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買了50平的房,住了老家8口人,全員崩潰…”

01

上週末,臨公子無意中刷到一檔3年前的家裝真人秀節目。

但看完幾集後,我突然不太在意房子到底改裝成什麼樣。因爲很多時候與其說是房子的問題,不如說是家庭關係的問題。

其中有一點特別讓我感慨:

人與人之間無論親密到什麼程度,一旦缺乏邊界感,必將麻煩不斷。

位於浙江嘉興(但堅持認爲自己是住在上海)的8人口,擠在51平的簡易房裏。一對夫妻,兩個年幼的孩子,妻子的父母+姨媽+姥姥。

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是每天需要4個小時、往返上海和嘉興上班的丈夫。

妻子的母親,爲了女兒女婿能在上海紮根,就把東北老家的房子賣了8萬元,給他們買房。

然後帶着全家人過來生活。

過了兩年丈母孃無意中才知道,那錢只夠首付,他們還要還貸20年。氣得罵女婿欺騙她,從此沒給他好臉色。

其實丈母孃也不容易。

一方面,想照顧到家裏所有的人,連妹妹剛離婚沒地方住,也接過來擠在原本就非常擁擠的房子裏;一方面,放心不下女兒和外孫們,想竭力幫助他們。另一方面,不滿女婿沒有作爲,無法給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丈母孃心裏被氣憤與焦躁填滿,如今已患上抑鬱症,每天靠酗酒才能入睡。

怎麼說呢,裝修可以改變一間房子,但很難改變一個人或一個家庭。

女兒當初不顧經濟能力,非要買房,慫恿母親賣房後也沒考慮過後果。以及這八口人,妻子30來歲,父母目測不過50來歲,姨媽也有勞動能力,就算出去打工每月應該也能賺個幾千塊錢,何至於窘迫到如此地步呢?

丈母孃一味地無條件地付出,滿心憋屈;而丈夫每天下班到家9點半,不僅只能喫剩飯,還要忍受丈母孃的冷眼,身心俱疲。

你以爲只要房子夠大、居住環境夠舒適,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事實上,無處不在卻混亂不堪的邊界感,纔是導致一地雞毛的最主要原因。

心理學家武志紅聊到中國家庭時,曾提出“漿糊邏輯”的概念,其中一條漿糊邏輯是:

“所有人的事都是我的事。”

“這條邏輯是中國家庭總是一鍋粥攪不清的關鍵,誰想管事誰就會被累死。

並且,那個最想管事的人正是家庭衝突的根源,他攪到了每個關係中,因而製造了大量問題。”

沒有界限地插手或包攬所有事情,只會讓關係變成亂麻,最終讓彼此心生怨懟。

02

生活中這類沒有邊界感的事情,可謂比比皆是。

有些人相處起來如沐春風,你能感受到關心又不會覺得尷尬或被冒犯。

有些人卻一開口就讓人想扭頭就走:

“你每月賺多少錢啊“、“這麼熟了你肯定會幫我的對吧”、“你喜歡這個明星啊?品味也太差了吧”。

有時你也明白,並不是他們人品有多差,或是惡意讓人難堪,只是這種缺乏邊界感的言行,就像一道隱形的屏障,容易讓周圍人退而遠之。

我一個同事有個同鄉,每次見面總愛問他的收入,聽說他跳槽了馬上問一個月賺多少,得到答覆“湊活吧”,還非得讓同事說出具體數字。此外,還不時讓同事幫他介紹工作,奈何自己的技能條件乏善可陳,他總唸叨是同事沒盡心幫忙,看不起他。

有一次這位小哥找同事借8千塊錢。

借錢時同事提出能否打個借條,對方卻惱羞成怒:“我們認識多久了,你不信我?讓我打借條是擔心我跑了還是怎麼的?”

這就是典型的缺乏邊界感。

熟人歸熟人:

1、收入情況是個人隱私,人家想說就說,不想說就不說。

2、借錢時的身份“借款人”與“出借人”,而不是熟人。

結局也沒讓人意外。後來同事催他還錢,幾次無果,得到的依然是那些理直氣壯的話:“你這麼催我是不是不信我?我有錢肯定還你啊……”

最終只要回了2千多元。

那位同鄉由於邊界感的缺失,過於自我,把對他人的要求當做理所應當。

而同事呢,也是由於沒有界限的概念,明明很不舒服卻不表達,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讓。

界限的本質,其實是對所有權的認知: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

自我邊界的建立,是兩個人相處的重要原則。

03

安妮·海瑟薇主演的電影《實習生》裏,70歲的Ben在退休後不甘寂寞,以實習生身份成爲時尚購物網站創始人Jules的助理。

Ben代替司機接送Jules上下班,在與老闆不太熟的情況下,隨口聊起她的家庭情況,一向注重隱私的Jules馬上察覺到一絲不舒服,甚至想把他調走。

當然,Ben是出於好意,而且身爲職場老鳥他在公司內始終謹言慎行。

但冒然詢問老闆私人問題,尤其剛開始合作,讓人難免有所戒備。

在其職謀其責,每份崗位都有界限,這是相互合作的大前提。

工作分工上同樣如此。

我朋友團隊之前遇到一個運營策略上的問題,開會討論時大家對模式產生質疑。A說方案性價比太低,B說應該分步推進,C說不如先緩緩。

朋友也沒太多經驗,無法判斷哪個方法最好。

怎麼辦呢?

最後讓運營主管拍板。

因爲他是這件事的負責人,擁有決定權。

這道理不難理解。

就像開會時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見,吵個面紅耳赤,最後老闆拍板說,就這麼幹。

你如果繼續說:“不行,這行不通的!我不同意。”

那就不妥了。

員工有建議的權利,可老闆有決定的權利。你可以不贊同老闆的決定,甚至內心罵老闆是傻X,但吵歸吵,做歸做,作爲員工你有責任執行上司的決定。

混職場,多少要有些邊界感,不然踩雷了還會自鳴得意地以爲是忠言逆耳。

04

所以說,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保留界限都是維繫彼此關係的關鍵因素。

《精要主義》這本書裏有句話:

“界限就如同沙堡一般,一旦倒下,其餘就會瞬間崩塌。如果你不設定界限,界限就無從談起。”

設定界限,方可帶來自由。所以說,關係再好也別忘記這幾點:

1、自己有邊界意識

自己有這個意識,纔不會侵犯到他人。

你有你的範圍,我有我的範圍,如果想跨越這個範圍就需要徵得對方同意。這種想法是需要針對性訓練和自我提醒的。

2、換位思考

有些事情在你看來可能理所應當,可換位想想:同樣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並不舒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成年人的分寸感。

3、少管他人私事

我認識個姑娘,很喜歡替人打抱不平。她得知客戶離婚了,主動發微信想表達關心和安慰。見對方沒有回覆,她揣測是不是傷心過度,又自作聰明地說哪天介紹個更好的人給她。

直到被對方直接拉黑,她都沒明白哪裏做得不妥。

這類私事,如果不是他人主動求助,沒必要詢問,更別輕易提出建議,尤其在關係並沒有那麼親密的情況下。

最後我想說的是: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淡化或破裂,經常源於一些讓人不舒服的舉動,而那些舉動背後,通常都是對邊界的肆意踩踏,導致關係逐漸土崩瓦解。

萬物皆有邊界。

希望我們,都能保留這份熟不逾矩、恰如其分的距離感。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