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三)


兰晨雪组队+李老师+山西  打卡阅读第三天

今天继续接着阅读第一部分:阅读的理念和价值

——书香校园建设,是天天,而不是一天

感悟:校园阅读无小事,不管是教师还是领导,强调学生阅读自己必须把阅读当做自身一种行为习惯,阅读无处不在,生活中,休息时,和学生交流时都能受到书香的浸润。同时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建立各种场合读书角,不定期举行各种读书交流分享活动。其实平时的语文课堂,我们举行的课前五分钟即兴演讲,与这个要求就不谋而合,学生可以讲故事、朗诵,过背诵诗歌,或分享自己的当天习作等等,不拘泥于形式,旨在发挥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让输出式阅读再现于课堂教学。

——阅读能力的评价,不仅仅是一张试卷

感悟:让阅读评价,走出标准答案的泥潭,转变角色定位,发挥拓宽学生的个体思维的广度。学会运用“指导式阅读”的评估和干预,摸清学生阅读底细,进行分层式阅读教学,灵活运用阅读的评估的纬度。

——好文章是需要一读再读的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泛读和精读这两个方面必不可少。泛读胜在阅读量上,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无心插柳柳成荫”,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精读贵在思维,深耕文本,学会分析、评价、综合和鉴赏,这样的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极为重要。精读的本质是对文本一次又一次研读,从而抵达文本深处。

经典是需要反复阅读的。精读就是多次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通过分层次地分析词汇、情节、结构、观点等,了解文本中更深层次的含义。阅读次数上,一般以三次阅读为相对固定的模式。每一次阅读的目的、要求各有侧重。精读的过程:冷读——暖度——热度。

其实我们平时的语文讲读课,课前预习——文本探究——只是拓展就是精读过程的很好再现。

——虚构类文本阅读,远远不能展现阅读的完整世界

阅读,不仅仅是看小说。学生必须从小学习各种非虚构类文本,如论文、演说、评论、新闻、科技文章、历史等。浸润在这些文本中,对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学业成就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步入大学殿堂后,需要查阅和研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何在海量的资料中快速找到重点和关键,这一阅读方法和技巧若能从小练就,其研究能力就会远远高于那些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少接触非虚构类文本的学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