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筆記25|血痹虛勞病脈並治:勞症(虛勞腰痛/八味腎氣丸)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八味腎氣丸方(見婦人雜病)

乾地黃八兩 山藥 山茱萸各四兩 澤瀉 丹皮 茯苓各三兩 桂枝一兩 附子一枚,炮上八味,未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八味腎氣丸”又名“金匱腎氣丸”、“桂附八味丸”、“八味地黃丸”。所謂“少腹拘急”即指男人的睾丸抽痛、女人的陰道抽痛。肝主筋,筋絡到睾丸、陰道,當虛勞時,筋沒有足夠的營養去滋潤它,便筋急抽痛。“小便不利”,頻尿、少尿或無尿意。

地黃丸裏重用地黃,劑量是八,山藥、山茱萸四,澤瀉、丹皮、茯苓三,桂枝、炮附子一。把桂枝和炮附子去掉,前面的六味就叫做六味地黃丸。

乾地黃補腎,滋腎陰,淮山健脾,山茱萸味酸入肝臟,上三味把腎肝脾都固到,澤瀉清腎,茯苓清脾,丹皮清肝,三補三瀉,真正好的處方(滋補藥)是補瀉兼顧的,絕對不可以純補,純補藥好比把油漆塗在活樹上。

八味腎氣丸用的時機是虛勞腰痛,平時可用,服用時在水裏撒點鹽,鹹入腎,目的是把藥帶入腎臟。因爲裏面有炮附子比較熱,所以如果服後有便祕,把後兩味拿掉,即用六味地黃丸。

如何知道腎氣旺不旺?看頭髮,腎氣旺的頭髮有光澤,反之,乾乾的無光。

簡單區分六味和八味:平常補虛用六味就好,有虛熱(口燥咽乾,表陽虛)或實熱(便祕)的人用八味會更熱,只有純陽虛的人(看到的都是陰寒的症狀,裏陽虛)才用八味。

虛勞諸不足,風起百疾,薯蕷丸主之。

薯蕷丸方

薯蕷三十分 人蔘七分 白朮六分 茯苓五分 甘草ニ十八分 當歸十分 乾地黃十分 芍藥六分 芎藭六分 麥門冬六分 阿膠七分 乾薑三分 大棗百枚爲膏 桔梗五分 杏仁六分 桂枝十分 防風六分 神曲十分 豆黃卷十分 柴胡五分 白蘞二分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爲劑。

薯蕷就是淮山,也就是山藥。有幾個藥方如射干麻黃湯、烏梅丸、薯蕷丸都是屬於方劑內容很多的藥,張仲景很少開那麼多的藥在同一方中使用,他認爲平時就容易生病的人,本就是虛勞不足,所以沒事就常常感冒發燒,遇到這種情形的病家適合用薯蕷丸。

薯蕷丸製造過程非常的麻煩,現在用得也不多。如果一遇到外感馬上用經方(如桂枝湯等)治好,就不會成虛勞了,也不會中風(年輕人臉部中風,年老人半身不遂)。

注:文中涉及到的處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他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