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假期ing,不吼不叫伴成长

明天中午,儿子幼儿园就放假了,我与儿子形影不离的日子马上又要到来了。大宝贝这周末期末考试完毕,也要提前放假。想到这个事实,不免激动地要哭出来……

讲真,我们娘三你侬我侬的日子也过不了三天,好的是,我们可以在“碰撞中”做出建设性的调整。与孩子朝夕相处地这个假期,不知道几家欢喜几家愁。很多人说现在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父母的权威也日渐下降。从我身边的朋友圈可以看出,父母吼,孩子哭,鸡飞狗跳的家庭还是蛮多的。

表象看是孩子难管教,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稍微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原因出在沟通的方法上。

很多家长无奈地反应“一件小事,我都说了一百遍了,还是不听……”是啊,你都按照老套路走了一百遍了,竟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竟然还手指向外,埋怨孩子不好,是该好好反思了。

请各位读者先调整一下状态,做几个深呼吸,感受随呼吸而起伏的腹部,冷静地回忆一下最近一次与孩子的糟糕沟通是怎样的场景,你都为孩子传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你用怎样的状态与孩子沟通的?

我们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沟通”,家庭是基础场景。良好的沟通让我们亲子之间的关系更通常和融洽,关系更加亲密。然而,不良的沟通,导致诸多矛盾和误解。

曾经有一个演说家回忆起儿时与父母相处的经历说“你们满口是爱,却面目狰狞”。如果我们无法做到良好的沟通,孩子不仅不会心悦诚服地接收你的信息,可能也为此误会你根本不爱他。

有一个55387定律,是一条人际沟通定律。在人际沟通当中,55%是指一个人说话的态度、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动作等;38%是指说话的语气、口吻;7%就是说话的内容,即55%+38%+7%=100%。

同样一句话,我们呈现出不同的55,用不同的33表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方会不会接受最后的7。

我们说沟通是把信息有效地送达给对方,一来一回有回应。但是,很多父母误把批评、指责、说教:唠叨、抱怨……当成沟通,孩子们自然是不乐意接收的。就算你说的都对也毫无意义,孩子们接收到的是不爱,是我不够好,是都怪我……

所以说,我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沟通方面的误区,带着觉知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家长不要自己陷入情绪的漩涡中。一旦我们带着情绪表达,孩子们很容易接收到不好的感受。

现在,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达成共识,孩子容易被情绪俘虏。尤其容易受到家长负面情绪的影响,一旦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不良情绪,孩子立即会吸收转化成自己的,于是,对抗就产生了。

通俗地说,沟通路上,你不让对方爽,对方很难让你爽。就算你说下大天来,对方也只是沉浸在你的情绪中,很难剥离,还谈什么你讲啥,一句话:你的说话方式,我不愿意听。

孩子的对抗通常表现为两种:一种是显性对抗,摔门离去,争吵,反驳,大吼大叫,哭闹……另一种是隐形的,我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暗潮涌动。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糟糕的沟通,是多么破坏感情,是双输的行为。

我们知道控制情绪的大脑大概要到25岁,有的甚至达到30岁才能发育成熟,孩子控制不住情绪是生理发育正常反应。那么,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就要随时保持觉察,意识到情绪来了,要果断踩下紧急刹车,拍下暂停键,调整自己状态,之后再沟通。

当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能很好的调整肢体语言、动作、态度、面部表情的55部分,也能有效解决自己33的在表达时不良的语气语调,那么,最后想说的7的部分也会顺理成章地送达到孩子的耳朵,即使我们说的不够“高大上”,甚至是提醒孩子的一些事情,或许指出不足,孩子也会很容易接受。关系因为在有效沟通中,逐渐被夯实,被理解,被彼此支持和滋养到。

无论在任何时候,关系大于事情,关系好了,其他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有些家长还有一个误区:我是你爸妈,我能害你。道理不错,孩子未必理解和接收。想想面对我们的父母,如果55和38不好,我们也很难“听话”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