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寵愛”的底氣

      在一個被呵斥被指責的環境里長大的人,比如還會經歷罰跪、打臉等傷害的人,他很難體會“被寵愛”的幸福。待他長大後,原生家庭教育的種種弊端一股腦兒暴露,兒時被壓抑的負面情緒就會像洪水猛獸一樣翻湧而出,時不時又會像炸彈一樣傷及家人和孩子,指責、牢騷、怨天尤人等。他依然會奉行“不打不成才”的理論,他會納悶“天下怎會有不打孩子的父母”,他會在孩子面前前一分鐘和顏悅色而後一分鐘怒髮衝冠猛來一句“小心我打你”。

      從成年人角度來看,從小被寵愛長大的成年人,對【被寵愛】可能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會理解爲“被過度保護” “被侷限”——原生家庭導致人生受限。有的會理解爲“從小被家人好好愛着,很幸運” “因爲自己值得被愛,所以有底氣迎接挑戰”——帶着愛創造未來更多可能性。

        無論是哪種選擇,都取決於個體的成長感受和對自我世界的認識和理解。

        對於成年人的成長來說,也意味着對經歷的事情(包括“被寵愛”),有更多正向自洽又平衡的多元認知,在不斷擴寬的認知之下產生的情緒感受,是積極的,陽光的,飽滿的。這樣的情緒感受推動的自主行爲是正向積極的,當這些行爲持續不斷髮生,就會自我塑造出更真實美好的自己。我很幸運,自小擁有着深厚的父母之愛,鑄造了我抵禦風雨的堅毅信念。

        在育兒的路上,愛的力量永遠勝於批判,這無可置疑。尤其作爲一個父親,你的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智慧地引導、父愛召喚下的高效陪伴。真正做到了這點,每天五分鐘,足矣。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威嚴的樹立,讓孩子有了對父親的敬畏之心,他任何時候都會三思後行,而絕不會爲所欲爲。何以在孩子心中建立威嚴?並不是靠棍棒和拳頭,那是傷殘心靈的最低劣的手段,只會破壞本該美好的親子關係,且不好修復。也不是靠嘴碎和嘮叨,嘮叨中常有批判和指責,孩子看到的是說教而沒有任何生動的力量,他受到的是打擊而不是奮起的熱情。那麼,先舉一個小例子吧,你便會知道什麼是有效溝通中的威嚴的樹立。

        假如一個父親遇到孩子寫作業時看手機或平板,暴力的父親常會一下火冒三丈,啪啪啪各種指責和嚇唬就來了,有時還會伴有拳打腳踢。而智慧的父親會輕輕走過孩子身邊,“咳、咳”兩聲,孩子聽到咳聲百分之九十九地會立即收起來或藏起來,而他的父親會繼續不說話,悄悄離開。離開後孩子可能會寫作業,也可能會繼續偷看平板。等到了晚上臨睡的時候,爸爸走進孩子房間:“寶貝,爸爸想和你談件事兒,你今天邊做作業邊玩平板我都看見了。”這時孩子一定是緊張而抗拒,而爸爸繼續說:“我不是批評你,而是想感謝你!”孩子擡頭,納悶兒,神情緩和。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你看到爸爸走過你身邊,便立即藏起平板,因爲你不想讓爸爸心裏難過,是嗎?真的很感謝你,那麼理解爸爸!”孩子很明白平板的強大負面作用,聽到此言,人性中的羞恥感一下被觸動,頓感不好意思。爸爸接着說:“你有自控力,爸爸很欣慰!況且你又不是經常玩平板,是嗎?時間不早了,想想明天該怎麼做?寶貝,晚安!”爸爸輕輕關上門,兒子在屋裏淚流滿面,是幸福、是感動還是痛下決心?!這樣的孩子,受到這樣溫暖的教育,他依然會需要平板,但永遠不會沉迷。

        愛治癒一切。有了良好的關係,無往不勝。親子尤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