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心城』一種特別的機制

人生走運,要靠“機遇”。這該是普遍認可的。然而,我卻以爲,“機制”要比“機遇”更重要。

『1』

愛護機制,成長的力量。

到了16歲那年,他不得不回家務農。牛頓的母親原希望他當個農民,但牛頓本人對農活沒有興趣,而是喜歡讀書。這時,他的中學校長亨利•斯托克說服了牛頓的母親,讓他重新回到學校讀書,這改變了牛頓的一生。

這就是吳軍博士在《文明之光》中講述的一個“牛頓讀中學的故事”。

無疑,校長對牛頓的“愛護”,是“少年牛頓”成爲後來“偉大牛頓”的一個“機制”,當然,母愛也是存有於其中的。

至於校長爲什麼發起這個“愛護機制”,吳軍博士於書中沒有講,這就需要我們翻翻《牛頓傳》之類的書籍或網上資訊了。

這其中,還有一個比較顯然的“機制”即“喜歡讀書”。我以爲這更重要:愛讀書,往往是走向思想家道路的一個機制。作爲父親者、祖父母者,是否以這一“眼力”看待和發現自己的孩子、助長自己的孩子呢?

『2』

欺負機制,別樣地思考。

在當時英國的很多學校裏,同學們喜歡欺負讀書不好的學生,爲了不被欺負,牛頓發奮讀書,成了學校頂尖的學生。

我已引用過一次這個“故事”了,但意猶未盡,還要別開思想。

我想,這作爲一個“機制”,是會使學習好的學生成爲多數而不是少數。這個“機制”越是發揮作用,學習不好的學生就越來越少。不是值得讚歎嗎?這該是一個特別的機制。

想想我們曾經處過的現實吧!職業生涯中,優秀者被某種上級“壓制”,被某些同級“鉗制”,被一些下級“拖制”,如是“機制”,何以“從優秀到卓越”

『3』

反覆機制,閱讀的藝術。

不厭煩地反覆閱讀思考,就是讀書的藝術。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求教於一位發小同學“讀書法”時,他即告訴我“反覆地讀,無他法”。可謂真理耳。我後來覺悟到,特別今天深刻明白:反覆,作爲“方法”用,效力是有限的,作爲“機制”,恰如一日三餐則完全不然了——一頁書,一個章節,每天讀思三遍;一本書,一兩個月內反覆讀思三遍,特別是每次都帶着“新發現”的眼力,那就不僅是“其義自見”了,還有自我見解的生成。所以,讀書的藝術即“反覆”二字也!遠沒有那麼複雜。不信,就去試試。

機制,很關鍵,很重要。更重要的還在於選擇,建立,落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