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自强的学艺之路


母亲今年56岁,热情外放,精明干练,为他人着想。虽说母亲现在已不靠手艺赚钱了,但她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值得被传承。

母亲有两次学艺经历:学中医和学理发。每一次都跌宕起伏,鼓舞人心,走出了一条女性自强的道路。

母亲是外公身后的小蛮女,也是他的半个徒弟

我的外公是一名老中医,印象中的外公经常亲暱地称母亲“小蛮女”,只因母亲是所有孩子中最会讨外公欢心的。

在母亲16岁那年,她明显感觉到了外公想在我的几个舅舅中找一位继承人。只是舅舅们当时无心学医,外公很无奈。

看到外公不开心,母亲打下手的身影更加勤快了。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她试探性地问外公:“爹爹,哥哥不愿意学的,我愿意学。”

外公不断地抽着旱烟,沉默许久,勉强回答“好吧!”

那段时间,母亲跟上了发条一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拿起她记录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认真背诵中药口诀、药理知识,十分刻苦。外公看在眼里,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外公终于在一个阴沉的雨天把母亲叫到身边:“小蛮女,爹爹不能带你学医了,女孩子学这个很苦。”

母亲后来回忆,用调侃的语气说:“你外公是不想手艺传到女儿手中,毕竟女儿是要外嫁的。你看,那个年代的人思想多古板,真是了不得呀!”

母亲虽不服气,但时隔多年,她也释然了。

母亲成为母亲后,重新走上学艺之路

我小时候,家境并不好。父亲开拖拉机在河滩运送石子,一个人装、运、卸,每车只挣30元。自从有了两个弟弟,家里的日子更觉拮据。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母亲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去学理发。

母亲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皱着眉头说:“你要认清现实,33岁的年龄你觉得还能学会什么?这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33岁怎么了?只要用心,怎么可能学不会呢?比我年龄大还去学艺的人有的是,别人笑不笑话都无所谓,但你要支持我,因为我们是家人。”

“我一个男人,勒紧裤腰带就把家养了,你一个女人,就别再抛头露面遭人指点了。”

“我凭手艺吃饭,没啥可丢人的。这跟男人女人更扯不上边,你就不要再纠结了。”为此,母亲给父亲说了很多的好话,想方设法做父亲的思想工作。

为让父亲支持自己,母亲带父亲去拜访了同村的党叔。党婶是思想前卫的女人,是靠理发手艺富起来的第一批农村人。自从党婶的理发店开业,党叔便不再外出务工了,一起和党婶经营理发店。在那个年代,每天100块的收入很可观了,母亲希望父亲可以了解到这些,消除他对学艺的成见。

跟党叔的谈话似乎令父亲不再对这件事有强烈的抵触。母亲在父亲半支持的情况下踏上了拜师学艺的道路。

母亲每天大早起床,蒸馒头,炒好菜留给我们。然后去师父的理发店学习。忙碌一天,晚上回家还要洗衣,收拾家,最主要的是抚平父亲因大男子主义留在心里的苦涩。那时,他人的闲言碎语也时常影响到父亲的情绪。

母亲对父亲说:“师父自强自立,我很佩服她!永远不要通过他人的嘴了解一个人。”

理发店中,母亲和师父正在为顾客烫头,一会儿洗头,一会儿递围布,一会儿递染发剂。母亲的脚底像是踩着风火轮,忙得不可开交。

一个肥胖的男人躺在理发店的沙发上,死猪一般打着呼噜。他是李师父无所事的老公。

李师父一边忙手里的活一边瞄着墙上的钟表,眼里全是焦虑:“老公,老公。”好几声之后,躺在沙发上的男人,纹丝未动。

坐在镜子前享受服务的顾客笑着说:“别叫了,睡得那么沉,估计累坏了!”

“是,估计确实是累了!”李师父尴尬地附和着。

母亲知道,如果不是顾客在,师父肯定要河东狮吼了。此刻师父是想叫醒老公,让他做饭。母亲拍了拍师父的肩,穿上围裙洗菜去了。

吃饭的时候,李师傅不好意思地说:“你看,让你做了学习之外的事,真是不好意思!”说着便流出了眼泪。

“姐,谁家都有难念的经,这点活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你有手艺,还怕日子不好过吗?”

“我倒是不怕苦,只是这辈子没有遇到一个贴心的人,觉得自己都快活成一块钢铁了。”泪依然不止。

“我想,两个人之间沟通最重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也很重要。像你我这样,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给对方宽慰或建议。努力去争取机会,我想总会有机会改变的。”母亲知道,师父伤心的是老公对她的不体贴。

“你每天为别人理发,这就是你的价值。但家是由家人组成的,每一个家人都应该主动为家付出。你要让家人们也觉得家里需要他,为这个家做得越多,他就越爱这个家。”

母亲的话打开了李师父的心扉,让一个常年处于暴怒情绪的女人有了倾诉的对象,有了改变家庭氛围的勇气,她们渐渐成为了朋友,感情好极了!

两人时常谈心,李师父的脾气也温和了不少。李师父尝试用温和的口吻与自己的老公说话,用柔和的方式处理家事。再加上母亲从不间断的勤快,李师父的老公开始帮店里做一些事情了。当然,李师父的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母亲学艺半年后,已经被师父默许实操了。

虽说母亲得到了师父的真传,但实操中也遭到过顾客的拒绝,毕竟常客都知道母亲只是学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师父总是给顾客推荐母亲,甚至不惜用“不满意不收费”的承诺为母亲争取机会,给母亲信心。

母亲在师父提供的学习环境中,技艺渐渐纯熟,走向炉火纯青。

母亲学艺半年后,带李师傅来了我们家。母亲用拿手菜热情招待,当时情绪激动,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没想到母亲的师父比她还激动,红着眼圈说:“妹妹,说心里话,姐姐真不愿放你走,你看你多勤快一人,学东西也快。最主要是姐跟你唠嗑心里舒畅,越来越想得开了。但是咱不能干那自私的事呀!姐觉得你可以出师了,这顿就当是谢师宴了。”心直口快的女人惹得母亲也红了眼。

后来母亲开了理发店,父亲的活也多了,家里的条件好转。父亲有时干活回来,母亲还在为客人理发。没有抱怨,没有恼怒,父亲只是简单洗漱后开始做饭。做好饭为母亲打下手,让母亲腾出时间吃饭。

当年那些口无遮拦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店里的常客,开始不断称赞父亲母亲。男人们说父亲娶了这么精干的母亲,真是享福。女人们则说父亲的脾气真好,干活那么累,回来又做饭又帮忙,真是少见呢!

听到夸赞的母亲总是乐呵呵地笑说:“咱一个女人挣得没男人多,家里的顶梁柱到啥时候都得是男人。”父亲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是舒畅的,因为他俩每天的收入差不多,母亲那样说只是在给父亲撑面子。

母亲的理发店开了16年,父亲也从未放弃过养家。先是开拖拉机揽活,再是成为出租车司机,现在父亲58岁了,干着年轻时干过的泥瓦匠。父亲总是感慨地说:“我也是拜师学过艺的,要知道学艺时吃的苦要比卖苦力多。因为人们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你母亲能得到她师父的真传,全凭她的好学和真性情。”

母亲也总是教导我们:“不要从别人的口中去了解一个人,要用心去认识。”直到现在,母亲还会时常跟师父视频聊天,逢年过节也会去登门拜访。

前几年,李师父的儿子结婚。母亲领我参加了婚礼,从母亲为师父备的礼上,就能看出师徒的关系是深厚的。李师父洋溢着幸福的眼神在众多宾客之中搜寻,当看到我跟母亲的一刹那,她的眼里满是星光。

多年的师徒名义实则已是姐妹情,拉着彼此的手有说不完的话。李师父逢人就说:“这是我妹妹,当年一起奋斗过的。”言语中全是自豪、骄傲!

那种无法掩盖的情感令人动容,母亲也是点头示意,笑得合不拢嘴,还不忘补上一句:“我师父,教我技能的姐姐。”她们似乎欣赏着对方,就像欣赏着自己。

我想,母亲所坚持的,就是一条女性自强的道路。之所以与师父惺惺相惜,是因为都对人生有着相似的理解。

后记

虽说学艺是为了生活,但是纵观人的一生,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人要相信自己,要做行动派,自强自立!

本文由 城外的阳光sun创办专题【精选好文】推荐                       
本文编辑:猫小巫Erin                     
专题主编:城外的阳光su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