請教,學習。正是因爲他看到了生活好的一面,沒有抱怨,他才能在逆境中,成爲一個更好的人。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松下幸之助一樣有那麼好的心態。如果我的心態就是不太好,有沒有什麼辦法呢?

作者露易絲在書中介紹了一些可以練習心態的好辦法。首先我們可以對心靈進行一次大盤點,把以前接收到的所有負面信息都列出來,並且標好來源,瞭解自己負面想法形成的過程。然後再一條一條地清除掉。例如,我今天心情很糟糕。細想一下,原來是因爲早上我遲到了,要被公司記過,心裏很不開心。但遲到這個事實能改變嗎?不能。而且再這樣糾結下去,只會影響工作效率,然後就要加班。回到家後又晚睡了,第二天又起不來,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接着,我們要經常對着鏡子說肯定句,我們可以讚美自己,也可以表達對生活現狀的滿意。如果生活狀況確實不好,我們也不用說謊,只需要把句子轉化一下說法就可以了。比如說,真實的情況是“我的生活一團糟,我今天遲到了。”,那麼我們可以把句子轉化成,“我願意改變我的生活,嘗試明天早起。”等充滿積極意義的句子。

最後,我們來看看重建生命的第三種方法:勇於追求,活出自己的人生。作者露易絲認爲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沒有活出自己的人生,他們做的事都是別人要求他們做的,而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比如說日本太子妃雅子,她本來是一個現代女性。在與太子相戀嫁入皇室後,她被皇室的禮儀所束縛,同時還不斷被催促生子。太子妃的責任壓得雅子喘不過氣來,後來她患了適應性障礙症,現在都還在治療中。

可見,一個人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是被責任或者義務所束縛,這樣的人很難快樂,嚴重的可能會和雅子一樣,產生心理上的問題。爲了避免這一類問題產生,作者露易絲在書中推薦了一個很好的方法,教我們擺脫責任或者義務的束縛。

露易絲讓我們先列出一個“應該做什麼”清單,每一條我們都要問問自己,爲什麼我們覺得這件事應該做。接着,我們再問自己,既然應該做,爲什麼我們沒有做呢?通過這兩個問句,我們就可以搞清楚自己的真實想法。然後我們把清單上那些別人要我們做,我們不想做的事情一條一條地劃掉。

好了,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瞭解到了重建生命的三種方法。第一種是,放下怨恨,與父母和解;只有與父母和解,我們才能與自己的過去和解;第二種是,樂觀向上、直面困難;不管現狀如何,我們都要爭取看到好的一面;第三種是,勇於追求,活出自己的人生。要勇於追求自己喜歡的事,不要被“應該做什麼”束縛。

5 總結

你可能會想,重建生命真有那麼神奇嗎?“整體健康”和重建生命又有什麼關係呢?這麼好的方法,會不會很難做到?

《生命的重建》,在這本書中,作者以練習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向我們展示了重建生命的過程。根據內容的邏輯性,我們把重建生命的過程分爲三類——我們爲什麼要重建生命?重建生命中我們會遇到哪些阻礙?以及如何重建生命?

首先,我們知道了重建生命有三大作用,第一大作用是重建生命有助於我們“重塑自我”,不再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第二大作用是重建生命有助於我們“重塑身心”,保證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第三大作用是重建生命有助於我們“重塑人生”,擁有“選擇的勇氣”。接着呢,我們瞭解了重建生命中的阻礙,知道了“成長中形成的固有觀念”會限制我們的潛能,讓我們無法重建生命。而對“對未知的恐懼”讓我們產生畏難情緒,不敢重建生命;還有,“壞習慣產生的滿足感”讓我們沉迷於滿足中,從而在重建生命中難以堅持。最後,我們瞭解了重建生命的方法。第一,我們要放下怨恨,試着與父母和解;第二,我們要樂觀向上,直面困難。第三,則是我們要勇於追求,活出自己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