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萬人的巨複雜考勤自動覈算,比亞迪搞定了!

先行者實踐

企業數字化轟轟烈烈二十年,卻始終在實踐探索的峭壁上攀援。一方面作爲技術手段的數字信息科技快速演進,將企業數字化導入泛摩爾定律循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另一方面數字經濟也深刻改變着人類社會,數字化驅動企業商業模式、業務邏輯、思維理念持續迭代,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企業數字化目前還沒有一種“完美模式”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我們嘗試觀察那些持續走在數字化前沿的企業,用場景實踐案例的方式構建一套多樣化、百家爭鳴“教科書”式的方法論,幫領先者鐫刻經驗,爲後來者導引方向!

 

2020年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打破了整個行業發展的格局,企業數字化以洪流之勢湧進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勇者前進。回顧企業數字化二十年,經驗、機遇並存。企業數字化究竟是什麼?怎麼做?如何實現企業數字化的價值?

本文爲中國軟件網聯合“STP^技術智庫”推出的《先行者實踐——數字化場景案例系列報道之五》。用數字化技術實現考勤自動覈算,在很多人看來,這似乎並不是一件難事,無外乎計計考勤算算工資,沒什麼太大的難題。對於100人、1000人,甚至10000名員工以內、考勤規則簡單的公司來說,這或許不是難事。但如果是20多萬名員工、擁有1000多種考勤規則,它就變成了一個天大難題。這個HR科技領域“哥德巴郝猜想”被比亞迪集團華東信息部經理歐陽志東團隊攻克了。他向我們展現了一種數字化先行者的新境界。

歐陽志東,高級工程師,比亞迪集團華東信息部經理,具有15年以上的大中型製造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經驗。先後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擁有計算機應用工學學士和軟件工程碩士學位。主要負責比亞迪集團華東地區各工業園信息化建設項目的總體規劃、藍圖設計和實施推進工作以及信息安全體系搭建、信息安全制度和管理文件的組織制定等工作。近幾年,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相繼完成了比亞迪集團考勤自動結算系統、集團研發車輛管理系統、上海比亞迪智能製造MES系統等中大型信息化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管理效益。第三屆上海市十佳優秀首席信息官,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被評爲全國優秀首席信息官,2018年度中國製造業傑出CIO。

01

臨危受命

2018年年底,身處上海的歐陽志東接到比亞迪集團信息中心高層領導的重要指示:帶領團隊自主開發一套面向全集團的考勤自動結算系統。

熟悉情況的歐陽志東知道,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隨着比亞迪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目前已成爲橫跨汽車、電子、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的大型製造(集團)企業。在全球擁有230多個製造工廠,總員工超過2 6萬人,考勤覈算規則非常複雜。

比亞迪華東信息部技術團隊與多家知名HR及勞動力管理軟件廠商深入交流了解後發現,目前市場上並沒有能完全滿足集團要求(大規模、多產業、規則全覆蓋)的商業化方案。

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整個系統的開發工作並上線運行,實現整個集團的考勤數字化,專業的HR軟件廠商都沒辦法保證能按時完成,完全自主開發更是難上加難。

02

最大難點

歐陽志東團隊發現,集團的考勤數字化最大的難點在於,考勤自動結算的核心算法的實現。

比亞迪整個集團涉及IT、汽車、軌道交通、新能源等四大產業,50多個生產基地,每個大工廠可能有2、3萬人。每個事業部、每個生產基地的考勤規則都不一樣。每個園區都遵循自己的業務規則,而不是採用統一的考勤規則。一般的商業軟件只覆蓋100條左右,但他們至少有1000多條。

歐陽志東給中國軟件網舉了一個例子,軟件內部處理邏輯的複雜度可見一斑。以早上08:30上班、下午17:3 0下班、中午休息1小時這條主班次爲例,就會產生衆多的考勤規則。同樣都是以11:00爲午餐開始時間,有些部門的考勤規則是以3 0分鐘爲時間間隔,即只可以選擇11:00-12:00、11:30-12:30、12:00-13:00中的任何一個時間段就餐;有些部門則以20分鐘爲時間間隔,即只可以選擇11:00-12:00、11:20-12:20、11:40-12:40、12:00-13:00中的任何一個時間段就餐;如果再考慮到早晚彈性上下班、允許彈性的時間間隔,以及是否允許延遲下班記加點、提前上班記加點等,由一個主班次就至少衍生出了2 0、30個班次。由此歸納下來,覆蓋整個集團業務的考勤班次和規則就達到3000多條。而且每一條都是實際業務需要的,不可刪除或再合併。

在現有市場上的大多數考勤結算系統中,都需要用戶提前維護好員工每天上班的班次信息,從而纔可以通過比較每天的班次信息與打卡流水是否完全匹配,並由此給出當天的考勤結果。這個要求看似合情合理、天經地義,但是對於像比亞迪這樣的大型集團企業來講,以每個員工每天維護一條考勤班次計算,每個月最少要維護(更新)750萬條員工班次信息。

這基本上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03

迎難而上

不過,作爲一名老員工,歐陽志東心裏非常清楚,看似不那麼顯眼的考勤數字化,對於比亞迪整個集團的發展卻是至關重要。

集團曾經應用過一些主流的商業HR軟件,但就因爲考勤規則不適應,一直沒有用好。這些系統的維護太複雜、工作量太大,考勤覈算處理速度也非常慢。“26萬人,每人算一遍,要好幾天。”

長期以來,集團考勤覈算仍然主要通過手工完成,成本高、勞動強度大且容易誤判。這對員工滿意度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集團每天都有人離職。如果沒有工資自動結算系統、沒有考勤數字化,就無法實現工資的實時結算,也無法讓員工滿意。”

因此,儘管歐陽志東團隊知道,這個項目非常難,很有可能無法成功,甚至爛尾。

“但這事太重要了,我們必須迎難而上。”

04

核心算法

經過與業務部門深入交流、仔細的調查研究、反覆的技術實驗和驗證,歐陽志東團隊找到了解決這個大難題的辦法。

他們用創新性的思路瞭解決考勤系統的核算方法難題。其核心算法包括3個主要方面:彈性班次算法、三段論和智能覈算。

所謂彈性班次,就是在算法中引人“是否允許彈性上班" “彈性上班間隔" “午餐休息時長" “午餐錯峯就餐間隔"等公用變量。通過這些變量來實現同一條班次(結構)完全覆蓋不同業務部門提出的幾十條考勤班次規則。

三段論,是以“上班前時間段(休息段0)+“上班段” + “上班後時間段(休息段2)”爲基本單元(單顆“珍珠”),不管員工一天內有幾個上班時間段,都可以將員工一天內的工作週期全部抽象成由一個個連續的“三段”組成的“珍珠項鍊”。“上班前時間段" “上班段"和“上班後時間段"內只要有考勤流水就記做1,沒有考勤流水記做0,這樣一共用8種情況就完全可以覆蓋所有不同的考勤情況。按這種情況,再結合實際考勤流水就可以得出每個“三段”的考勤覈算結果了。

智能覈算,是指考勤系統可以根據OA軟件等相關流程信息進行自動覈算。首先,根據工號和時間範圍找到其對應可用的班次列表;然後結合個性化配置(早晚彈性上&下班、彈性午休、提前上班記加點、延遲下班記加點等)對每個班次進行精確細化和矯正;緊接着結合OA流程輔助信息(事假、加班、加點、出差、福利假等)對每個班次進行二次細化和矯正,形成最終個人考勤班次列表;最後根據“三段論”對考勤流水進行智能遍歷處理,得出每一天最終的考勤覈算結果。

05

成功上線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歐陽志東帶領團隊成功自主研發了整個考勤自動結算系統。

整個系統分爲考勤覈算、班次管理兩大核心功能模塊,還包括配置信息管理、基礎信息管理、權限及賬號管理、數據同步、信息歸檔、統計分析報表等功能。

據歐陽志東介紹,整個系統已於2019年12月開始正式在集團內部上線並分步實施,3個月的時間就成功部署推廣了9個事業部的50 多個工廠,總人數超過8萬人。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考勤自動結算系統,覈算一名員工一個月的考勤結果所需時間在2秒內,準確率達到98%以上,使原來考勤員的工作量減少90%以上。整個集團全面推廣完成後,預計共可減少近百名全職考勤員,每年最少可爲集團節省人力成本開支上百萬元。

經過多次的迭代優化和改進,“覈算一次集團全體員工的考勤結果從原來的72小時減少到6小時,再降到現在的3小時。”目前,該系統已經與集團部署的企業微信無縫集成,每個員工都可以通過企業微信實時查看自己每天的考勤覈算結果,同時實現了與集團人事計資系統的數據同步。

06

向前一步

“對於這個系統,我給自己及團隊打90分,因爲它基本滿足了相關部門和員工的核心需求。”

歐陽志東告訴中國軟件網,他們團隊也因爲這個項目在集團信息化的年度評選中獲得了一等獎的殊榮。

但面對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歐陽志東並沒有停步於此。下一步,他正考慮將人工智能的更多元素融入到考勤自動結算系統之中。“現在整個系統核心代碼已經超過3萬行,我們能否進一步優化核心算法,使核心代碼減少到1萬行以內甚至更少呢?我們會繼續努力和改進!”

“考勤系統能否採用自動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考勤結算的更智能化?”

很多認爲不太可能,但歐陽志東不這麼看。他相信,只需要對業務有足夠的把握、對業務真正瞭解,就能找到其中的結合點。

07

自主研發

作爲比亞迪集團華東信息部負責人,上述考勤自動結算系統的自主研發只是歐陽志東團隊的一項重要工作。

比亞迪集團信息中心的總部在深圳,它在全國各地有四個IT樞紐:北京、上海、長沙和西安。歐陽志東所負責的上海華東信息部,負責江浙滬皖等省市比亞迪各工業園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包括各地的IT規劃(涉及總部與自身分中心的規劃),本地區所有的軟件硬件系統集成、生產基地網絡部署等。設有系統管理部、網絡管理部、通訊業務部、軟件開發部等相關部門。

歐陽志東告訴中國軟件網,基於比亞迪獨特的自主創新基因以及業務的特殊性,很多信息化系統都要自主研發。華東信息部團隊已承擔過集團研發車輛管理系統、後勤收費系統、投資預算管理系統等各種業務系統的自主設計與開發工作。

自主研發對團隊的壓力其實非常大,但他和整個團隊對此非常自豪。一方面,這些系統都在集團各業務部門充分使用,客觀上爲集團創造了極大的生產和管理價值;另一方面,通過自主研發,自身的能力得到持續的、不斷的提升,爲未來塑造更多的可能打下了堅實基礎。

爲此,歐陽志東團隊爲自主研發做了很紮實的準備。不僅有自主培養的多名專注於軟件開發的高級工程師組成的穩定團隊,還自主研發了團隊內部專用的低代碼(軟件開發)平臺。

08

再上青雲

正是有了自主研發的核心能力,歐陽志東帶領團隊縱情馳騁在數字化大道。

他告訴中國軟件網,2021年他們將有兩大數字化轉型的落地項目:品質檢測綜合管理平臺和新建產線智能製造系統。

品質檢測綜合管理平臺主要是將檢測設備納入到統一平臺進行管理。打通所有檢測設備,打通檢測系統和客戶的數據通道。在不斷降低公司設備採購和人員成本、全面提高設備利用率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打消客戶對產品質量的信任壁壘,同時打造企業自身可對外(檢測)能力輸出平臺。

新建產線智能製造系統主要包括計劃排程、生產管理、設備管理、運營管理、物料管理、品質追溯、平臺監控等核心功能模塊。基於企業電池業務的行業特點與自身技術優勢,打造新一代智能製造執行系統,助力企業成功數字化轉型。

歐陽志東說,與以往的信息化項目相比,數字化項目更加側重於和業務的緊密結合,配合業務、引導業務,乃至引領業務。同時他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沒有統一的範式,更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絕不能死搬硬套,“千企千面”有可能更符合國內目前製造企業的現狀與特點。

數字化爲業務創新帶來了嶄新天地,而他們也因此有了更大舞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