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的敏捷研發之戰

“我們今天可以想一些與衆不同的點子,然後我們可以很快就看到效果,因爲我們可以很快把它上線了,然後可以去驗證,如果不對就下線,如果還有改進餘地,下個星期再去改它。這是一個能夠持續實現你的想法的過程”。


2016年,騰訊微信事業羣一年一度的管理團隊領導力大會上,“敏捷開發”的重要性被專門提起。


此時,距離他們接手QQ郵箱已有十年。

 

這一年,也正是TAPD誕生的第十年。

 

01


在團隊眼中,QQ郵箱的勝利應歸功於敏捷。


回憶起2005年接手QQ郵箱的時候,QQ郵箱在中國的排名很靠後,也沒有人重視,“可以說是個爛攤子”,但團隊還是非常投入地想把這個事情做好。

 

所有工作都按照科學的流程管理和科學的研發設計方法論進行,結果,用戶進來發現產品非常慢,每一個操作又很煩瑣,所有功能看起來都沒有什麼亮點,因此用戶很快就流失了。

 

“我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年我們做的所有事情,用一句話來概括是,一個非常平庸的團隊用了一些非常平庸的方法去做出來一個非常平庸的產品,而且是不知不覺的”。


所謂的“不知不覺”指的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用最合理、最普遍的方法在做事,等到遭遇失敗的時候,纔會想到,原來所有方法都是錯誤的。


2006年,郵箱團隊決定放手一搏,組建了一個10人小團隊,進行“最後一次嘗試”——“我們當時都想好了,這個產品也許會死掉,如果死不了,那一定可以摸出一條新的路子”!


這個團隊被稱爲“敏捷團隊”,採用的方法也是“敏捷項目管理”——所謂“敏捷”,用郵箱團隊的話說,就是真的非常快,“當我頭一天晚上發現我們這裏有一個東西要改,我發一個郵件出去,有時候第二天上班就發現這個東西已經改過來,上線了,這無疑這是一種很爽的感覺”。

 

02

 

說到這種令人很爽的“敏捷”,就不得不提同年騰訊創始人之一Tony的一次美國交流。


當時,騰訊已具備2000人的規模,團隊如何保持持續創新,靈活反應,實現高效協同、快速交付?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發理念和方法不可或缺。


爲此,Tony帶領團隊,前往美國與Google、Yahoo等公司進行交流,回來之後,親自推動了整套騰訊敏捷研發體系的搭建與落地。


與傳統的瀑布式開發的嚴格控制不同,敏捷式開發更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高度協作以及在變化面前的靈活應對,其倡導的“簡單、溝通、反饋、勇氣”的價值觀,更適用於互聯網時代中創新性強或需要搶佔市場的項目。

 

整套騰訊敏捷研發體系分爲道、法、術、器四個方面。

 

 

道,是指騰訊研發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即“以用戶價值爲依歸,敏捷迭代,小步快跑,鼓勵用戶參與,持續交付和灰度驗證”的敏捷思想;


法,是指騰訊研發文化和組織,騰訊在職能組織的基礎之上,引入Feature Team作爲業務的最小作戰單元,以用戶爲中心進行敏捷交付;


術,則是指騰訊研發體系的實踐,主要由項目管理實踐和研發工程實踐組成。項目管理實踐提煉並融合了Scrum、XP、FDD等主流的敏捷研發思想;研發工程實踐則從研發、交付等視角,持續進行CI、CD的建設,雙管齊下,快速高質量地交付用戶價值。


器,則是承載這些思想和實踐的平臺——TAPD。整個平臺基於騰訊內部複雜的研發場景,具有一體化、敏捷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特點,可以支撐不同團隊研發過程管理的差異化。


03

 

作爲第一個“喫螃蟹的人”,擺在TAPD團隊面前的,是全新的挑戰。


“我們第一次開站立晨會的時候,很多人都表示不屑;更不用說我們兩兩結對編程、用白板跟蹤進度、持續集成收集反饋,這些在當時很多人看來,都是些無用功、假把式”。

 

TAPD團隊正在站立晨會


成立的頭幾年,TAPD 平臺嘗試了不同的功能,逐漸完善成爲覆蓋敏捷研發生命週期全過程的一站式平臺,從產品概念形成、產品規劃、需求分析,到項目規劃和跟蹤、質量測試、構建發佈等環節都能支持。與此同時,團隊堅持每天9點30準時站立晨會,PM以“1小時決策”原則快速處理晨會問題;在團隊附近最顯眼的位置設置目標看板,畫上工時度量&進度焚燒圖,所有團隊成員可以及時更新;程序員兩兩結對編程、在迭代中及時重構代碼;邀請用戶參與到產品的設計、測試等研發流程中;以每兩週爲一個迭代持續交付,灰度驗證……不到一年時間,TAPD1.0版本一共實現542個特性,完成22次迭代版本發佈。

 

“先把平臺和規則建立起來,然後才能影響其它人”。


當時,內部成立了一個Lemon Team,他們以“Make others great”爲口號,幫助騰訊人培養敏捷項目經理及打造高績效的和諧團隊,以不斷產出最優價值的項目成果。


團隊在公司的40多個部門內進行“地推”,圍繞西瓜田、項目進展、時間線、討論區、敏捷先鋒等,讓各個團隊感受敏捷,實踐敏捷。慢慢地,討論區是否活躍成爲衡量團隊溝通效率的依據,項目的敏捷指數成爲各團隊爭相比拼的成績……直到現在,站立晨會仍然一直是騰訊所有研發團隊的習慣。

 

04

 

這套體系在騰訊的首批試點團隊,就包括QQ郵箱。


“在那個時候,很多軟件開發團隊都認爲很正常,十幾年都是如此,然而實際執行的時候,通常都不會準時發佈。時間一長,團隊成員對於發佈日期也不那麼重視了,以什麼時候做完就什麼時候發佈的心態,沒有人會將發佈時間當做一個承諾。有時候版本還沒有發佈,需求就再調整。需求變更和不能按時發佈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團隊的戰鬥力慢慢被消磨掉,吞噬了團隊的激情”。


進入敏捷模式後,QQ郵箱團隊開始嘗試從無序發佈版本到固定每月發佈。一開始大家都不能接受,認爲壓力很大,到後來逐步感受到了各種好處。


“首先是能夠快速解決困擾用戶的問題;其次,需求變更逐步減少直到消除;與此同時,團隊節奏固化後,內耗減少,效率提升;最重要的是,用戶開始期待每次QQ郵箱帶來的新功能,粘性也變強了!”


通過敏捷轉型,QQ郵箱不僅扭轉了用戶口碑,還贏得了很多用戶的青睞,所以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從名不經傳到郵箱行業的中國第一。

 

而這一敏捷轉型的過程,也在另一層面上,孕育了後來微信的爆發。
 

05


早在微信的初創階段,微信iOS項目團隊只有10人左右,彼此配合默契,幾乎所有的溝通都能當面交流,這個敏捷的小團隊先後發佈了語音通話、查看附近的人、搖一搖、漂流瓶等核心功能。

產品逐漸小有名氣,人員也擴張到 30~50 人,爲了解決需求管理混亂、變更頻繁、交付延期等各種問題,團隊引入了 TAPD,並在其幫助下完成了迭代節奏穩定、缺陷跟進等關鍵問題;當微信進入穩定期,團隊規模擴張到了數百人,則對更完善的報表、項目進度、多項目協作以及發佈跟進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 TAPD 也在隨之發展、成熟,已能通過靈活的模塊和功能配置,給予更好的支持。


2014 年,微信月活躍用戶達到5億。伴隨着業務增長,除了本身微信APP的需求,微信客戶端開發團隊需要與不同的團隊進行合作(如支付團隊、開放平臺、遊戲等)。複雜的工作界面容易導致需求不可控,按時交付的難度進一步增加。最讓人頭疼的是,多個團隊步伐的很難協調一致。


爲了提升交付速度,微信把整個開發團隊根據業務發展情況,分成若干個特性開發小團隊,每個團隊拉分支,保證小團隊的獨立和快速靈活創新,並在TAPD提供的開發接口上進一步發展了一些效率提升工具。雖然研發流程發生變化,但是此時的TAPD已具備靈活擴展的特性,能夠無縫銜接地支持,依然是微信團隊信賴的研發及溝通協作平臺。

 

06

 

“產品會有自己的用戶,而我們的用戶,就是這些產品團隊”。


回過頭看TAPD本身,對於這支以敏捷爲使命的團隊來說,圍繞業務發展進行的版本迭代,亦是他們的一種表達。


 2009年,伴隨着公司的快速發展,如何滿足集團化環境下1600個項目研發團隊差異化敏捷開發,以及國際化環境下橫跨多國的研發協作,成爲TAPD新的挑戰。當年6月,TAPD上線3.1版本,貫穿敏捷研發生命週期主線;2010年3月,國際化版上線,支持海外分佈式研發協作;2011年5月,開放平臺和T魔方上線,支撐差異化敏捷實踐;2012年6月,項目模板功能上線,沉澱多套騰訊經典研發模板;2013年11月,模塊化解耦完成,形成可伸縮的產品解決方案;2014年10月,TAPD4.0全面發佈,簡化功能交互,進一步提升研發效率。


在對內服務期間,TAPD 在提升團隊協作效率的同時,幫助團隊敏捷自適應,實現資源透明共享,消除信息孤島,用高效的分佈式協作,突破協作瓶頸。不僅支撐了騰訊敏捷發展的思想落地,也沉澱、固化了騰訊最優秀的團隊敏捷實踐,逐漸形成了有騰訊特色的四種研發模型:從穩定迭代到極速發版,從規模化到集成化,不管是QQ、微信還是王者榮耀,不同的業務場景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敏捷研發模型。

這也推動了TAPD的“樂高化”。爲了同時滿足差異化的需求,TAPD 在原有能力基礎上,通過定製化引擎實現了各個模塊進行靈活定製,並在其開放平臺上提供了豐富的 API 接口,支持第三方應用的接入。據此,研發團隊可以根據需要像搭積木一樣按需組裝TAPD。


十四年來,騰訊內部的上萬款產品,都是在 TAPD 的幫助下,敏捷迭代、小步快跑,得以在市場上搶佔先機。而經過內部不同業務線、不同規模團隊的打磨,TAPD 本身也在不斷迭代完善自身功能,並將這些敏捷實踐經驗沉澱下來,爲之後的“走出去”鋪平了道路。

 

07

 

2014年底,TAPD 迎來了第一家外部客戶:同程旅遊。


彼時的同程旅遊內部正急需一套敏捷研發解決方案來提升研發效率,副總裁王強在Tony的推薦下,特地上門拜訪,並在瞭解到TAPD後,強烈希望能接入使用。通過這次合作,TAPD 幫助同程旅遊從瀑布流的研發模式,成功轉型爲敏捷研發模式,敏捷迭代、小步快跑,在快速變化的旅遊市場中奪得先機。


2015年,美團與大衆點評合併,如何使得兩家公司高效協作成爲一個巨大難題。TAPD幫助美團與大衆點評團隊從最初研發管理方式的轉型,到合併後面臨研發管理工具和方式的統一,再到面對業務擴張、團隊規模擴大帶來的種種挑戰,一步一步幫助美團點評完美化解了相關挑戰,並且結合美團點評的實際情況,做了與美團點評內部系統的打通,大大幫助美團點評減少了研發管理方面的成本,提升了研發管理的效率。


秉承着騰訊開放、連接的理念,TAPD 逐步向外提供服務,將騰訊沉澱十多年的敏捷研發經驗和實踐分享給更多企業;並依靠在騰訊離職員工圈子的發聲,積累了一批優質的灰度客戶,並在他們身上驗證了其對外服務方向的可行性。


08

 

TAPD4.0發佈後,建設了TAPD雲,服務開放生態。


2017 年 5 月,TAPD 正式全面對外服務,僅僅三個月,外部用戶總量已突破30000人,從用戶規模上實現了再服務一個騰訊的目標。註冊公司數量也從最初的不足600家增長到超過7000家。開放至今,TAPD成功爲社交、遊戲、O2O、旅遊、金融、電商、醫療、視頻等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了業界領先的敏捷協作方案,雲端服務的企業總市值已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在服務雲端客戶的同時,TAPD積極助力騰訊雲、企業微信等平臺的SaaS生態建設。爲提升騰訊雲研發整體解決方案的業界競爭力,TAPD與騰訊雲深度合作,參與DevOps解決方案建設,爲騰訊雲客戶提供貫穿敏捷研發全生命週期的一站式服務。通過與企業微信的合作,TAPD上線官方應用市場,在團隊溝通之上,爲企業微信客戶帶來專業的敏捷協作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管理更加高效。


無論是對內的合作,還是對外的連接,TAPD始終懷着“打造業界最有競爭力的敏捷研發平臺”的願景,不斷豐富敏捷協作生態,以提供更高的用戶價值。


2018年,騰訊930變革,正式進軍產業互聯網;而此時的TAPD早已在to B的路上快速奔跑。


基於過往的敏捷實踐,TAPD推出了輕量協作、敏捷研發、DevOps持續交付三大解決方案,滿足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成熟度團隊的項目協作與研發管理需要,實現用戶價值交付;同時,在工程實踐環節,也整合了業內主流研發協作工具,並和項目管理過程進行了無縫打通。針對企業自建平臺的接入,TAPD的開放平臺也提供了標準化的接入流程,助力團隊打造貫穿產品研發全生命週期一站式交付能力。截至目前,騰訊的敏捷研發平臺TAPD已經服務了超過10W家企業,並得到了各個行業標杆客戶的認可。

 


如果說930變革是騰訊的一次敏捷迭代,那麼TAPD則是一次灰度驗證。面對外界對於騰訊的基因質疑,TAPD以其敏捷再次證明,大象體型雖大,但若是每一個細胞都有自我修復的能力與慾望,那麼轉身並不算難。


09


騰訊一位老員工說,自己有時會特別懷念小團隊,因爲當人數增多的時候,很多流程會被製造出來;但對於一個非常小的團隊來說,大家坐在一起,扭頭就可以說,有一個問題我們解決它吧。


與其說他懷念的是小團隊,不如說他懷念的是敏捷——敏捷並不只屬於小團隊。


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疫情導致海內外衆多研發團隊復工受阻。爲此,TAPD免費開放爲期6個月的企業版服務。爲民衆帶來疫情地圖和防疫知識科普的丁香園、響應武漢抗疫現場物資藥品週轉物流需求的九州通物流,都是在TAPD上進行敏捷協作的。


對內,TAPD也是騰訊敏捷抗疫的“加油站”。疫情期間,TAPD支撐了健康碼、乘車碼、智慧醫療、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政務民生等數字工具的快速迭代。截至目前,已有來自50+個國家的100萬+個項目在TAPD上敏捷研發及協作,較去年同期用戶數增長了10倍。


這一年,也是TAPD對外開放的三週年。三年來,數十萬家企業成爲了TAPD的用戶。這期間,TAPD的用戶富途證券、微盟、嗶哩嗶哩等數十家公司成功上市。過去這一年,TAPD上完成了3000萬個協同任務,發出了1.15億條工作提醒,根據統計數據,TAPD爲每位用戶平均節約了25個工作日,相當於每年少上一個月的班。

 


從一個內部的研發工具到如今成爲產業互聯網中的基礎設施,TAPD已經走過十四個年頭,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裏,從騰訊走向更遠,並逐漸演進成爲當代主流的技術哲學之一。

 

而在“敏捷”內核的深處,亦是騰訊技術文化中對於人的關注與尊重。


“與傳統研發模式相比,敏捷研發最大的不同就是注重交流,一定要看到人在協作”。技術本身沒有思想,卻在一代又一代技術人的堅守裏,擁有了靈魂;流程本身沒有溫度,卻在一次又一次對人的關注裏,釋放着暖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