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共读七《用全身心倾听》

沟通包括两个方面:说和听。所以我们也要学习倾听的技巧。

本章内容:

倾听他人,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以前的倾听方式:

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急于采取行动,试图分析问题,错误的倾听方式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人。

比较、说教、安慰、回忆、否定、同情、询问、辩解、纠正,这些都是倾听的障碍。

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的信息,即在那个时刻“我的眼里只有你”,用“全身心”倾听。

一,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可以用问题确认对方的需要、请求。

确认对方的需要时,也要将需要与想法区分开来。

如:你感到不高兴,是因为你觉得我不理解你。这是在猜测对方的想法。

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得到理解。这才是在确认对方的需要。

二,给他人反馈(当然,我们也可以请求别人的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给对方 一个反馈。这样既可以帮助对方理解自己(特别是表达稍差的孩子),也可以在我们理解错误的时候,给对方一个机会纠正我们。

与其问“你说的是什么事”,不如说“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告诉我好吗”。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给对方反馈?

1,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

2,对方有明显的情绪时,一般会期待别人的反馈。

反馈时要注意什么?

1,我们的语气,批评或嘲讽会让对方反感;

2,我们的意图可能会被误解,需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即让自己做一个纯粹的倾听者,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不被对方的指责(有可能对方没有这个意思,但是我们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伤害到。

就像作家约瑟夫 .坎伯说的那样,“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3,非暴力沟通中,尊重和爱的情感优于形式和技巧。

三、保持关注

在倾听对方时,如何判断对方已经充分表达完毕?

1,若对方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会变得很轻松。

2,对方如果充分表达了,他就会停止谈话。

四、当我们痛苦地无法倾听时

需要先体贴自己。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