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網絡技術有哪些-智能家居,物聯網

說起無線控制方式,與無線技術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隨着科技的高速發展無線技術也有着日新月異的進步。

基本上一種新的無線技術出現,智能無線產品中都會立即跟進。

特點

應用靈活、無需佈線、擴展性好、移動便利等。

通用的無線技術主要包括

紅外、藍牙、RFID、ZigBee、WIFI、蜂窩移動等。

一、紅外技術

最廣泛的通信和遙控技術紅外線傳輸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通信和遙控手段。

紅外遙控裝置具有體積小、功耗低、成本低等特點。

現在的家用電視、空調等電器上基本都是使用的紅外遙控技術。

紅外探測技術分爲主動式紅外探測和被動式紅外探測兩類。

這兩類紅外探測技術在智能家居中有着不同的應用方式。

主動式紅外探測是通過紅外線發射器發出一束或者多束經過調製處理的平行紅外光束,由紅外線接收器進行接收並轉換爲數字信號發送給報警控制器,若傳輸區間出現障礙物,就會觸發報警。

主動式紅外探測在家庭報警系統中有着廣泛應用。例如,在窗戶兩側安裝一對紅外發射器和接收器,如果有物體通過,就會馬上報警。

紅外線傳輸可以應用於家電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例如:音頻傳輸。無線紅外技術最大的優點是帶寬大,甚至超過其他幾種主流無線技術。

這就意味着採用紅外無線技術的音頻產品可以不用壓縮就能傳輸大容量的音頻信號,同時還能以更高的碼率格式運行。

二、WIFI技術

短程無線傳輸技術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計算機、手持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

WiFi俗稱無線寬帶,是一種短程無線通信技術,能夠在數百英尺範圍內支持互聯網接入的無線電信號。

WiFi技術的主要優點有:

第一,無線電波的覆蓋範圍廣,半徑可達100m,所以不要說一間幾十平米的辦公室,甚至一個幾十米高的大樓都可以全部覆蓋。

第二,傳輸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11Mbps。

雖然WiFi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但是基於WiFi技術的大規模商業應用卻很少。

原因在哪裏呢?

其一、大型運營商對這一模式不認可;

其二、本身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

三、ZigBee技術

智能家居行業最流行的無線技術ZigBee技術是一種近距離、低複雜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雙向無線通信技術,主要用於距離短、功耗低,並且數據傳輸速率不高的場合。

簡單地說,ZigBee是一種高可靠性的無線數傳網絡,類似於CDMA和GSM網絡。

ZigBee數傳模塊的通信距離一般在數百米,但是也可達到數公里,並且支持無線擴展。

目前一般的無線智能家居系統是基於315M/433M射頻單向數據傳輸,由於沒有接收方的接收響應,這些無線智能家居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會出現控制失靈的情況,系統可靠性很差。

而採用ZigBee標準的無線智能家居系統可以徹底解決控制失靈這種致命缺陷。

正是基於這個優點,ZigBee技術成爲目前智能家居行業最流行的無線傳輸技術。

四、蜂窩移動(3G/4G/5G)

蜂窩移動網絡在消費者市場中根深蒂固,提供了可靠的寬帶通信,並支持各種語音呼叫和流視頻應用。

不利的一面是,它們會帶來非常高的運營成本和電力需求。

雖然蜂窩移動網絡不適用於大多數由電池供電的傳感器物聯網應用,但它們卻非常適合特定的使用情形,例如交通和物流中的聯網汽車或車隊管理。

此外,像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交通路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車隊遠程信息處理和跟蹤服務都可以依靠無處不在的高帶寬蜂窩移動網絡。

具有高速和超低延遲的下一代移動網絡5G將成爲自動駕駛汽車和增強現實(VR)的未來。

預計5G還將實現用於公共安全的實時視頻監控、用於互聯健康的醫療數據集的實時移動傳輸,以及一些對時間敏感的工業自動化應用。

五、藍牙和BLE

  藍牙屬於個人無線網絡的範疇,是一種在消費者市場中定位良好的短距離通信技術。新的藍牙低能耗,由於其低功耗特性,進一步優化了消費者物聯網應用。

  支持BLE的設備主要與電子設備(通常是智能手機)結合使用,這些設備充當向雲傳輸數據的樞紐。如今,BLE廣泛集成在健身和醫療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血糖儀、脈搏血氧計等)以及智能家居設備(如門鎖)中,通過這些設備,可以方便地將數據傳輸到智能手機並在智能手機上可視化。在零售環境中,BLE可以與信標技術相結合,以增強店內導航、個性化促銷和內容交付等客戶服務。

六、RFID

射頻識別(RFID)使用無線電波在很短的距離內將少量數據從射頻識別標籤傳輸到閱讀器。

迄今爲止,這項技術推動了零售業和物流領域的重大革命。

通過在各種產品和設備上貼上射頻識別標籤,企業可以實時跟蹤其庫存和資產,從而實現更好的庫存和生產計劃以及優化的供應鏈管理。

隨着物聯網應用的不斷增加,射頻識別繼續鞏固其在零售業中的地位,進而使智能貨架、自助結賬和智能鏡子等物聯網應用成爲可能。

綜上所述,每個垂直領域和應用程序都有自己獨特的網絡需求。

爲您的物聯網用例選擇優質的無線技術意味着要在範圍、帶寬、服務質量、安全性、功耗和網絡管理方面準確地權衡標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