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作文範文 主題一  職業信念 主題二:一路書香 主題三  發現欣賞 主題五  快樂幸福 主題六 面對挫折 主題七  專業成長 主題八 實踐創新 名人名言篇

主題一  職業信念

備考提示

教師資格全國考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初期所給作文題目或寫作材料大都與教師職業直接相關,如2011年下半年作文題目《我爲什麼當教師》 ;2012年上半年中學作文題目《最難忘校園那一種聲音》 ;2012年上半年小學題目《職業倦怠對策》等。面對這樣的題目,考生所寫的文章往往體現出自己對於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

詩意的選擇

  在人生的旅途中,亞里士多德選擇了做一名生命的啓蒙者,用自己高深的思想啓迪人們脆弱的心靈;在生命的長河中,陶行知選擇了做一名生活的引路人,用自己博大的智慧點亮人們光明的前程。而我的選擇是做一名教育工作者,育人以德,育人以才,育人以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生命富有詩意的篇章。[批註1]用對比句引出話題,語言精到,開頭好!

  選擇了教師的職業,就等於選擇了愛心同行,以德行滋潤孩子幼小的心田。[批註2]選擇成爲教師,就是選擇與愛同行,立論。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涯中最主要的東西。當孩子遇到難題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的愛正如融融的春風,撫平孩子緊縮的眉頭;當孩子遭遇困境而步履維艱的時候,教師的愛正如滴滴甘露,可以沖刷深深的創痕。正是因爲馬*連柯的愛心與堅持,才使得許多浪子終回頭;正是由於譚千秋的愛心與擔當,才用鋼鐵之驅使嬌嫩的生命得以延續。教師的愛是塵世間最動聽的旋律,教師的愛是人世間最美的音符。她可以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播散希望的種子,結出累累豐碩的果實。

選擇了教師的職業,就等於選擇了與責任爲友,以責任推動*成長列車。[批註3]選擇成爲教師,就是選擇與責任爲友,立論二

責任一詞,雖說簡單,但卻重於泰山。她體現在**期盼的目光中;彰顯在孜孜不倦的話語裏。正是因爲責任的力量,才使得李桂林夫婦在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堅守自己的崗位,用自己的堅持譜寫動人的故事;正是由於責任的鼓動,才讓李茲喜在環境貧瘠的條件中依舊能克服萬重困難,用自己剛毅的性格*寫人間的奇蹟。正如偉大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的;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教師職業的崇高就在於以責任烘染希望的曙光;以責任託舉智慧的堡壘。他可以在學生的內心深處開出炫美的花朵,飄散陣陣清新的幽香。

  選擇了教師的職業,就等於選擇了與奉獻爲伴。[批註4]選擇成爲教師,就是選擇了奉獻,立論三

以高深的智慧*啓孩子理想的大門。奉獻就是一種品質;奉獻就是一種精神;奉獻更是一種追求。每當夜幕降臨,依然能挑燈批改作業,任憑昏暗的燈光侵襲朦朧的雙眼;每當清晨始然,毅然踏上教育的征程,不管依稀的星光披灑柔弱的雙肩。當教學遇到難題,選擇的是夜以繼日的冥思苦想;當教學遇到困惑,選擇的是千錘百煉的實踐摸索。正是因爲這無悔的選擇,美國教育家雷夫才能打破教育的艱難險阻,創造出第56號教室的奇蹟;正是由於這偉大的奉獻,沙利文才能在教育上推陳出新,培育出文學界的耀眼明珠。教師,永遠是愛和奉獻的代名詞,教師的職業,永遠是富有愛心和奉獻精神的偉大職業。她可以在學生的成長曆程播種靈動的幼苗,長成蒼天茁壯的大樹。

  落葉之所以選擇秋風,是因爲在飄零之中給瑟瑟大地平添幾分爛*,雄鷹之所以選擇長空,是因爲在搏擊之中給廣*天幕增添幾分豪情。作爲新世紀的熱血青年,我將義無反顧地選擇世間崇高而偉大的教師職業,讓春光大地多幾分絢麗的姿采;讓青春之火舞動嬌媚的炫影,用自己無私的奉獻和無悔的付出詮釋這詩意的選擇。[批註五]以排比句結尾,再次點出論點。

『點評』本文最大的特色在於作者的語言駕馭能力,整篇文章用詞華麗文采飛揚,且分論點設立恰當,論據多樣,是一篇值得大家學習的好習作。

  “這家裏只要有一個上學的,這個家就有希望”。《平凡的世界》中哥哥孫少安對弟弟孫少平這樣說。教師,是可以帶給一個人光明,帶給一個家希望,帶給一個國家未來的職業,[批註1]使用排比句,增強語言節奏感。其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願意挑戰這份任重道遠而又神聖光榮的教師工作,願盡綿薄之力“擦亮星星”,點燃夢想。

我決定做老師,是因爲我熱愛教育事業。[批註2]*******主題,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進行着教書育人這份艱鉅而光榮的工作,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過於看到一個個學生在自己的教育引導與幫助下取得進步,進而成長·成才·成功,實現他們的夢想。我便可以與他們分享喜悅與快樂,並從中體現人生價值與意義。毛主席說;少年強則中國強,教育事業是我們國家的基礎事業,做的是打地基的事情,而我堅信;教師強,則少年強,我願化身打地基的一塊磚,做“強師”,教“強少年”。

我決心做老師,是因爲可以與天真無邪,純真美好的孩子們一起共處。孩子是天空裏最亮的星,[批註3]運用比喻,增強文章科可*性,薰陶影響着我保持一顆珍貴的童心。想象着第一次登上三尺講臺,想象着心中那份忐忑,想象着看一張張可愛的臉龐,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想象着我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遊戲,一起生活,就像朱永新先生說的;“過同一種教育生活”。一起開心,一起難過,一起進步,教學相長,我希望自己能和孩子一起善良到老。

 

我決心做老師,是因爲可以利用學校有利的學習環境,進行學習,不斷探索,思考,豐富自己的學識與道德修養。“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具有一桶水,甚至要是自來水”,終身學習已經不再是一種追求而是融於每一位老師骨血當中的平常理念,不斷給自己充電就是不斷給自己的教學生涯充電,只有擁有更多的學識,更多的知識才能夠成爲一名“富足者”,才能在不斷拓展自己的人生深度的同時做好學生的幫助者和領路人。“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觸動另一個靈魂”,[批註1]合理引用教育名言,增加文章深度。教師職業可以讓人如此詩意的棲息在大地上。我神嚮往之,故,立志以行踐之。

【點評】好文章總是讓人很感動,小作者素材積累的很多,運用的靈活自如,庖丁解牛般,娓娓道來,像一道精美的點心,色香味俱全。

我爲什麼當老師

教師,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批註1]此句可刪,兒時的我曾經許下過這樣的諾言;長大了我也要當老師,或許那時候的我,只是看到了老師的威嚴,感受到老師的一句話便會驚天動地厲害。直到長大後才慢慢感覺到,原來自己不光向往老師的威嚴,老師的,“無所不能”,更重要的是愛上了一羣可愛的孩子,渴望這份幸福完滿的教育生活,更重要是我渴望着我所教過的孩子,能在我的手上開花結果。

如果問我爲什麼要當老師,我會說因爲我愛我的孩子們。還記得第一次登上三尺講臺,心中那份忐忑讓我終生難忘,看着一張張可愛的臉龐,一雙雙明亮的眼睛,那種渴望的眼神有些讓我不知道所措。突然又個孩子大聲的說;“老師”,你真漂亮,你以後給我們上課嗎?我突然有些受寵若驚;“謝謝你寶貝,對,我以後就是你們的語文老師”。孩子們開心的爲我鼓掌。這一刻,我知道孩子們喜歡我這位新老師,忐忑的心開始慢慢平靜,孩子們給了我教育生涯中第一個溫暖的瞬間。這一個小小的瞬間,讓我愛上了這羣小傢伙,我在心裏默默地對自己說;我要做個好老師。[批語2]用真實經歷使文章真是可信。

如果問我爲什麼要當老師,我會肯定的說,我想過一種幸福完滿的教育生活。談及教師生涯,很多年長教師或許會說,年復一年的教育生活已經使他們出現了職業倦怠,讓人提不起精神,無力奔跑。而我並不這麼想,不是因爲我年輕,而是這幾年的教學讓我找到了幸福感和成就感。[批註3]對比論證,讓論證更加充分。我看到孩子們成長的點點滴滴,看到很多孩子從什麼都不會,到最後樣樣成績都考到了A,這是作爲老師最大的成就與幸福,我想要的就是這種幸福完滿的教育生活。每天睜開眼睛,渴望着走進課堂,感受與孩子們相處的快樂時光,渴望將更多的知識,傳授給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每天樂此不疲的備課,給他們拓展他們喜歡並且有用的東西,一切足矣。

如果問我爲什麼要當老師,因爲我渴望着我所教過的孩子,能成爲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美麗的鮮花,不同的鮮花都會有不同的花期,有的花兒春天開放,而有的花兒秋天盛開,不論他什麼時間開放,做爲園丁我們,都要有足夠耐心,靜等花開,等到滿園春色,桃李滿天的時候,你纔會體驗到作爲老師的真正快樂與幸福。[批註4]文字優美,爲文章增色。

我爲什麼要當老師?有太多太多的原因,最後我只想說,教師夢,是我從小的夢想,也會是我一生的夢想,我會將一切有用的東西,毫無保留的教給我最最親愛的孩子們。

【點評】文章讀罷,會被小作者嫺熟的語言技巧所折服,會被言語間流淌的真情所感動,真實的東西,最感人。

教育孕育夢想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就是一個讓學生孕育夢想,追尋夢想,實現夢想的過程。如果學生還沒有夢,那是因爲我們還沒有將希望和愛灑向他的心田,沒能催生夢的幼芽,讓他們長出屬於自己的七彩的夢。孩子一旦有了夢,就讓它們的心靈自由飛翔吧。呵護寶貴的熱情,珍視稚嫩的創造,放飛翱翔的膽量,分享成長的愉悅….這一切我們責無旁貸。{摘自《班主任之友》陳大明《多夢的季節》}

中國人民大學創始人吳玉章曾說過,“我並無過人的特長,只是忠實老實,不自欺欺人,想做一個”以身作則“來教育人的平常人”。盧俊也曾說過,“植物的形成由於栽培,人的形成由於教育”。三寸粉筆,三尺講臺,是一個教師職業生涯的詮釋。教師,最平凡的職業,肩負着最神聖的使命。

習大大2014年北師大演講節選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師的形象。做好老師,是每一個老師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也是每一個老師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師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顯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質。

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陶行知先生說,教師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老師肩負着培育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不能想象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成爲好老師。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充其量只能是“經師”,“句讀之師”,而非“人師”了。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爲責任和使命。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

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師也者”教人以事而喻諸德者也。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爲人處世,於國於民,於公於私所持的價值觀。一個老師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等方面老出問題,怎麼能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羣。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爲師亦爲範,學高爲師,德高爲範。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

  師德是深厚的知識修養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更需要老師自我修養。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應該是每一個老師的不懈追求和行爲常態。好老師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以自己的模範行爲影響和帶動學生。

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老師自古就被稱爲“智者”俗話說,前人強不入後人強,家庭如此,國家,民族更是如此。只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學生往往可以原諒老師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老師學識淺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知識儲備不足,視野不夠,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游刃有餘。

國外有教育家說過;“爲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在信息時代做好老師,自己所知道的必須大大超過要教給學生的範圍,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

陶行知先生說;“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纔算畢業”。這就要求老師始終處於學習狀態,站在知識發展前沿,刻苦鑽研,嚴謹*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過去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看,這個要求已經不夠了,應該是要有一譚水。

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爲好老師。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纔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恆的主題。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啓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老師的愛既包括愛崗位,愛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有人說,好老師的眼神應該是慈愛,友善,溫情的,透着智慧,透着真情。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使自己成爲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好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有愛才有責任。好老師應該懂得,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並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正是因爲愛教育,愛學生,我們很多老師纔有了用一輩子備一堂課,用一輩子在三尺講臺默默奉獻的力量,纔有了在學生遇到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勇氣,纔有了敢於攻克新知新學的銳氣。老師責任心有多大,人生舞臺就有多大。

老師還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離開了尊重,理解,寬容同樣談不上教育。“學而不厭,*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纔多術,就是要求老師具有尊重,理解,寬容的品質。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教育力量。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寬容,是每一個人在人生各階級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兒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一些調查材料反映,尊重學生越來越爲好老師的重要標準。好老師應該懂得即尊重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昂首挺胸,又通過尊重學生的言傳身教教育學生尊重他人。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性格愛好,脾氣秉性,興趣特長,家庭情況,學習狀況不一的學生,必須精心加以引導和培育,不能因爲有的學生不討自己喜歡,不對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學生分爲三六九等,對所謂的“差生”甚至問題生,老師更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幫助。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早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好老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的學生都成爲有用之才。

  主題二:一路書香

備考提示

教師職業需要終身學習,堅持閱讀對於教師來說十分重要,教師資格考試的寫作題目多次以讀書爲材料,如小學2014年上半年和2015年下半年兩次考試寫作提示材料都與讀書有關,克強總理也一再倡導全民讀書,這自然就是個熱門話題了。

讀書的力量

  讀書,豐富我們的知識:讀書,開闊我們的眼界:讀書,充實我們的精神。[批註1]開篇排比點明中心,很好。“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人要成長,必須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豐富我們的知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能夠帶給我們寶貴的知識輸出。自古以來,無數的有志之士,從小便埋下了讀書的種子,進而一步步走向成功。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可以一日不喫,一日不睡,但卻不可一日不讀書,這纔有了他的雄才偉略,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了新中國。古人亦如此,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這也是書籍的力量,知識的力量。[批註2]引用事實恰當,且能夠排比呈現,有說服力。

  讀書,開闊我們的視野。牛頓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的更遠些,那是因爲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書籍,就是我們的巨人。當我還是孩童時,讀《十萬個爲什麼》,我知道了原來世界那麼大。當我們還是一名學生的時候,讀四大名著,我知道原來文字也有力量。當我長大成人了,讀《時間*史》,我才知道原來我是那麼渺小。[批註3]利用自己的自身經歷從時間段論述主題,排比作詞增強語勢也能夠很有效突出核心要表達的內容。人生路曲折萬千,是書籍一直爲我們指明方向,有了書籍,小小的我們在大大的世界中,纔不會迷茫。

  讀書,充實我們的精神。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從小便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范仲淹人到中年仍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閱讀的力量讓他們的精神境界達到如此的高度,書籍,讓我們認識到,“小我”之外的“大我”。讀《平凡的世界》,讓我置身於改革開放初期的黃土高原,感受着人們生活的不易。讀《怎樣當個好老師》讓我瞭解到老師的偉大,更懂得原來當好老師並非易事,同時也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要當個好老師。書讓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充實着我的生活。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作爲科技時代的主人翁,讓我們也來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人類進步的階梯,從書中找到方向,從書中找到力量。[批註4]結尾精彩,點題並有一定的昇華。

【點評】本文論點清晰,圍繞讀書的力量開展。分別從讀書對我們的知識,視野,精神產生的影響,作者列舉給當事例,並結合自身感受,輔以精當修辭手法爲文章添彩,是一片很好的範文,供考生參考借鑑。

  讀書的力量

  有人曾經說,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對話。的確讀書可以讓你明辨自我,他會及時的給予你思考和感悟,不斷的審視發現自我,讓你的知識不在幹*,讓你的生活多一份“機智”,帶你走遍世界上與衆不同的風景,這是一個全民閱讀的時代,人人都在閱讀,老師和學生同樣也離不開閱讀。[批註1]開篇點題

  讀書,是學生實現人生理想的精神旅途。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的典故一直流傳至今,現在想來,是怎樣的一種力量讓他們對知識如此的渴望,對書本如此的執着?學生想要學習知識,就必須要讀書。文字就像是他們的精神食糧,讓他們在孜孜不倦的閱讀中獲得思考和感悟。讀書帶領他們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旅途,不斷的豐富他們的世界,每一站都有不同的風景,所以他們不願停下跋涉的腳步,他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在文字的田野中**,在書本的航船中發現自己的理想…..[批註2]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讓文章更有文采。所以他們渴望閱讀,書本給予他們想要飛躍的力量,不斷前行。

  讀書,是喚醒教師成長的源泉和動力。在周國平看來,閱讀是爲了喚醒更好的自己。在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涯中,讀書不但可以豐富老師專業的本體性知識和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也可以給他們的精神世界帶來洗禮,提高老師的思想道德水準,幫助老師不斷的完善自我,更新自己的職業理念。現代教師觀倡導的是必須具有終身學習的職業理念和教研反思精神的優秀教師,實現這一目標的有力保障就是閱讀。教師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多讀書,讀好書,擴展新的知識層面,給自己增添養分,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閱讀中發現自我,反思自我,努力追求更好的自我。

讀書,是教育事業進步最穩固的奠基石。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對於讀書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從“朱子讀書法”到現代所倡導的“營造書香校園”,可見讀書在我國教育中佔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國家想要進步,離不開教育,而教育的起點就是閱讀,每個都學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像是一塊塊無形的基石,把整個民族都*聚在一起,形成偉大的力量,這就是讀書的力量。基礎穩固紮實,才能攀的更高,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閱讀的有力支撐。閱讀讓我們充滿智慧,我們要形成全民讀書的良好社會風氣,多讀書,讀好書,讓書本充實自己,實現現代所倡導的教育合力,把知識傳遞,讓我們國家教育事業更加穩固的發展。

  書,就像是無形的畫筆給學生的生活增添了奇光異彩,他們在書中尋找,發現,讀書讓他們每一顆平靜的心靈震撼,狂傲的心靈構思,在閱讀中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並且爲之努力前行,教師通過讀書,原本自己已經有的,深深埋在心裏的一些東西被激發出來,越來越清晰,不斷的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讀書給整個民族帶來了希望,讓我們凝聚在一起,把知識傳遞,把力量傳遞,用智慧創造更美好的明天。[批註3]結尾處發出倡議,*地有聲。

【點評】看似不經意的語言,實則包含了作者滿腔的熱情和熠熠生輝的才華。“低調奢華有內涵”。有故事的語言。是平淡自然。

閱讀的力量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閱讀是一種向上力量,書本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怎能忽視閱讀的力量?閱讀改變人生,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批註1]開篇引用名言,立意不俗。

  閱讀改變人生,改變的不是外在,而是境界,格局。閱讀爲每個人的人生打開了一條通道,這條通道的沿途有着無數奇異的風光,伴隨着千萬人夢寐以求的夢想。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當中欣賞無限美景,體驗精彩人生;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我們一定可以拓展生命的廣度;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會變的更加富有,但我們一定可以變得更加智慧;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實現我們的人生夢想,但一定可以使我們更接近我們的人生夢想。“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讀一生的書,做追夢的人。

  閱讀讓教師更智慧,一流的教師,絕對是一流的讀書人。記得看過一個讓人過目不忘的小故事;有位老師上了一節非常精彩的課,課後大家紛紛表示祝賀。有人崇敬的問老教師;

“這麼精彩的課,您肯定下了很多功夫吧,備課很久吧?”老教師微笑着答;“具體到這堂課的備課,我花了15分鐘,但爲了這15分鐘,我用了一生的積累”,[批註2]利用小故事增加文章可讀性。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通過閱讀,讓自己多才多藝,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讓自己遠離庸俗,讓心靈理想的星空翱翔。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的花;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教師的生命應該在四季拔節;教師的幸福也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是自己的成功與充實。[批註3]觀點新穎,不落俗套。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說;一流的教師應該是一流的讀書人,只有一流的讀書人才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

閱讀讓孩子的心靈自由成長,引領着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現在的孩子在獲取知識的方式上有着很大的選擇餘地,比如電影,電視,網絡等。然而,閱讀應是始終不可代替的人生方式。當一個孩子坐在電視機前,他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想象,聲音,圖畫,節奏,都是設定好的,他只是一個被動的消極受害者。而當一個孩子手裏捧着一本書安靜的坐在角落,此時他的心靈處在十分寧靜而自由的狀態;他打開全身所有的感官來體驗,捕捉書中所描述的一切,哪怕是一縷嘆息,一聲靜夜裏的狗*,抑或是第一束染紅黎明的曙光……語言文字爲他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要通過他的感覺,想象以及往日的經驗,轉化成色彩,聲音,動作,轉化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呈現於他的腦海。閱讀是一個自由的創造過程。通過閱讀,把美妙的種子播撒在成長的歲月裏,相信這些種子所孕育的信仰,期待着歲月的培養造就奇蹟的發生。[批註4]文字優美。

根基牢靠,才能枝繁葉茂,才能花枝招展。讓我們深信,一張張書頁就是一雙雙翅膀,通過閱讀,每個孩子都能擁有飛翔的翅膀。

【點評】看似行散,實則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從一般人,到教師,再到學生,不疾不徐的論述,向春風佛面,*人心脾。

嗜書

  讀書不受時間的限制。無論是瀟瀟細雨的春日,還是皓月當空的仲夏之夜;無論是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深秋,*或是人跡板橋霜的嚴冬,都可以手不釋卷。或研讀教育教學專著和刊物,或背幾首唐詩,或誦幾*宋詞,或欣賞情文並茂的散文,或瀏覽一部鴻篇鉅著。如果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置一杯清茶,便有餘香嫋嫋,享受着一份怡然自得的閒情逸趣。

                      (摘自《師道》葉碧青《嗜書》)

  讀書的感悟

  我一直保持着讀書,寫筆記的好習慣,辦公桌上,書房寫字檯上常常疊放着我隨手翻閱的書刊。讀書的時候,知識和智慧指引我認識社會,分辨是非,使我學會了思考和解讀的方法;讀書的時候,哲人的思想洗滌着我的靈魂,使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向前拓展;讀書的時候,我徜徉在文化的海洋裏,消解了塵世的喧譁和浮躁;還原回和熙平靜的本我世界。

  (摘自《人民教育》儲建明《讓文化互動植根於語文教學》)

  閱讀是幸福的

閱讀是幸福的,閱讀是快樂的。通過閱讀,可以舒展心靈的翅膀,讓笑容變得燦爛;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讓目光變得深*;可以搭建理想的階梯,讓歲月變得充實;可以品位別樣人生,讓生活變得陽光。我們提倡健康向上的閱讀,我們熱愛自由,理性的閱讀,因爲我們嚮往不不成功,追求天天進步。給每一天留下閱讀時間,給每一個閱讀時間留下寧靜心情,給每一份寧靜心情留下悠悠書香,四季將因此而充滿溫馨,青春將因此而溢滿甜蜜。

(摘自《班主任之友》曹保印《提高閱讀品位,打造美好生活》)

主題三  發現欣賞

  備考提示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需要教師去發現和賞識。2012年下半年中學作文材料,“戴維最大的成就就是發現法拉第”;2013年上半年中學作文材料“記者採訪總統母親”;2015年上半年小學“話語的力量”都是圍繞教師應欣賞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發現學生的潛能等方面來命題的,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是一位伯樂,這是每一位教育者的使命。

發現美 、愛護美、創造美

  農夫看到樹幹,會用它來建房;雕刻家看到樹根,會將它雕刻爲藝術品。簡單的故事,卻給了我深刻的啓發。[批註1]由故事引入,自然。著名的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晴。”美不是空談,而是要去體驗、去感受、去欣賞。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教育領域,在教育中我們的教室如何避免成爲農夫呢?教師應摘掉以往應試教育中的有色眼鏡,懷揣着發現美、愛護美、創造美的信念看待學生、理解學生、培養學生。[批註2]名人名言點出故事寓意,巧妙的過度到教師發現美、愛護美、創造美的主題上。

  發現美,要求教師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同樣是一間喧鬧的教師,有的教師看到的卻是滿室凌亂、搗亂的行爲,有的教師看到是學生的頑皮,有的教師卻欣賞其出衆的足球技術。[批註3]生活的教育教學場景,很具有說服力,而且真實。教師看待學生的視角、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這一點在羅森塔爾的實驗中就得證實。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教師對學生好的期望會促進學生往好的方向發展,這種期望就是要發現學生的美。

  愛護美,要求教師有一顆愛護學生的心。愛像雨水,能夠灌*教育學生的良田;愛像陽光,能夠照耀學生成長的天空,愛像春風,能夠撫慰學生的心田。[批註4]排比運用增加文章氣勢和說服力。每個學生都是會發光的金子,這些光需要我們用心的呵護。然而我們也要明白過度的愛會像洪澇、像烈日、像疾風,會傷害到學生。[批註5]這句話的論述使論點更加嚴密。因此教師在愛護學生的同時要注意;**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熱愛學生與尊重信任學生相結合,*愛每一位學生,關愛學生的每一個方面;學會寬容和理解學生;*愛學生;學會釋放學生,給學生自己的空間;已積極、穩定的態度關愛學生。

  創造美,要求教師有高超的業務能力。一個好的藝術品需要藝術家的雕琢,一副好的畫作需要畫家的點晴,同樣,一個好的學生需要教師的精神培育。[批註6]從生活中的事實切入,自然過度到論點。要把學生培養成爲德智體美勞等全方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不只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還必須具備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的實踐知識,以及教學設計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我反思與研究能力等等。因此,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不易,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更難。

  我堅信,我第一位學生都是一粒種子,只要教師善於發現,愛護、精心培育,將自己的愛化作陽光,將耐心與指導化爲春天的雨露和肥沃的土壤,每一粒種子都會長出屬於它自己的果實![批註7]結尾點題。

【點評】本文以所給材料的故事入手,以名人名言引出主題,進而過度到教師這一主題上,自然、順暢。文章的三個分論點的展開有邏輯。具體的論述中能夠和教育緊密結合,尤其是從現實中的教學場景切入,很有說服力。文章結尾緊扣主題,呼應的也比較到位。只是一篇比較好的教育寫作。

        讓賞識放飛孩子的夢想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用四塊糖教育打架男生的故事告訴我們,教育要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肯定,這就是賞識教育。賞,含欣賞、讚美之意,識是肯定認可。賞識教育就是通過激勵、表揚等手段,肯定學生的優點、長處,鼓勵他們不斷成長。[批註1]文章開篇對關鍵詞進行解析。

  賞識教育要與教學活動相結合。課堂教學是學生與教師面對面的交流,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學生直接向老師求教的活動,也是教師賞識學生的最佳時機。對於學生,他們渴望在課堂上從教師那裏得到關注和讚美,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教師一個讚揚的眼神,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句溫和的話語和一聲鼓勵的語言都能使他們喜歡學習,樹立信心。賞識教育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做到持之以恆。最膽小怯弱的學生,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調皮、好動、表情差的學生偶爾也會做的很好,教師除了在學習上發現學生優點,還要在課間活動,校園活動、好人好事等方面隨時隨地的發現優點。這種發現不是有意識地去進行,而是隨意的觀察。教師要善於捕捉這些閃光之處,並及時給予必要的誇獎、表揚、鼓勵,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自覺地去做。

    當你用賞識的目光去審視不同的學生時,你就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會有許多獨到之處,持之以恆,時刻不忘給予學生希望,就會**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賞識教育要有一定的藝術性。賞識學生就要堅信學生是聰明的,永遠鼓勵學生,而不是挖苦學生。黨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賞識;當學生有不盡人意盼地方,教師的態度要寬容,語氣要和藹,批評時不大聲指責學生,這樣一來,學生會感到教師對他充滿尊重、信任,他們就會更懂得自愛和自信。

    羅曼·羅蘭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批註3]這句名言用在此處十分恰當。我想,每位老師都要給自己這樣一雙善於發現沒的眼睛,通過教師的賞識,讓學生髮現自身的優點,找回自信,激發潛能。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教學過程中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多一些讚許,少一點挖苦。與其責備,不如賞識,讓我們的每一位學生在賞識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點評】脈絡清晰明確,爲什麼需要賞識?怎麼賞識?賞識需要注意什麼?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

一條小溪,最終要流向大海;一隻蝴蝶,總會銳變變成蝶;一顆樹苗,欣欣向榮中不斷長高。萬事萬物的成長都不是靜止的,學生更是如此。[批註1]開篇 用精煉的語*,生動的比喻揭示主題。

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成人截然不同。學生是完整的個體,但是同時學生也是不成熟的個體,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有着自身的獨特性。根據埃裏克森的心理發展階段理論,不同發展階段的個體有不同的發展任務,如小學生正處於童年期,其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中學生處於青春期,主要發展任務是自我同一性,避免同一性混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發展特點,有的方失,幫助學生順利度過發展危機。

學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在可能性。當一個學生在歪歪扭扭的*一個雞蛋的時候,你可能沒意識到,他或許是下一個達芬奇;當一個學生在啃着鉛筆頭計算1加1等於幾的時候,你可能沒意識到,他或許是下一個華羅庚,[批註2]具體形象的例子避免了通*講理論的尷尬。教師要意識到,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可能性,要充分挖掘學生的特長和潛能,促進每一個學生全免發展。

學生具有發展的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講個體的需要分爲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等,學生在字校中主要體現的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即較高層次的發展黑要,教師應注意保護學生的求知慾,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此基礎上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

學生具有獲得成人教育關懷的需要。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概念說明,在學生自身成熟機制能夠達到的水平和成人指導幫助之後學生能達到的水平之間存在一個過渡區,這種過渡區的成功過意離不開成人的教育關懷,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成功達到一個更高水平,通過這種最近發展區的不斷更迭實現了學生的不斷成長。

瞭解了學生的發展持點,教師便有如插上了一雙隱形的劃膀,在與學生的交住中飛進學生的內心,飛向教學擅長的未來,[批註3]運用比喻手法讓文字生動起來。同時,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還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是克服應試教育弊端的必經之路,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

如果把每一位學生都比作是一粒種子,那麼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就是**的流水,他能夠灌溉學生吸取知識,教師的知識和能力素養則是肥沃的土壤,它們能夠培育學生全面發展,而發展的眼光就相當於一縷陽光,唯有陽光的照顧才能使一粒粒種子發芽,成長。最終變爲棟樑之才。[批註3]結尾比喻新穎,不落俗套。

【點評】文章運用大量的教育理論,但是讀起來並不令人感覺枯燥乏味。本文勝在能夠靈活運用教育理論,圍繞“發展”二字展開全文,尤其開頭和結尾兩處,值得考生借鑑。

名家之言

讓激勵創造奇蹟

    充滿積極因素的激勵,不管她是來自他人,還是來自自己的心靈深處,都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力量和無窮的智慧,她永遠像我們生命中的一塊塊礪石,能讓我們的生命之劍保持住無堅不摧的鋒利。

        (摘自《師道》王飆《讓激勵創造奇蹟》 )

爲人師表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育不僅要教人知識,傳授技能,更要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以身作則,爲人師表。爲人師表,即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最好方式。[批註1]開門見山,點題明確。

爲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教師職業不同於其它職業的顯著特點就是教師所面對的對象大多數是未成年的學生,他們具有強烈的向師性,他們信任並崇拜自己的老師,因此教師是不是能夠成爲學生的表率至關重要。[批註2]行文流暢,邏輯嚴謹。作爲一名教師,你的情感是否高尚?作爲一名教師,你的舉止是否夠文明?作爲一名老師,你是否懂得尊重?[批註3]反問句排比氣勢立顯,說明爲人師表的重要性。這些對孩子都至關重要。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並且身體力行,爲人師表。一次,他發現一個學生吸菸把手指都薰黃了,便勸說該同學戒菸,不想同學卻摧毀並承若戒菸!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吸菸,學生也隨之戒菸。事實證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時時事事做學生*標率。[批註4]運用名人名事引用得當,在描述*故事的同時將自己的論點落於其中,非常自然。

爲人師表,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最好方式。爲人師表,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的行爲規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起典範作用,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着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現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認爲,“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就是爲人師表”。因此,教師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做字生的表率,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和影響學生。爲師無小事.要有敬畏之心,要嚴格要求自己。教師工作是良心工作,我們不是工廠,不小心做了次品、廢品可以順手丟到一邊,重新做!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等着我們去塑造!這就要求教師要謙虛謹慎,嚴於律己。[批註5]將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文章之中,讀文章時感覺到言之有理,更動人心。因爲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模仿在行動上。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爲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做出表率。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模仿性很強.可塑性大,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不僅自己要做到,還要做得更好。例如,要求學生書寫要端正,教師自己的板書就要認真,不能潦草;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教師就要做到及時批改作業,及時講評。因爲教師擔負着“桑樹苗子從小育”的任務。所以,在日常教字中,教師要潔身自好,嚴於律己,發揮模範、表率作用。

美國甚名作家薩克雷有這樣一段話;“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教師的言行、學識趣等都是爲人師表的載體!永遠記住自己的職貴: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用真誠開啓心靈;用希望放飛理想;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自己的言行作爲示範、以身作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爲人師表,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纔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好老師的“三個錦囊”

加里寧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想要做好“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並非輕易之舉,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要有真實的學識;要有仁愛之心。

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師者,人之模仿也。”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羣。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是教師工作的一切,只有高尚的人格纔有健康的行爲。”因此,我認爲教師高尚的人格是樹立教師崇高形象的根基。張伯苓就是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來感染自己的學生。張伯苓老師面對自己吸菸的學生,面對學生的質問;“既然吸菸有害健康,您爲什麼也吸菸呢?”張伯苓老師並沒有嚴厲的呵斥學生,而是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戒菸的決心,用人格的力量來感*自己的學生,想必這位學生也收到了很大的啓示。好老師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以自己的模仿行爲影響和帶動學生。

做好老師,要有紮實的字識。“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新時代的好老師,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習主席往怎樣做好老師的講話中提到,過去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捅水,現在看,這個要求已經不夠了,應該是要有一潭水。.在我看來,在信息化的時代,一潭水還遠遠不夠,教師更應該是活泉水。

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朱永新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請、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便自己成爲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美國著名教育家雷夫·艾斯奎斯,用愛心在二十多年的時間在同一所學校,同一間教室,教這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創造了56號教室的奇蹟。愛是教育教字永恆的主題,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啓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

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三尺講臺千杖業,一片丹心萬古風,“在教學求真的過程中,做好老師,要有道德倩操,用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做好老師,要有紮實的學識,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用仁愛之心培育滋潤學生。

把根留住

如果把師德比作一顆大樹,那麼師愛就是其牢牢紮在土中的樹根。厚重的師愛會給教師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讓教師有更多的能量去愛學生、教育學生。

把根留住,首先要把愛與嚴格要求聯繫在一起。在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就會狠心的把幼鷹趕下山崖,幼鷹往谷底墜下時,拼命地拍打翅膀,趁此掌握飛翔的本領。“鷹式教育”告訴我們:真*的愛離不開嚴格的要求,沒有原則的溺愛只會限制學生的發展。把根留住,還要學會尊重和信任學生。敬人者,人恆敬之。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觀念和思想,有自己的行爲習慣和性格特徵,他們同成人一樣需要尊重和信任。

把根留住,要求教師要關愛全體學生。要改變舊的應試教育中只關注學優生、尖子生,忽視“差生”、“落後生”的傾向,全面貫切素質教育,關愛全體學生,促進一切學生的發展。把根留住,要求教師要關愛學生的全部方面。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授業解惑者,同時還扮演家長、朋友、知己的多重角色,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愛學生性格、情緒變化、價值觀念等各方面的成長,在身體力行中向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

把根留住,要求教師要寬容和理解學生。在與人相處中,尤其是與學生的相處中,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度。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有着情緒衝動、自我意識強烈等特點,在瞭解和研究學生的基礎上,教師要學會“寬以濟猛”,多一分寬容就會少一分心靈的隔膜:*解是相互的,只有教師學會了理解學生,學生纔會學會理解教師,理解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就像高爾基所說的,“如果人們不會互相理解,那麼他們怎麼能學會默默地互相尊重呢?”

把根留住,要求教師要釋放學生。許多老師常常會像老母雞護小雞一樣地把學生緊緊地擁在自己的懷抱,殊不知這種過度的關愛就是禁錮。學生要發展,要自由,只有留有足夠的空間,他們才能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翱翔。

把恨留住,要求教師要對學生保持積極穩定的態度。聖經裏說到,“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這句話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自發的、無私的,只能積極隱定的愛才能像涓涓細流的小溪,不斷滋潤學生的心靈,灌溉他們成長。

留有師愛,爲目己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然後用師愛去灌溉學生的心田,用師愛去打開學生的心靈窗戶!

用美德佔據心靈

人存在的價值,不惟知識的飽學,不惟智慧的增長,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建樹,精神的挺立。要讓學生心靈無雜草,無塵埃,無污穢,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佔據心靈的曠野,在孩子的心靈裏**上高尚人格的種子、進取精神的種子。

(摘自《班主任之友》牛和泉《基礎教育:爲學生終身發展作準備》)

          愛,是什麼?

    愛,是陽光,是雨露,更是喚醒沉寂心靈的春風,是孕育生機的沃土,是滋潤生命的綠洲…… 愛,是保護,是尊重,是耐心,是寬容,是理解,是期待,是“抗生素”和“腦白金”。愛,是媽媽的手,能量出孩子額頭的溫度:愛,是爸爸的眼,能趕走兒子內心蠢蠢欲動的毛毛蟲:愛,是課間棋盤上一次次激烈的拼殺:愛,是一節節用生命和激情演繹的歷程…… 愛,到底是什麼?愛,是滴水,可以穿石:愛,是*石,可以琢玉。其實,愛,是人間最美好,最無私、最崇高、最真摯的情感。

          (摘自《班主任》李淑芬《愛,是什麼》 )

德育的底線

北京大學倫理學教授何懷宏在他的《底線倫理》一書中說:“我一直試圖探討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的底線倫理學。底線倫理既每一個社會成員自覺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規範。雨果說,做一個聖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個正直的人,那是爲人的常規。.....市場經濟初始、價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際,機自由降臨的同時,底線倫理面臨挑戰。不殺人、不說慌、不欺詐、不姦淫、不偷盜,在市場經濟下*待重甲。你可以做不到捨己爲人,但你不能損人利己;你可以不是聖賢,但你應該認同道義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須堅守,那是人類最後的屏障!”

(摘自《班主任》孫亞萍《三思“德育的底線”》 )

主題五  快樂幸福

備考提示

哲學家認爲,教育的使命是爲人生的幸福奠基。幸福、快樂等正向能量的詞語在考試命題材料中頻頻出現。2014年下半年小學作文材料“蘇格拉底談快樂”、中學作文材料“蘇霍姆森斯基談幸福”、2016年上半年中學作文材料可以概括爲“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快樂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的教學不應該是枯燥的,好的教學方法往往能夠事半功倍。什麼是好的教學方法呢?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在快樂、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夠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構建“教得稱心,學得開心”的快樂教學的方式至關重要。

    快樂教學,讓微笑走進課堂。保持好心情,才能輕鬆的課堂氛圍,而微笑,無疑是好心情的代名詞。微笑是一縷陽光,每個人都像需要麪包需要空氣一樣需要它。社會活動家說,微笑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在龐大的社會機器,有了微笑的潤滑,也能運轉得紅紅火火。在教學工作中,老師的善解人意、開朗隨和的微笑,使學生願意親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誨,能建立起師生的良好交往環境。教師的微笑是靦腆學生的興奮劑,使他們得到大膽的鼓勵,敢於去表達自己:教師的微笑是外向好動學生的鎮靜劑,使他們得到及時的提醒,意識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在一個充滿微笑的課堂當中,學生腦洞大開,積極思考,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

    快樂教學,讓幽默走進課堂。恩格斯說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優越的表現。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啓迪。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畫龍點睛,給學生以啓迪和警醒。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心情舒暢,樂於學習,變被動爲主動。教學中,我們可以幽默引趣、幽默點撥、幽默糾錯、幽默啓悟,爲我們的課堂注入一股新鮮血液。在一個充滿幽默元素的課堂中,學生歡笑但不浮誇,開心並有所得。

快樂教學,讓賞識走進課堂。“人類本質中最段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個學生都有優點和缺點,教師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放大他們的優點,縮小他們的缺點,尋找他們的閃光點。不要吝惜讚美,不要吝惜肯定,不要吝惜鼓勵,多一點賞識,少一句責備,多幾句表揚,少一些批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用“四個糖果”教育班上調皮的男生,而不是嚴厲訓斥,最終歌*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當然,對學生的賞識要有分寸,不能過度,否則也會讓其養成驕傲自滿的壞習慣。

快樂教學,讓老師教的更好:快樂教學,讓學生學的更棒:快樂教學,讓教育綻放光芒。讓教師感受教學的樂趣,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現在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便是快樂教學的真諦和意義。

培養孩子追求幸福

幸福是什麼?巴爾德斯說過:“把別人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鮮花獻給他人,把棘刺留給自己。”這是他對幸福的理解。當然,怎麼追求幸福,每個人的答案肯定是不同的。那怎麼樣來培養孩子追求幸福呢?

  培養孩子追求幸福,作爲教師應該把自己的幸福感傳遞給孩子。試想一個頹廢的老師,整天心事重重,沒有幸福感可言,又怎樣去培養孩子追求幸福呢?要把學生早就成一種什麼樣的人,自己就當是什麼樣的人。要熱愛自己的事業,就像最美山村教師周麗娜一樣,把知識帶給大山裏的孩子,孩子們的命運改變了,周老師就感到非常的幸福。幸福感是可以感染的,感染給每一個人。

培養孩子追求幸福,先讓孩子做一個快樂的人。和孩子相處,不要以成人的姿態高高在上,而要以平等的位置與其共處,讓其有自尊感。知道幫助別人是會獲得快樂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也是一種快樂。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小朋友之間互相幫助,是一種快樂,讓孩子這種快樂之心,從小在心裏生根發芽。

    培養孩子追求幸福,要讓孩子去愛。愛自己的老師,愛自己的父母長輩,愛生活中的一切。作爲老師,對孩子的一個微笑或對孩子的一聲稱讚,都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在意他的,是愛他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孩子是在愛的氛圍下才能學會享受愛,並學會愛他人。“內在精神的滿足”是追求幸福的最高境界。

培養孩子追求幸福,儘可能讓孩子決定自己想要做的事。孩子只有經歷過了,才能知道對與錯。作爲教師,也不能放縱。要加以引導,指明方向,只要是對的事,就放手讓孩子去嘗試。讓孩子去做喜歡做的事,他們會集中精力認真去做,不要去強制,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主動會帶來很大的樂趣。

培養孩子追求幸福,要有快樂的心態。還要學着去愛別人及愛自己。去決定自己想要做的事,去享受幸福。讓我們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奔跑吧!

      學生的幸福三寶

“金榜題名時”排在人生的三大喜事之首,可見,學生歷經一路拼搏,終於駛向成功的彼岸,學有所成是幸福歡樂的事。除了收穫學習成果的喜悅,學生的幸福感還體現在哪裏?在發展興趣時,在教師的關愛讚賞裏,在追夢途中。

  學生的幸福感源於興趣的充分發展。從自身興趁出發,字習再重也苦中有樂,學習任務再難,爲自己喜歡的事付出也深感幸福。李希貴提出的教育理想是‘讓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長”。他曾在離密一所學校試點開發了大量學生喜聞樂見的選修課程,校園開始變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學生根據興趣選課,學期結束測評顯示,學生的綜合素質大有提升,學生的特長得到了充分發揮。正是教師給了學生自由的空間,學生的興趣纔有了生長的土壤,學生的幸福之花也在這種幸福教育中埋下了種子,隨之成長。學校滿足了學生自身興趣的發展,學生在課堂上呈現着笑臉,動手實踐,動腦思考,幸福之花在學生髮展興趣時悄然綻放。

  學生的幸福感來自教師的關愛和讚賞。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處於渴望獨立,企盼認可的時期,極其看重自身的存在感和榮譽感。教師的關切和讚賞爲學生帶來*實的幸福感。陶行知的四顆糖的故事人盡皆知。陶行知對學生守時,尊重和正義的一面*予認可,還自發學生自己認識到錯誤,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和關心,教師效果顯著,在和諧的課堂氛圍和融洽的師生 關係中接受教育薰陶,即幸運的又是幸福的。陶行知的育人之道啓迪教師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關切讚賞不等於不批評,不教育,要懂得運用教育藝術,讓犯錯的學生也有*意心和幸福感。

  學生的幸福在於追求夢想。學生學習無異一個築夢、追夢到圓夢的過程。確立一個夢想簡單,堅持卻難。了結夢想也簡單,就是不在堅持,果斷放棄。追夢過程纔是最幸福的時光。山東教育報總編陶繼新認爲,“無論外界生活多麼光彩照人,只有迴歸內心世界,纔會發現外界貼上標籤的幸福並不特別重要,只有心靈的力量纔是重要的”。學生跟着自己的心走,追求各自的夢想,有獨特的期待,真正成爲自己,是幸福教育的真諦。教師要教導學生認識到衛衣能打敗你的人是自己,自己纔是唯一讓你站穩腳跟的依靠。期待什麼,心做主。教育幸福,師幫扶。

誠如俞敏洪所說;“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這就是幸福的生活,”學生的幸福亦如此。有事做,在自主學習中發展興趣;有人愛,感受教師的關愛讚賞;有所期待,追求夢想,實現自我。這就是學生的幸福三寶。追求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

當今教育的弊端

看一看時下的學生生活,機械和單調、平庸和乏味。他們在題海里掙扎,在作業山上爬坡;他們的個性和獨特性受到壓抑和忽視。試想,時下的學生有多少時間與莎士比亞、普希金、雨果展開心與心的對話;有多少時間與貝多芬、德彪西、柴可夫斯基展開情與情的交流;有多少時間與黑格爾、馬克思展開思想的晤對;有多少時間沉醉與梵高、達·芬奇的色彩與線條之中,從而受到心靈裏的震撼。他們的生活中沒有了詩歌、音樂、繪畫和哲學,他們沒有了精神的放牧。可以這樣說,教育一旦喪失人生的幸福,就可能進一步損害人的理智和創造的活性,甚至可能會因爲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

(摘自《教育文摘週報》6陳明華、秦志強)

敬畏感和幸福感

要加強對中小學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養。培養孩子的敬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等,也就是要培養孩子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對自然的親近,對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嚮往。若果青少年沒有這種敬畏之情的話,就很可能成爲一個無法無天的人,一個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沒有約束的人,一個缺少憧憬與精神追求的人。

在中小學階段,應該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稱讚是幸福,不斷超越自我是幸福,克服困難實現了目標同樣是幸福。

(摘自《德育報》3版朱小曼的觀點)

教師,學會給自己的心靈鬆綁

教師從事的是塑造人的事業,要引導學生積極進取,自己就必須永葆青春和激情;要培養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同樣,你要讓孩子們將來成爲一個幸福的人,教師自己首先就應該學會幸福發生活着。這些是生活對自己智慧和人格的挑戰。知道嗎?生命最本質的存在方式在於創造。每天,我們在傳承人類文明的同時,也應該創造自己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找回健康、快樂的心靈。教師朋友,讓我們學會給自己的心靈鬆綁吧!

(摘自第九期《師道》王懷玉《教師,學會給自己的心靈鬆綁》)

教師,要學會享受生活

有許多教師把滿腔的熱血、亮麗的青春都獻給了教育。“爲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深夜悽風孤燈中朦朧定格的是教師批閱作業的身影,吊針剛拔下血漬新鮮就慷慨上班的是教師。確實,偉大的教育事業需要老師赤誠的燃燒,需要老師血汗的滋潤,否則,難以撐起冉冉上升的教育事業。

但是,教師,你不是聖人,你生來不只是喫苦,受累,你還要會享受生活!

享受教育,就是要把自己看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而不是悽苦燃燒、耗盡最後一滴淚的蠟燭,不只是蠕動着軀殼、痛楚地抽完最後一根絲的春蠶。追求快樂的教育,就會享受教育的快樂!

享受生活,就要關注豐富多彩的生活,就要感受生活的斑斕、時代的風雲,而不只是循環塗抹教師——辦公室——宿舍單調至極的運行軌跡。月光的朦朧、泉水的丁冬、交響樂的優雅、看足球的吶喊……都應該融進你的生命!

享受教育,就要回思考。老師不能做機械的操作工,要力求主動地、創造地工作。“捧着一顆心來”,“捧”來的應該是激情、理想;“不帶半根草去”,無用的雜草“帶”去有什麼用!帶着豐富的感受,帶着沉甸甸的思索纔有價值。

享受生活,就要珍惜自己、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活點燃生命,力求自己“生如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

會享受教育才能還給學生真是的生活,才能培養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纔會呵護孩子的情感,才能關愛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會是馴獸式的冷酷,而是引人入勝的學習旅程。

主題六 面對挫折

備考提示

人生之路從來不是一片坦途,有幸福快樂也有逆境挫折。2013年小學作業材料“人生如航船”,2015年下半年寫作材料“植物對環境的反應”都是圍繞教師是否具有面對挫折的能力來設計的。

陽關總在風雨後

人生的道路上,出現我們面前的不會只有鮮花、掌聲、美酒,也會有狂風、暴雨、荊棘,作爲一名教師,工作中必然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壓力,應該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他們呢?巴爾扎克說過:“苦難對於一個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卻是一個萬丈深淵。”作爲老師,面對困難挫折,我們其實也可以笑對。

困難和挫折時通往幸福的橋樑。托爾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懺悔》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人被一隻老虎追趕而掉下懸崖,慶幸的是在跌了過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長在懸崖邊的小灌木。此時,他發現頭頂上那隻老虎在虎視眈眈,低頭一看,懸崖底下還有一隻老虎,更糟的是,兩隻老鼠正忙着啃咬懸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鬚。絕望中,他突然發現附近生長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於是,這人拽下草莓,塞進嘴裏,自語道:    “多甜啊”其實,人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若你能經受住這些挫折和磨難,直至成功,就能最大限度地感知幸福。所以作爲教師,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待教學和生活中的那些困難和挫折,他們其實並非障礙,而是我們通往職業生涯巔峯的橋樑。

困難和挫折能教會我們勇敢和堅強。拿破崙曾說:“人生的光榮不是永遠不敗,而是在每次跌倒是都能站起來。”懸崖上盛開的梔子花,在暴風雨中承受着風吹雨打,但風雨過後,它就會散發出縷縷淡淡的幽香。在經受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的過程中,可能是充滿艱辛和困難的,但是當我們回首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發現,那些困難和挫折,不僅教會了我們勇敢,也教會了我們堅強,第一次面對學生調皮和家長不信任時的仿徨,在下一次換另外一種形式發生時,我們也許就會驚喜的發現,相比從前,我們多了一份淡定,多了一份從容。

困難和挫折也能發生逆轉。喜歡抱怨自己運氣太差的人,通常也不會看好自己的未來。“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寓言故事《塞翁失馬》也告訴我們,事物好事和壞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一定條件下,福就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作爲老師,不要把眼前的困難當成困難,換個角度吧困難當做歷練,不停讓自己經歷纔會有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擁有陽光的心態,堅韌的毅力,困難都將變成我們教師成長的墊腳石,早晚而已。

主題七  專業成長

備考提示

師需要終身學習,在專業上要不斷成長。2016年上半年幼兒園寫作材料“上山容易下山難”,小學寫作材料“跨”,就是圍繞着教師要居安思危,不斷超越自己來設計的。

教師專業成長

“我們再也不能刻苦的一勞永逸的獲取知識了,而需要終生學習如何去建立一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大數據的時代,教師不再能“一本教案走天下”,而要擁有“源頭活水”,與時俱進,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終身學習是不二法門。

讀書—陶冶原料的熔爐。“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與好書相伴,與好書爲友,是教師處在目前飛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豐盈羽翼最便捷的方式,書中住着賢、智、德、博四位老者。與賢者笑談,領悟奉獻的人生真諦;與智者品茗,得到怎樣和學生更好相處的法寶;與德者相識,更注重對學生言傳身教的作用;與博者暢談,便一潭泉水擴建成一片汪洋。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讀書。

反思——前進航行的羅盤。毛主席曾說過“人不能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樣一個人就不能進步。”在終身學習中,反思是教師進步的階梯。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成長中起着絕對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紙上得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自己的實際教學行動中反思不足,並得出寶貴的經驗,推動教師的職業發展。“教然後知而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學,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反思。

實踐創新——專業成長的階梯。“苟日新,又日新,曰日新”在終身學習中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天都在潛移默化的接觸新的事物,創新就蘊藏其中。“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在這個科技環境高速發展的時期,創新更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要培養出跟得上時代的仁慈,這對教師專業是一個強有力的挑戰。教師教學不能一成不變的根據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來教育學生,學生們都是存在不同差異的,需要因材施教,一把鑰匙一把鎖。這就要求教師要觀察學生,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做出大膽的教學策略,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反思,在反思中創新。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實踐創新。

教師專業成長是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也是一名老師在教師行業永葆青春和活力的“祕訣”。波斯納認爲,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在我看來,讀書+反思+實踐創新=教師專業成長,而終身學習,則是貫徹始終的不二法門。

教師的終身學習

要讓學習支撐我們每個教育者的生命,必須首先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接着文明進步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以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成爲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作爲國家教育功能的具體實施者,教師學習不僅是爲了民族發覆興與進步,更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爲只有不斷學習,教師才能準確把握現代社會的人才觀,才能準確把握當代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才能準確把握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差異和發展差異,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個學生遊擊、和諧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國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終身學習不僅使教師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師晚年幸福、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證。

(摘自《中國教育報》(8)管錫基)

新課程給老師出的思考題

我們一直在勉勵自己:“倒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然而,用新課程的理念分析,“一桶水理論”是站不住腳的。知道我們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多少碗?十碗百千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絕不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吧。倒完了以後再去打水,那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再說,教師把桶裏的水倒往學生的碗裏,一個“倒”字,就“倒”出了某種陳舊的灌輸式的教育思想。

(摘自《師道》孟憲平《新課程給老師出的思考題》)

主題八 實踐創新

備考提示

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近日發佈的《中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中“實踐創新”成爲中國學生必備的六大核心素養之一。

知行合一,貴於行之

西漢文學家劉向說過:“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千百年來,多少思想家、教育家總在爲我們闡述一個恆古不變的真理:百聞不如一見,擺件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於實踐。

其實把聽與見結合二輪便是知,一個胸無點墨的人怎能有所作爲?古人常講“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如果沒有博觀或者博聞,想必無論是誰也是無處可取的。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之知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張。“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動—知識—再行動”的教育思想。我們通過觀察。聽聞獲得知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講究“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樣一種境界。齊白石學畫蝦時,曾終日蹲坐在蝦池旁邊觀蝦的動態;徐悲鴻的奔馬圖,是他常在馬廄觀馬的結果;達·芬奇爲了完成《最後的晚餐》,曾用兩年半的時間到酒館,集市去搜尋人物形象,觀摩人物神態。這些名人的事例無不啓迪這我們要學有所成,就必須有“知”在肚裏, “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達到教師傳播知識,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

單有“知”是不行的,要緊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學識有遠見,但只空論,那不但不會美名遠揚,反而被他人認爲是“空水瓶”,沒有真才實學。荀子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學知會胎死腹中吧。李時珍爲確保所著醫術的準確詳盡,親自到深山採取草藥,向藥農詢問情況;徐霞客爲完成遊記,跋山涉水,遍遊名川大山,歷經許多城市;巴爾扎克爲了史書中人物具有獅子般的品性和毅力,曾親自到非洲獵獅;托爾斯泰爲了刻畫逼真的戰爭場面,曾親自前去戰場觀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證明:時間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驗證所“聞”所“見”,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的意義上的“知”。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參與課外活動、觀察自然環境等方式,使學生體驗生活,體驗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間還有兩個字便是做到。懶於動手實踐,只會運用書本知識空發議論,那隻會給人留下笑柄,昔有趙括紙上談兵,最終敗北;今有學生空談理想,最終無有成就。

未來課堂

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正裹挾着我們匆匆向前。我們反覆思考未來課堂如何構建,不斷討論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只爲了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字;人在最大限度的激發每個人的潛能、最大程度地創造與創新、最大力度地改良世界的過程中,我們在不斷向前探索。也許我們在腳踏大地的同時,也要實時地展望星空,網絡正在悄然改變着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其中教育領域的變革正在悄悄發生或是已經來臨—未來課堂的產生。在未來課堂,教室可以隨意組拆,課本電子產品化,考試可以在雲端“+閱卷”……未來課堂的轉型將更具顛覆性,它所帶來的不僅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也將對以人爲本的理念進行更爲徹底的踐行和詮釋。

未來課堂將以互動爲核心,以“教室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雙主教學結構理論爲基礎,重構新型課堂,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能動性,創建自由發展的教學環境。例如,在國際教育信息化創新產品與應用成果展上,青島實驗高中教師採用VR(虛擬現實)技術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生物課—“基因的表達”。學生戴上VR頭盔,呈現在眼前的是各種“真實立體”的細胞結構,身邊是奔騰的血液,紅細胞、白細胞在遊動;跟隨血液循環到達人體各處,從血管穿出進入組織液……轉動頭盔,學生會發現核糖體、線粒體、細胞核在身邊,伸手可及。把VR引入生物課堂,讓生物學習變得直觀、形象、生動,解決了生物學習中部分場景無法再現實課堂中呈現的問題,學生身臨其境地進入微觀世界,真正具有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未來課堂的時空將越來越大。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是在一段特定空間、特定時間裏根據一定規則發生的教學行爲。隨着網絡的普及,網絡教學在線內容在知識教學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不再侷限於特定的時空。例如,在以前我們是揹着書包上學堂;未來課堂,將不會出現這樣的圖景,學生不用揹着書包,而是帶着酷炫的移動設備走進課堂。學生可以真正“隨時隨地”地學習。

未來課堂獲取知識的渠道將越來越多元。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隻是知識的擁有者,起碼是更多知識的擁有者,在學生面前以權威的形象出現。但是,網絡的出現讓信息乃至知識的查找與擁有變得越來越簡潔,在知識面前,師生關係將更加平等,教學相長將成爲常態。在未來課堂,教師額教材都將只是知識獲取的方式之一。搜索引擎、網絡百科、知識社區,多渠道、多維度的知識獲取,會使得自主學習成爲未來學生知識累計的首選。

未來課堂對教師的要求將越來越高。由於教育形式、內容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教師的工作更難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育藝術顯得更加重要。所以,教師不僅僅要理解知識,同時還要懂得媒體,懂得技術,才能更好地適應學生的需求。教師不再以傳道授業解惑爲主體,而是以指導學生爲主體,他的作用是指導學生,而不再是傳輸知識。

名人名言篇

關於教學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達爾文

活動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華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

      ——陶行知

我們要活動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爲中心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爲中心的教科書。

      ——陶行知

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陶行知

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葉聖陶

教是爲了不需要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

      ——葉聖陶

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的學習……這就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蘇霍姆林斯基

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

      ——蘇霍姆林斯基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

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可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佚名

關於感情教育

沒有感情,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僞君子。

      ——蘇霍姆林斯基

如果不去加強發展兒童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

      ——蘇霍姆林斯基

對父母和同志,對集體和社會,隊人馬和祖國的義務感,要像一根紅線一樣貫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麼是義務和缺乏義務感,就談不上人的道德,也談不上集體。

      ——蘇霍姆林斯基

只有在有良心和羞恥心的良好基礎上,人的心靈中才會產生良知。良心,就是無數次發展爲體驗、感受的知識,正是在它的影響下,必然會派生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心。

      ——蘇霍姆林斯基

愛人吧!對人的愛是你道德的核心!應該這樣生活:讓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純潔、強大無比!做一個真正的人,這就是說要爲你周圍的人貢獻出自己心靈的力量,讓他們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讓你生活中接觸的每一個人從你那兒,從你的心靈生出得到一點最美好的東西。

      ——蘇霍姆林斯基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於接受道德的薰陶。說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就沒有感受過與人爲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士,他就不可能成爲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蘇霍姆林斯基

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於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並用自己的行爲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

      ——蘇霍姆林斯基

如果善良的感情沒有在童年形成,那麼無論什麼時候你也培養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爲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式,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的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繫在一起的。

      ——蘇霍姆林斯基

情感和願望是人類一切努力和創造背後的動力,不管呈現在他們面前的這種努力和創造外表上是多麼高超。

      ——愛因斯坦

幸福與其說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說是用情感的這種敏感性來達到的。如果一個人具有了那種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慾望的滿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 從一首詩、一段推理中獲得歡樂要比昂貴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歡樂更大。

      ——佚名

關於爲人師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

身教重於言傳。

        ——王夫之

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

      ——陶行知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李贄

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愛因斯坦

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纔有健康的行爲。

      ——烏申斯基

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烏申斯基

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教育成果從此爲之毀滅。

      ——盧梭

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時什麼人。

      ——車爾尼雪夫斯基

關於學習興趣

一味地挖苦、貶低,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反對父母,反對學校,或者反對整個世界。

        ——布魯諾

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並改善學生作爲學習的自我概念。

        ——布魯姆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再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隻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纔會產生上進心。

          ——蘇霍姆林斯基

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點的地方,學生才能產生上進心。

          ——蘇霍姆林斯基

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爲學習動機。

        ——贊科夫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着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陶行知

如果學校不能再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他們就會以爲既在學校內也在學校外都完全拒絕學習而告終。

        ——林格倫

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

          ——馬卡連柯

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

          ——馬卡連柯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

關於愛崗敬業

學校要求教師在他的本職工作上成爲一種藝術家。

        ——愛因斯坦

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的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爲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蘇霍姆林斯基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越輕鬆。

          ——蘇霍姆林斯基

教師是克服人類無知和惡習的大機構中的一個活躍而積極的成員,是過去歷史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間的中介人,是那些爭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聖遺訓的保存者,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

        ——烏申斯基

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

        ——馬可連柯

關於啓發式教學

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麼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愉明記憶力愉敏銳。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

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蘇霍姆林斯基

求知慾,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恆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裏沒有求知慾,哪裏便沒有學校。

          ——蘇霍姆林斯基

爲了在教學上取得預想的結果,單是指導學生的腦力活動是不夠的,還必須在他身上樹立起掌握知識的志向,即創造學習的誘因。

          ——贊科夫

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幹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

        ——張載

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

        ——斯賓塞

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

        ——斯賓塞

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隻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着生活打滾;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

          ——陶行知

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啓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與創造工作。

          ——陶行知

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儘可能讓學生講。

          ——魏書生

關於因材施教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的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陶行知

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爲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纔能有助於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

          ——贊可夫

從我手裏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而是 特點,與衆不同的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爲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蘇霍姆林斯基

關於創新與實踐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佚名

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羅

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

        ——陶行知

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子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首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

          ——陶行知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盟。

          ——陶行知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

          ——愛因斯坦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

            ——愛因斯坦

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的多,原因就在於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

              ——楊振宇

關於養成性教育

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關注於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而後可以實現。

          ——陶行知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就是天才。

          ——狄德羅

播種行爲,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

          ——英國作家薩克雷

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爲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在這裏似乎有點誇張的說:若請他參加婚禮,即使哪裏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親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清醒地回家。

          ——蘇霍姆林斯基

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則要看他的處世爲人是否道德無虧,能否作社會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爲他的學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佩斯泰洛齊

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獨。

          ——徐特立

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麼,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了。

          ——烏申斯基

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着藉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

              ——洛克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培根

關於愛護學生

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

          ——蘇霍姆林斯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

精神空虛,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無知等,絕不會換髮和孕育出真正的愛。

          ——蘇霍姆林斯基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擡起頭來走路。

          ——蘇霍姆林斯基

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盧梭

愛,首先意味着奉獻,意味着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爲所愛的人創造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

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

          ——巴特爾

教育植根於愛。

        ——魯迅

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愛因斯坦

錯誤在所難免,寬恕就是神聖。

        ——波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