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可轉債是繼續持有還是清掉?

去年初學一個理財課程教的策略,買一組可轉債組合作爲配置的一部分。於是,以評級在2A以上、稅後收益率>=0.85%作爲門檻條件篩選,得出了由30支可轉債構成的組合。

時間過去將近一年,過程中陸續出掉一些微有盈利的轉債。在轉債平均價格到134的今天,手中剩下的10多支轉債價格,竟很多都低於面值,或僅略高於面值,而低於我當時的購買價,導致山河一片綠。

是繼續持有等到債市回暖?還是果斷斬倉,然後投到更有機會的其他產品?我得好好梳理一下。

買可轉債作爲配置的一部分,平衡股市波動,終極目標是爲了穩賺錢。排除市場環境因素,手中的轉債還能否起到平衡作用,我個人認爲,轉債本身的底層品質非常關鍵。

可轉債具備債和股的性質,它的盈利也來源於債和股的兩部分。如下圖,在正股價格低於轉股價時,是債性區域;正股價格高於轉股價,就是股性區域。

目前各可轉債的正股價格都低於轉股價,所以都處於債性區域。

持有轉債到期獲取本息,是債的屬性所提供的收益,主要通過到期收益率(稅後)來體現。當初設定的篩選條件已經保證了所有可轉債到期收益率都爲正,只是這個收益率並不高,平均爲1.25%(如果以目前的價格買入,收益率會提高很多)。而這些債券平均剩餘年限還有3.91年,也就說,將近4年後獲取1.25%的收益率,這吸引力也就,呵呵了。

再看股性部分的收益預期。爲啥說是預期?因爲還沒達到股性的條件啊。

這些轉債的當前價格都遠低於正股價,尚未達到強贖的條件。又還沒到最後兩年的計息期,所以回售條款也暫時無法生效。因此近兩年的股性收益,依賴於轉債本身的價格。轉債的價格與正股價、轉股價值都很有關係,其中正股價是核心驅動力,所以決策的根本,就是對正股價未來走勢的預期。

從價值投資的角度,正股價格的支撐來自於企業經營的盈利能力。所以先從ROE入手,低於10%的,我選擇直接放棄;ROE超過10%的只有鴻達轉債、蘇銀轉債、核能轉債、大豐轉債和海瀾轉債五家。

再從財務安全性、現金流、成長性三方面對這5家深入考量。

1)因爲這幾年銀行股價非常寂靜,難以拉昇,首先排除銀行股江蘇銀行;

2)核電的負債率高達72%,且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不在安全範圍內,財務安全性差,拋棄;

3)鴻達轉債的經營現金流連續幾個季度都是負值,全靠融資度日,破產風險很高;大豐實業的自由現金流也是連續一年爲負,公司的流動性存在很大的問題,拋棄;

4)闖過前兩關的海瀾之家,在成長性方面,營業利潤和淨利潤都以接近減半的速度在放緩,成長性令人堪憂,也不值得保留。

經過這麼一番分析,手上這些轉債,哪怕繼續等待,以它們的底子,翻紅的機率微乎其微。既然如此,不如早點割肉,用這些資金進行其他投資,博取更多的機會。

至此,我心已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