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腊八粥里有母亲的爱

这几年陆陆续续能吃上腊八粥了,只因为我有个会做腊八粥的姑姑。

凌晨五点,我还在熟睡中,姑姑已经起来穿衣洗漱,接着到院子里取木材拿到家里来,把木材放下后,然后揭开锅盖,把昨日夜里泡好的江米、大米、红豆、薏米倒进锅里,接着舀水到锅里,盖上锅盖,蹲在灶台边下点旺火开始煮。

大概煮了一两个小时后,姑姑才把姑父唤醒,然后让姑父给孙儿穿衣洗漱。他们的孙儿已经五岁了,早上也有赖床的习惯,但有一个优点特别好,一听到奶奶要做好吃的,就会乖乖听话起床了。

姑姑未嫁人之前,就在自己家里做各种各样的食物,后来嫁人了,尤其有了孩子之后,更愿意起早贪黑做好每一件事情。

早年前,在我们落后的村庄里一般这个时候是不流行做粥的,因为每家每户都不太富裕,更没有多余的粮食拿来做粥。

年少时,我喝过的红豆粥便是那时候最好的稀罕食物。那时候,家家户户在来年开春的时候,选好自家里最好的一块田地,牵着骡子拉上木头制作而成的车子,还有耕地的犁,开始播种红豆。

红豆,在那时候是最珍贵的粮食,每户人家,种上一二亩,已经是村里最富有的人家了。秋后收割,之后便开始煮红豆粥。把红豆提前泡上,浸泡到软捏可行时,便开始放到锅里开火煮,木材烧火,煮到差不多时,把小米放进锅里再接着煮,而这一煮就是一下午。

煮好了,吃晚饭的时候,家里十几口人,一人一碗,欢乐地喝点,吃着。在还没有我的时候,父辈们就是在姑姑们的照料下快乐地生活着。到有我的时候,姑姑们已经成家,有了孩子,随丈夫一点点地过光景。

而奶奶爷爷那时候也已经老的干不了任何重活,做不了饭,父辈们开始轮替着操持家务,

洗衣做饭,除了这些,还得到田地里干农活。

也许从那时候,我便很少有机会喝到红豆粥了。因为没有人做了。更别说能在冬日腊月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这样的美食了。

而那时,我的母亲,她会不会做饭,甚至还会不会做粥,我已经记不清了。那会的我,那么幼小,能记住的东西非常少。

直到有一年,到姑姑家住了几天,才有幸吃上姑姑做的粥,做的红豆粥。而腊八粥,是这几年才有机会吃上。

姑姑是个勤快的母亲,一到过年过节,便早早地起来,做各种各样的美食,等到丈夫孩子起床了,然后一起欢快地享受美食。

在我的文学圈里,有一个作家,就是这样,从小到大,在母亲的爱里长大,享受着母亲每天辛苦做好的每一道美食,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鞋子。

每每读到她写的文章,我会感动,会流泪,而这些东西,偏偏都是我生活中所缺少的部分。

也许正因为我缺少,所以我的文字里缺少了温暖,缺少了生命力,生命力是热气腾腾的,是温柔体贴的,是刚强有力的。

但我的大部分经历,全都是一个人拼尽全力在做,在摸索。家庭环境是什么样的,便就培养出什么样的我。

而此时此刻,姑姑喊我去她家里吃腊八粥的时候,心里的那股暖流顺势而流,直到流通每个身体器官,让它们感受着来自姑姑亲手播种出来的爱意。

虽然每个人都有母亲,但有一个能为你凌晨三四点早早起来做粥的母亲,却不多。我姑姑的孩子,现在都一一成家,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家陪伴姑姑的时间也不多,可姑姑从未忘记做粥给孩子们吃。

犹如这一刻,她正在拿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带着孙儿,去往另一个儿子家,送粥给儿媳妇和孙女吃。

这样的画面,看着我热泪盈眶。无论多贫瘠的家庭,母亲对孩子的爱从未变过。尽管路途颠簸,也要勇往直前,送到爱。

时光荏苒,我已不再年少,而那些缺失的爱,这些年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弥补着我,给我越来越多温暖,让我知道自己也是一个幸福女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