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他,如何创造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他,曾经对患上结核病的叔叔避而远之,结果反倒因此遭其侵害。


他,报考中学名校鹿儿岛一中两次失利,险些过早走上就业道路。


他,大学毕业后求职困难,好不容易进入一家公司,工作环境也极为艰苦。


他,身体上得过大病,学业上受过挫折,工作上屡屡碰壁……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后来却创立了两家公司,且使其都进入世界500强;创办了盛和塾,传播自己的经营哲学;设立了国际奖项,资助各行各业有天赋的人;出任了日航会长,扭亏为盈,挽救了破产的日航。


他,和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相比,起点都不算高,但是为何后来却获得诸多成就,为人类、为社会、为地球做出巨大贡献呢?


他的故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说起:如何对待事业,如何管理员工,如何回馈社会,如何爱护地球。他生命中的贵人,他曾帮助过的人。


01他如何对待事业?


对待事业,有两个因素是最重要的:态度和能力。


态度上:死磕精神,迎难而上


稻盛和夫进入京都松风工业后,被安排研究一种新型陶瓷,然而由于公司经营状况糟糕,工资延迟发放,宿舍环境差,和他一起进入公司的新人相继辞职。


他发觉抱怨无用,于是埋头于研究,取得出色成果,反而获得了上司的鼓励。


为了完成订单,他边走路边思索,却被差点绊倒他的石蜡激发灵感,成功合成镁橄榄石,并进行工业化生产。


进入公司的第2年,他就自己成立了一个叫做“特瓷科”的团队进行开发。


当公司由于春斗和裁员问题陷入僵局,工会准备发动大规模罢工时,他说服特瓷科的员工绝不参与罢工,反而住在工厂加紧生产,让事业走上正轨。


可见,稻盛和夫并非一开始就是领导者,他也是通过对事业的钻研态度和对其他员工的感染力从基层员工晋升为领导者的。


稻盛和夫创办京都陶瓷之后,亲自冲到销售一线,接下当时技术并不可能达到的单子。


因为,他知道现有技术可以达成的产品订单大多已经给了老牌厂家,而京瓷是颗新星,没有名气,只能接受其他公司做不了或不愿做的订单。


没有设备,他们就去租借设备。


没有技术,他们就开动脑筋,反复实验。


为了完成 IBM公司产品规格严格的订单,稻盛和夫亲自上阵。


终于在期限来临前,他们按规格生产了20万个产品,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都被客户判断为次品,全数退货。


乐圣贝多芬曾说过:“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稻盛和夫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在接到订单7个月后,收到了产品合格的通知。


一旦有次品出现,他就对其反复观察,对于发现的问题逐一改进。


两年来,无论是节日还是新年,他们都没有休息过,终于在规定期限内交货完毕!


困难对于有些人是拦路虎,对于稻盛却是踏脚石,让他在成功的金字塔上越攀越高。


为了将品牌快速打入市场,稻盛和夫认为美国厂家是一个突破口。


当时日本许多大型厂家都从美国引进技术,若先让美国厂家使用京都陶瓷的产品,那么就会让品牌一炮而红,不愁没有国内市场了。


1962年夏天,稻盛和夫独自一人前往美国开拓市场,由于他不懂英文,无法直接与人沟通,使得局面很被动。


虽然京瓷产品技术获得认可,但是商业谈判却还是一无所获,最终他只能悲壮地离开。


然而,对于具有死磕精神的他,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到海外拓展业绩的愿望并没有因此受到打击,反而与日俱增。


两年后, 他和得力助手贸易部长上西阿沙一起到欧洲和美国出差。


让人遗憾的是,这一次还是一无所获。


但是,稻盛和夫对公司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了上西,让上西后来在海外战略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后期,他们的付出也在一点点地开花结果。


能力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创办京瓷以来,稻盛和夫就带领研究员们一起完成了很多当时技术难以达到的产品,比如完成三菱电机难度很高的陶瓷蛇管,完成IMB规格精细的电路板,首创多层陶瓷封装技术……


尽管公司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为了减少事业的风险,深谋远虑的稻盛和夫决定将事业多元化。


他涉足的领域真可谓广,包括宝石,医疗,能源,通信等。更让人惊奇的是,他居然在每一种领域中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最初的尝试是开发在他专业范围之内的“再结晶宝石。”


经过不断失败和反复试验,技术员们终于培育出了绿宝石结晶。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市场并不接受这种人造宝石。


稻盛和夫并没有轻易放弃,他认为只要能提供最好品质的宝石,设定合理的价格,总有一天顾客会接受,他的想法最终得到了证实。


1978年,他们将稻盛珠宝店开进了美国市场。


1972年,以一位教授向稻盛和夫提出“是否能用陶瓷制造人造牙根”这个问题为契机,稻盛决定研发陶瓷植入体,为人类医疗进步做贡献。


经过反复试验,不断失败后,他们不仅研发出了人造牙根,还制作出了人工陶瓷骨头和关节,帮助到了许多患者。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这让稻盛和夫决定开发新能源。


他们开发的太阳能电池虽然节能环保,但是制造成本过高,导致持续亏损。


后来他受德国一家公司的铸造法启发,改变了太阳能电池制作方法,大幅降低了其成本,为太阳能电池普及做出很大贡献。


1984年,为了降低日本通信费用,为国民谋福利,稻盛设立了第二电电企划(后来的第二电电),克服了“没有通信线路”“中转基地条件艰苦”“无法铺设光缆”等大大小小的问题,最终成为了当时通讯公司巨头NTT的强力竞争对手。


稻盛涉及如此多元的领域,为什么他在每个领域都能获得成功呢?


因为,从态度上讲,他干一行钻一行,具备死磕精神,迎难而上;从能力上讲,他永远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所以他最终才获得不凡的成果。


由此可见,在任何领域,只要态度不偏,能力都是可以通过不断积累和迁移提升的。


心有多大,人的潜能就有多大。


02他如何管理员工?


①描绘愿景


《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中提到:如果描绘出的愿景足够清晰,就能动员全体员工,并且向他们传达你想要带领公司前往的方向。清晰的愿景可以成为员工早晨起床、到公司上班、在工作中努力表现的动力!


当稻盛还是松风工业特瓷科的小领导者时,他就掌握了这一激励员工士气的艺术。


当时他们开发制造陶瓷的工作又脏又累,一天下来大家都疲惫不堪,稻盛和夫鼓励他们:


“我们现在干的事,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都做不了的高水平研究,没有实践就搞不清陶瓷的本质。我们要为这个世界创造出最卓越的产品!”


“人生只有一次,一天也不可虚度,要竭尽全力!”


后来,稻盛和夫自主创业时,对公司全体干部做了如下致辞:“虽然我们现在租借宫木电机的仓库创立公司,但我们一定要成为原町第一的公司,成为原町第一后,目标就是西之京第一……接下来是京都第一……还有日本第一……当然要做世界第一。”


他向合作伙伴和下属描述了一幅动人的愿景:成为第一,为世界创造卓越产品。


泰戈尔曾说过:有时候爱情不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


而在稻盛和夫心里,美好事业的远景不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


②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员,在技术问题上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会想各种方法解决。


为了批量生产,他亲自设计了一种隧道式电子炉。


为了完成三菱电机所要求的陶瓷蛇管,让每个面均匀干燥且不开裂,他尝试在炉边抱着它睡觉,一边从上方加湿,一边适时旋转,大大提高了成品的合格率。


为了完成IBM要求严苛的订单,他亲自检验原料的调配和成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次品,逐一改进问题。


他认真钻研的态度、以身作则的行为一定会感染其他员工,让他们也发自内心认识到“不拼尽全力是不行的”这一理念。


③利他之心


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在遭遇一次年轻员工反叛事件后,他意识到企业经营理念必须照顾员工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为此,他创立了阿米巴组织,使得人尽其才,自然能享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他还经常举行空巴酒会、国外旅行的活动,让员工得以享受精神上的放松。


⒈阿米巴组织


当员工人数不断增长,如何让组织继续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呢?


稻盛和夫想到,只要回到创业之初的状态,让10~20人组成一个大家庭,把大家都变成经营者,就会产生很强的一体感,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这些小组织按照工序、产品类别划分,它们可以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独立运营,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我增殖,因此被命名为阿米巴。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奇才丁元英为了帮助村民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纠纷,将其分为若干个阿米巴组织。


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就用现金交易将产品卖给下一道工序的阿米巴。这样一来,大家就能各司其职,多劳多得。


稻盛和夫为了避免每个阿米巴组织滋生只顾自己的利己意识,不断对员工强调拥有“关爱之心,利他之心”非常重要。


因此,各阿米巴既是内部竞争者,也是友好合作伙伴。


如今日本国内京瓷的员工超过了13000名,阿米巴的数量超过3000个,并且势头有增无减。


阿米巴组织让每个员工都得以投入工作,自然也就得以获取丰厚的物质回报。


⒉空巴酒会,全体旅行


空巴,就是指公司内部员工的联谊酒会。


大家坐在一起,放下各自的身份地位,袒露胸怀,直言不讳,互相交流,共同成长。


空巴是心灵联结的绝佳场所,让员工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1968年,京瓷在获得第一届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奖之后,拿到了100万日元的奖金。


大部分企业都将此奖金用于研究开发,而稻盛和夫却将奖金用于多次举办空巴,花了个精光。


1973年,京瓷的销售额达到9.8亿日元,为了奖励大家,稻盛和夫决定带所有员工去香港旅行,上至社长,下至保洁大婶,共有1300人左右。


三天两夜的旅行过去的很快,返程路上员工们一片欢声笑语,带走了美好的回忆。


这种旅行,也是精神上的放松,让他们今后更有动力努力工作。


拥有利他之心的稻盛和夫,兼顾到了员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幸福。


03他如何回馈社会?


①出任京都商工会议所会长


面对京都的种种问题,稻盛先从环境入手,开展了“清扫家门运动”,并且自己带头扫了好几条街。


为了振兴京都的产业,他举办了“经营讲座高层论坛,”邀请当地成功企业的优秀领导者来演讲。


他还促成了京都佛教协会与京都市政府之间的和解,使三方一起签署声明表示“团结一致,努力振兴京都的旅游事业,建设观光型城市。”


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他和地方机构等发表了《地球环境京都宣言》,倡议人类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


由他为社会所做的这些事可以看出,他不只是狭隘地关注自己的事业,他还关注当地的经济建设,乃至全球的发展趋势。


②担任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协会的理事


卡内基协会是一个非营利团体,它在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领域推动世界顶级水平的学术研究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于需要支持的社会事业,尤其是学术、文化领域,稻盛和夫经常慷慨解囊。


他资助过许多有希望的、能为人类作出贡献的项目,比如在智利安装天文望远镜,和中国联合开展有关长江文明的学术调查,为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购买英国议会的大量资料,甚至举办画展……


他还创设了一个世界性的奖项“京都奖”,用以奖励那些谦逊、努力、自知、虔诚的,对世界文明、科学、精神的深化作出重大贡献的研究者。


04他如何爱护地球?


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他决定研发太阳能电池。


他在1975年成立了日本太阳能株式会社,虽然研究出了装置,但是制造成本降不下来,成品率也很低,这些问题导致公司持续亏损。


后来,他受到其他公司启发改变了制作方法,使得成本大幅降低。


他们接连开发出了太阳能路灯,地板新风系统,自动发光道路标识,驱虫灭蚊灯,太阳能热水器等商品,使太阳能发电的方法得到普及,大量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能源。


05他生命中的贵人


稻盛和夫这一生中,有很多贵人相助,印证了笔者青年时期很喜欢的作家赛车手韩寒的这句话:“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刚毕业,他正苦于找不到工作时,竹下教授告诉他朋友有一家开绝缘瓷瓶的公司可能会录用他,他果然入职成功。


他写的毕业论文《入来町粘土的基础性研究》引起了鹿儿岛大学教授内野正夫先生的关注,内野老师主动邀请他喝咖啡,给予他鼓励和教导。


内野后来成为了他终生的精神导师,在很多问题上都给他提供了宝贵意见。


吉田源三先生是当时的第一物产顾问,来到松风工业调查时居然主动邀请稻盛和夫见面,认真地听他说话,并夸他“有自己的一套哲学”。


松风前任技术部长青山政次先生看中稻盛是个有潜力的人,因此当稻盛打算辞职创业时,他全力支持,还介绍了宫木电机制作所的董事们——西枝一江和交川有先生给稻盛。


这些董事和宫木社长共投资了两百万日元,加上稻盛和青山以技术入股的一百万日元,他才得以创立京都陶瓷公司。


西枝先生曾将圆福寺的西片担雪法师引荐给稻盛和夫,而后者成为了稻盛剃度出家时的师父。他时时倾听稻盛和夫的诉说,给予其开导和启发。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贵人愿意给予他帮助呢?


因为从能力上来说,他不断进步,敢于创新,潜力无限;从人品上来说,他知恩图报,光明磊落,值得信赖。


这些帮助过稻盛的人,想必也对培养他的“利他之心”有很大的贡献,以至当他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后,也帮助过很多人摆脱困境。


06他曾帮助过的企业和人


1979年,京瓷与Trident和莎博两家公司联姻。


其时,对稻盛和夫而言,电子设备领域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行业。


他之所以决定“联姻,”是被夏普公司佐佐木正氏和莎博公司社长友纳春树的真诚请求所打动。


经过集团力量的整合,公司研发出了几种划时代的新产品,挽救了这两家原本摇摇欲坠的企业。


后来,这些技术也应用于京瓷的信息设备领域,为集团的业绩提升做出了贡献,验证了“帮人就是帮己”这句古话。


1983年,相机名门企业雅西卡公司社长向稻盛求助,踌躇不定的稻盛请教西片担雪法师,法师鼓励他说趁着势头正盛帮助别人是好事。


稻盛也确实这么做了,而且使其在相机行业重新取得一席之地。


1989年,稻盛决定收购美国的AVX公司。为了照顾到对方的利益,在交换股票的价格上,他一再退让,即使处于不利条件,他也还是接受了。


2010年,日本首相鸠山请稻盛和夫挽救破产重建的日航,稻盛答应了,且要求零薪出任。


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到2011年三月底,稻盛就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还让其做到了三个第一,一个是利润世界第一,一个是准点率世界第一,一个是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最后,再来回顾一下稻盛和夫的一生:


小时候成绩并不好,报考中学名校两次失利;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才进入一家破败的公司;通过努力研究,从一个小小职员升职为特瓷科领导;由于有贵人相助,得以创办京都陶瓷公司;通过人性化管理,将公司越做越大;有所成就后,不断助人回馈社会……


他小时候,并不算聪明,但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善于反思。


这个优点使得他后来在每个生命的拐点,都抓住了寻常人看不见的机会。


可以思考一下,把主角换成是你的话,还能抓得住这些机会吗:


如果在一家不尽人意的公司工作,你是选择混一天算一天,还是像他一样不断努力研究?


如果有人愿意投资,你是选择继续稳定地工作,拿几乎固定的工资,还是像他一样横刀立马、创业单干?


如果你成为公司的高层领导者,是选择每天发号施令,只顾自己的利益,还是也会考虑员工的物质、精神幸福?


如果你功成名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帮助每一个上门请求的人吗?


……


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好好思考。


没有所谓的命运不公,每个人生命中都有很多个机会,就看你是否能够看见,是否愿意抓住。


虽然我们不一定能成为他这么优秀的人,但是至少我们内心可以树立一个标尺,用于衡量自己和他在思想、行为上的差距,然后努力向目标靠近。


以他在引言中的这段话作为结尾吧:


我认为,即使才能不够,只要具备热情,就能赶上别人。但是,有一种比才能和热情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心态。人生就是心中描绘的景象在现实中的写照。我就这么一味地思考再思考。


小结:


这就是我的第二位企业家导师稻盛和夫的故事。


如果你对他也有兴趣的话,不妨去看看他的自传吧,也许你能从中获得更多启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