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讀《小王子》

法國作家聖埃克絮佩裏的這本《小王子》可謂是家喻戶曉。同時,這也是迄今爲止我唯一讀過三遍的書,分別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階段。每讀一遍,我都會做摘錄,而每讀一遍,我也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這次爲什麼又一次讀到它?可能是因爲最近在看的康輝的《平均分》吧。在這本書的最後一個章節,他以濃墨寫了他閱讀這本書的感悟。當然,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萬個人心中就有一萬部《紅樓夢》,看過他寫的,讓我再一次選擇了重新閱讀《小王子》。

談到《小王子》,這本書應該是很多年前,還是在我最喜歡的書店斥“巨資”三十幾塊錢買的,是中英法三種文字的。當然,我只能看懂中文和一些英文,至於法文嘛,只有欣賞字符美嘍。下面做了一些摘錄,我在每一段(句)後面直接寫上感受,如下:

1、我孤獨地生活着,沒有一個真正談得來的人。

感受:剛開篇,看到這句話,很震撼,就摘錄了下來。

2、我之所以要跟你們一五一十地介紹B612號小行星,還把它的編號也講得明明白白,完全是爲了大人。那些大人就喜歡數字。你跟他們講起一個新朋友,他們總愛問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他們不會問你:“他說話的聲音是怎樣的? 他喜歡玩哪些遊戲? 他是不是收集蝴蝶標本?”他們問的是:“他幾歲?有幾個兄弟? 他有多重? 他父親掙多少錢?” 這樣問過以後,他們就以爲了解他了。你要是對大人說:“我看見一幢漂亮的房子,紅磚牆,窗前種着天竺葵,屋頂上停着鴿子……”他們想象不出這幢房子是怎樣的。你得這麼跟他們說:“我看見一幢十萬法郎的房子。”
他們馬上會大聲嚷嚷:“多漂亮的房子!”

感受:大人們是多可悲的啊,我們都曾是孩子,只不過一些人從孩子的童真走向成熟,但是仍然保有一份純真,而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忘了童真,走向了世故。康輝在他的書《平均分》中,曾寫道:“在我看來,成熟和世故是有很大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成熟無論經歷何等風雨,依然會用一種純淨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只不過,我會比年輕時看待世界的角度更多,看得更深更廣。而世故,則完全是站在自身利害的角度,始終以一種趨利避害的態度來看待世界,看待一切的人和事,慢慢地,你的眼睛就會變得越來越渾濁,看到的世界就會越來越渾濁。當人們看這個世界的目光變得很渾濁的時候,這個世界還會變得美麗,清澈嗎?”

那天看青年文摘的公衆號,題目就是標題黨,爲什麼許多年輕人月薪很低,卻一定要留在大城市。裏邊羅列了好多好多知乎高讚的誘人的理由,主旨就是在告訴你,應該去大城市,這樣纔會更有發展。讀完了以後,我簡單刷了刷大家的評論,只看到了一條,那個人說:“但是我覺得基層更需要青年人去支撐和建設啊,翻過脫貧攻堅大山,繼續奮鬥鄉村振興。”我給這條評論點了個贊,然後寫了個長長的評論,原本以爲設置爲精選留言以後,也會因爲評論太多而幾乎無人問津,後來看見,我的評論已經點贊上了前幾,讓我有點喫驚,也讓我更加堅信了我們這一代的青年人是未來。將當時的部分評論截圖如下:

3、孩子應該對大人多多原諒纔是。

感受:大人也應該向孩子多多學習。

4、忘記朋友是件令人傷心的事情,並不是人人都有過一個朋友的。

感受:是啊,大人們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朋友的標準往往和利益相關,大人們很可憐,他們很少有過真正的朋友的。魯迅先生曾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有知己呢?

5、我的朋友從來不跟我解釋什麼。他大概以爲我是跟他一樣的。可是,很遺憾,我已經瞧不見箱子裏面的綿羊了。我也許已經有點像那些大人了。我一定是老了。

感受:看到這句話,感覺作者有點難過,他一定是認爲有些喪失了那份純真了,但是可貴的就是他有着一種自我的反省,而世故的人,鮮有!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他還是個孩子。可貴!

6、“你知道……一個人感到非常憂傷的時候,他就喜歡看日落……”

感受:對於我,自己一個人漫步在校園裏的時候很喜歡看日落,不是憂傷,而是覺得看日落的時候,特別安靜,靜謐。

7、花兒是纖弱的,天真的,它們想盡量保護自己。它們以爲有了刺,就會顯得很厲害。

感受:有時候,感到我們人其實是很厲害的,對於動物和植物,可以主宰它們的生命。但是有時候,又感覺我們人類其實很渺小,一場天災,就會喪失不知多少生命。同理,在植物界也是一樣的,有的植物認爲自己很厲害,長了很多刺,別的小動物不能喫掉它們,但是它們對於人這種可怕的生物來說,還是進化程度不太夠的,人還是掌握着它們的生殺大權。但是小王子憐憫了它!

8、如果有個人愛上一朵花兒,好幾百萬,好幾百萬顆星星中間,只有一顆上面長着這朵花兒,那他只要望着許許多多星星,就會感到很幸福。他對自己說:‘我的花兒就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

感受:天啊,多浪漫!

9、看她這個人,應該看她做什麼,而不是聽她說什麼。

感受:行動派才更具有說服力和吸引力。列寧曾說: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10、得讓每個人去做他能做到的事情,權威首先得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

感受:設定一個標準的前提首先要合理,“以人爲本”才能更長遠。

11、審判自己要比審判別人難得多,要是你能審判好自己,你就是個真正的智者。

感受:“人啊,認識你自己!

12、“只有馴養過的東西,你纔會瞭解它。

感受:這裏的馴養,不應該是那種上對下的壓迫和附屬的關係,而更應該是那種和諧共處,更像是朋友,或者是你付出了時間、技能、精力等去做的事吧。那樣,它就是獨一無二的,你也會對你“馴養”的一切,有了最深入的瞭解。

13、“人們也沒有時間去了解任何東西。他們總到商店去購買現成的東西。但是不存在出售朋友的商店,所以人們也就不會有朋友。

感受:去物質化,去利益化,纔是朋友的本真吧!

14、“最好你能在同一時間來,”狐狸說,“比如說,下午四點鐘吧,那麼我在三點鐘就會開始感到幸福了。時間越來越近,我就越來越幸福。到了四點鐘,我會興奮得坐立不安;幸福原來也很折磨人的!可要是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沒法知道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還是得有個儀式。”
什麼叫儀式?”小王子問。
“這也是一件經常被忽略的事情,”狐狸說,“就是定下一個日子,使它不同於其他的日子,定下一個時間,使它不同於其他的時間

感受:這裏面,我特別贊同“儀式”的定義,讀了幾遍,感覺很有道理。一些典籍及現如今的百度百科中給出的定義都太官方,但是這個定義,我覺得最通俗,最能讓人理解。

15、“當你在夜裏望着天空時,既然我就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面,既然我在其中一顆星星上笑着,那麼對你來說,就好像滿天的星星都在笑。只有你一個人,看見的是會笑的星星!”

感受:快擡頭看星星啊,小王子就在上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