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变老。

这个问题自从我对生死有了认识和区分之后,就一直萦绕心头,不断地寻找答案,迟迟没有得到答案。

昨天我正在家里打游戏,还沉浸在21世纪的新科技中,突然堂弟来找我借车。

我有一辆三手的小面包车,是当初家父为了让我克服有驾照不敢上路的心病用的。

当时他说:“保险都给你买好了,不要怕磕碰,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别人。”

后来我驾驶技术日渐熟练,这辆车也开顺手了, 冬天出门起码不用挨冻。这车就成了我的代步小车。只有每年放假在家才能开到。

堂弟推门进来说:“哥,借你那个面包车去看我爷爷。”

我也没问干啥用,就带他去开车。临走他问,这车好开吗?

转念一想,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这位爷爷从去年过年见过一次,一整年没见过了,就陪他去了。

路上堂弟说,是奶奶住院了。

我这位爷爷有五个儿子,在我们农村算是不愁养老,让我们这种独生子女家庭羡慕的。但是实际情况是过生日的时候,五个孩子没有一个人把他送回养老院,是我父亲出面送的。这次也是,是我们两个孙辈的帮忙。

或许想到老人,不能区分到底有几个兄弟姐妹可以帮忙。只有每个人都把他当做唯一的亲人,才能毫无保留的把对待至亲的态度拿出来。一旦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就会出现都想退缩的尴尬局面。

因为疫情不不允许私自探望。爷爷下楼,把我们俩接上去。看着奶奶插着呼吸机,打着吊瓶。想起小时候和我这个弟弟玩到天黑在他家吃饭,爷爷奶奶都有糖尿病,跟着他们吃了白萝卜和黄豆,回到家晚上一个劲的放屁的搞笑童年。似乎还在眼前,可老去的人也在眼前。那种感觉是昨天还在一起吃饭,今天就垂垂暮年了。

要是这么回忆的话,从生到死可不就是一眨眼的事情。

奶奶跟我们交流了几句,让我们回养老院帮她拿点日常生活用品。医生说脑血管阻塞,要住好久的院。

爷爷也不放心,怕我们找不到他要的东西,跟我俩一起返回他们居住的养老院。

养老院是在一个寺庙的隔壁,是庙里和外界合作修建的。进门是一尊高大的鎏金双面的佛像。绕过大殿有一条小路通向养老院。这养老院也不大,两层小楼。爷爷奶奶住在二楼。

上楼之后,有一扇防盗门。防盗门修建在角落里,所以一开门面对着两条垂直的走廊。走廊也不宽,一个人坐着的时候,另一个人可以站着通过。很多爷爷奶奶坐在走廊里晒太阳。

爷爷带我俩进了他们的房间,收拾了一堆瓶瓶罐罐,各种药片和保健品。桌子上有一根香蕉,半个白萝卜,也被一道装进书包。爷爷说不拿走就坏了。

正准备出门的时候,进来了另一位奶奶。我两只手拿着东西,堂弟一只手拎着热水瓶,另一只手扶着爷爷。这位奶奶说了一句:“孩儿,帮我消个手机号吧。”

但是这句话当时我没听懂,因为老人最常见的是让年轻人帮他们存手机号。我当时以为这是一种方言,就默认是保存手机号了。

然后她转身出门去拿手机了,显然他并不知道这里来了年轻人。在她出门的这段时间里,我问堂弟。

“什么是消个手机号啊?”

“应该就是存手机号吧。”

堂弟也是这么理解的。不多时,奶奶回来了。堂弟伸手准备接手过来,结果奶奶说:“你找不着,我给你找。”

翻了好久的通话记录,帮他删了两个人。

或许,他们的删除联系,是真的联系不到了。

养老院里的设施,也不算先进。科技几乎排除了这些爷爷奶奶们。

明明老年人最需要ai和智能设备的辅助,却偏偏我们在用人工智能。这中间,老年人到底是如何被慢慢排除的。

我把这些讲给父亲,父亲说:“他们不舍的花钱啊,你姥姥一个打不出电话去的老年机都不换,给她换了也不用。她们老想着省钱,可是到最后省出来又不是自己花。”

我没接话,我们这一代何尝不是呢,自己奋斗买不起房结不起婚,还是要爹妈省吃俭用。

从养老院回到医院之后,奶奶的吊瓶刚好要完事。爷爷让我去打个热水,让堂弟去食堂办了个吃饭的卡。

我打完热水就在病房里,隔壁床的一个姐姐看我无聊,跟我搭了几句话。

临走爷爷握着手说家里五六辆车,这种时候竟然没有车。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很小就开始思考生老病死。七岁的时候,爸妈在屋里看电视。让我先睡,我自己睡着睡着不知道怎么想到了人会老会死,就开始哭。

终于惊动了我的父亲,妈妈抱着我的头。问我哭什么,我说人为什么要死?妈妈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我说那我20岁的时候是不是就张大了呢?

妈妈说是的

我说,能不能给我买一辆红色的摩托车呢。

妈妈说:可以,20岁就可以骑摩托车了。

那时候,爸爸一个人在旁边使劲的笑,他可能觉得一个小屁孩,能把自己想哭可能是搭错筋了。

妈妈的意思或许是,等你长大了就忘了这个问题了。

可这个问题伴随至今,让我的心态似乎比同龄人更年迈,又比他们更幼稚。

今天我也是20出头的年纪了,和其他人聊天总是不能透漏这个疑虑。

他们的回答总是:“现在你还有功夫想这些?”

我不敢回答,只能笑笑敷衍。

我其实想说:“我无时不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十几年里仍然不懂怎么面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