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文本阅读与理解(一)

作品主题——宽容与和解

              文武几

  青年的福贵是浪荡的富家子弟,输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后来也一定因此有过深切的悔恨和反省,以及对自己的无法原谅。这也是他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因自己的错误而造成的痛苦。并且这个事件也很快的戏剧性的演变为塞翁失马的幸运与欣慰。

  后来的福贵所遭遇的痛苦和不幸则全部来自于疾病、死亡、有其社会背景和政治因素的贫穷困苦、甚至是社会及他人的差错,而非自己。一个人在遭遇着这一切时,内心一定充满痛苦,也充满各种复杂的情感,包括计较、仇恨、愤怒、责怨等等。但这些从来不是小说的表面文字所直接叙说的,它们被放到小说文字的背后,它们不是通过文字本身直接呈现,而是通过读者的理解而得以传达到读者的心中,这才是真正掩盖于作者内心之中的东西,也正是作者通过故事情节所要叙述的东西。可以说小说的情节本身于作家来说,是并没有意义的。情节与故事不过是作家的表达手段。

  当自己输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时,能说福贵是从来没有过内心的悔恨与自责吗?当儿子的羊被生产队宰杀,当儿子被抽血过多而死,能说福贵是从来没有过内心冲突、没有过计较、仇恨、愤怒、责怨的吗?当亲人们一个个因疾病和意外而死亡,在承受亲人分离的痛苦时,福贵的心中也一定是充满委屈、斗争或对生活的绝望。一个人生活于如此混乱、荒唐的世界上,处于如此苦难折磨、情感纠缠的人生,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境况会是如何?这才是我们阅读小说所当了解的深藏于小说表面文字之中的一切。

  老年的福贵在回忆自己的人生时,也正是每个人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的时候。

  命运决定了每个人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一员生存下去,决定了人的固有欲望和本性的存在,也决定了个人要去接受置身于其中的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国家的复杂和荒谬,接受命运加于个人的那些个人所无法决定的幸运与不幸。人们不能永远以恶毒的心态和挑战的心态去面对这些。这些自然会引起愤怒、悔恨、仇恨和痛苦不堪的内心挣扎,但也需要个人的妥协,也更需要个人采取宽容与和解的态度去面对。

  可以肯定的是,在作者的内心之中,一定充满各种欲望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并几乎达到无法和解的地步,小说宽容与和解的主题也正是在这种充满欲望和矛盾冲突,也充满和解的渴求的内心境况之下通过文本呈现得以完美表达。

  如果让老人重新来过自己的一生,他当然会选择没有那样深重的痛苦经历。但绝不会得到如此深刻的人生感受和理解。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老人对于苦难的人生毫无补偿的愿望,无所要求,无所悔恨,宽怀面对过去,原谅理解了一切,原谅理解了别人,原谅理解了世界,原谅理解了自己,宽容与和解了,也就意味着放下,意味着不需要继续承受那难以承受的过去。

  小说是作者探讨人生之苦难、无奈、矛盾、冲突的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宽容与和解,也只有宽容与和解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后记:此文为《活着》共读活动参考资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