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的文科生:法學出身,卻發明出十進制計算器,折磨無數人的微積分符號,跨界40多個領域驚豔學術圈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關注了

爆炸吧知識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想必大家對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卻不知道這名言背後的作者是誰吧?

其實,他就是與牛頓爭論微積分優先權大戰中的大佬:萊布尼茨。

博覽羣書 天賦異稟

1646年,萊布尼茨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的萊比錫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

他的爸爸是萊比錫大學的倫理學教授,媽媽是教授的千金小姐。

 

6歲喪父,但他的爸爸給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一座包羅萬象的私人圖書館。

由於他太想念爸爸了,常常跑進爸爸的小書房尋找慰藉,在書海樂園中安靜地徜徉,閱讀難度係數高的拉丁文書籍。

 

萊布尼茨小小年紀天資聰穎,自主學習能力就很強了。

12歲,他自學拉丁文、希臘文。

 15歲,他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還學習了哲學、邏輯學和自然科學等。

少年時期的娃兒都在玩玩具,而他卻顯得與衆不同。

他常常跑到一片森林裏獨自漫步,人家可不是純粹散步看風景,而是在進行心靈上的思想與孤獨的漫步,滿腦子想的是哲學問題。

因此,這種小癖好造就了他思想活躍,不盲從,有主見。

19歲時,他順利拿到了法律學士學位,就讀期間還發表了不少哲學、法學論文。

過了一年,20歲的他,竟然發表了被後人載入史冊的《論組合術》的哲學論文,創立了數理邏輯的新思想。

於是他傲嬌地昭告天下:我的組合術可是包含“有關發現的整個邏輯學”,是“所有科學的鑰匙”。

寫完驚天著作後,他給自己設定了下個小目標:拿下萊比錫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

 

然而,教授們一看這小孩,如此年輕便寫下了許多驚人著作,心想錄取他不就是碾壓我們的智商嘛。

 

所以,他被學校以年齡過小而無情拒絕了,再加上母親過世,傷心過度的他離開了故鄉。

 

過了一年,他就讀於奧特多夫大學,並發表了一篇論文後,便拿下了法學博士學位。

 

這時,學校看重了他的才華,聘任他當法學教授,但他卻不想當老師便拒絕了。

 

1667年,他被介紹到當時帝國中最有權勢的美茵茨選帝手下工作,從事法學研究,並開始投身於政治和外交活動。

成名在望 不被青睞

1672年,萊布尼茨以外交官身份出使巴黎。到達後不久,機緣巧合下,他結識了荷蘭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惠更斯。

一看到大師,他心想,要想成爲全能型天才,是時候補補數學和物理學知識了。

 

於是,他決定拜惠更斯爲師,學習數學物理知識。

 

令人驚訝的是,經過大師一番指點,加上他的學霸氣質,一個文科出身的他,竟然發明出了曠世絕今的數學理論:微積分學。

 

1684年,他發表第一篇微分論文,定義了微分概念,採用了微分符號dx,dy。

1686年,他又發表了積分論文,討論了微分與積分,使用了積分符號∫。 

1675年,“雙十一”的那天,他便已完成一套完整的微積分學,使無數學子累成狗。

然而,人紅是非多。

他的微積分學卻被人指責抄襲,還掀起了一場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神仙打架:他與牛頓爵爺的微積分優先權之爭。

 

這成爲了當時歐洲大陸與英國數學界最大的公案,兩人一路掐架到了英國皇家學會。

然而,他未曾想到,那兒的會員們大都是牛頓爵爺的好基友,找他們求證,可是難上加難了。

 

令人遺憾的是,英國皇家學會在調查此案後宣稱:確認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

 

儘管他是法學博士出身的律師,但是敗在勢單力薄,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他的嘔心瀝血的著作不被認可,只好灰心落寞回去搞科研。

 

而他卻因此事被抹黑,直至去世後的幾年都遭受到了冷遇,使他的餘生黯然失色。

 

後來,學者們重新調查此案時,終於洗刷了他的冤屈,公認牛頓和萊布尼茨是各自獨立地創建微積分的。

 

牛頓是實驗派側重物理學,着眼於研究速度。而萊布尼茨是聯想派,側重哲學和幾何學解釋,重在改善微積分符號。

 

他的這套符號更爲簡潔方便,300多年後人們至今仍沿用萊布尼茨的微積分符號。

 

厲害的是,他善用運用符號建立一般法則,激發了他對數理邏輯思維的追求。

 

於是,奇葩的他大膽設想把一切歸結於計算:

 

如果兩位哲學家在推斷真理過程中槓上了,別急,君子動手不動口,拿上傢伙,幹嘛?

 

大家一起和氣坐下來,拿出算盤和筆計算下誰的推理是錯誤的吧!

 

天才的優秀不止於此,接下來更是秀得你頭皮發麻。

 

他覺得人類天天用算盤、紙張計算,太像計算的奴隸,不僅浪費寶貴時間,還貶低了天才的智商。

 

於是,1673年,他發明了能做加減乘除的機械式計算機(十進制),在精巧表匠的幫助下研製出這臺計算機。

 

手搖式計算器,圖源自Kolossos,wiki

爲此,他還煞費苦心,特地專門寫了一大堆的廣告文案和說明書。

最後遞交給了巴黎科學院審查,卻被認爲機器太爛了,沒有用處。

 

但他沒有因此放棄,而是一直在不斷改良計算機,四處奔波,努力推銷他的寶貝作品,來賺點生活費。

 

六年後,他鑽研於數學計算,首先系統研究了二進制記數方法,在二進制數系統中,所有的數都可以用0和1來表示。

 

神奇的是,他是從神學角度出發,認爲二進制是上帝創造出來的美,把0解釋爲“虛無”,把1解釋爲“上帝”。

 

於是在他心中認爲,上帝簡直就是完美的數學家。

 

後來,1689年在他遊歷於意大利期間,結識了派遣於中國的傳教士白晉,從中瞭解到了《周易》和八卦系統裏的二進制,並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這時的他,開心得不得了,因爲他發現了東方大國和他在思想上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白晉發給萊布尼茨的易經卦圖

於是他斷言:“二進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邏輯語言”。

 

然而,那時的人們只覺得用十進制計算挺方便,所以摒棄了萊布尼茨的二進制原理。

 

但是,在300多年後,他的二進制方法成爲了現代計算機的基石。

晚年悽慘離世

晚年期間,他決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哲學領域上。

 

1704年,他完成了《人類理智新論》手稿,正當他準備公之於衆時,意外來了。

原來,他想要寫此文,反駁洛克的《人類理智論》的觀點內容,但是洛克突然離世。

 

爲了不落下欺負死者的口實,所以在他生前一直都沒有出版。

 

從小到大都在思考哲學問題的他,到了晚年,他已具有成熟的形而上學思想。

 

1714年,他撰寫了《單子論》的哲學書籍,這本著作被後人稱爲歐陸理性主義哲學的高峯,他被認爲是十七世紀三位最偉大的理性主義哲學家之一。

 

《單子論》手稿

其中,他的樂觀主義哲學最爲著名:“我們的宇宙,在某種意義上是上帝所創造的最好的一個”。

而且,他生前一直還有個哲學終極目標:證明上帝的存在和全能。

萊布尼茨生活的年代,正是歐洲“中國熱”的時代。

 

於是乎,博覽羣書,通曉百科的他,經常向傳教士打聽中國動態消息,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的關注和熱忱。

 

久而久之,他產生了中國情結,寫了大量書籍推崇和傳播中國文化,甚至還期望能夠加入中國國籍。

 

有一次,傳教士送了一本《康熙傳》給他,瞭解到康熙不僅治國有方,還喜愛數學。

 

從此他對康熙大帝產生了好感,作爲他心中的歐洲帝王最佳人選。

 

於是,他拿出自己心愛的計算機獻給了康熙大帝,想借此拉攏東方大帝在中國成立科學院,進行中西科學文化交流。

 

然而,那時正是博大精深的康熙盛世,而對西方蠻夷之地的文化植入不屑一顧,康熙爺對此並不感冒,狠心拒絕了他的請求。

 

要想想,在當時的歐洲,維也納皇帝還特地邀請他指導籌建科學院,而我們卻關上了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的這扇門,着實遺憾。

 

直到去世前幾個月,他仍然在寫一份關於中國人宗教思想的手稿:《論中國人的自然神學》。

而這本書後來成爲了中西哲學文化溝通的重要橋樑,轟動全歐洲。

 

可惜的是,他一生命運多舛,1716年在漢諾威孤獨過世,除了他自己的祕書外,他的喪禮無人問津。

 

悲催的是,萊布尼茨活了大半輩子,累得要死,卻還是個光棍,把所有的財產留給了唯一的繼承人:妹妹。

 

但是由於他的才能顯赫,在歐洲大陸結交了許多朋友和仰慕者。

 

同時,他還是數學大神的祖師爺:他教出了約翰伯努利徒弟,而約翰伯努利的徒弟是歐拉,歐拉培養出了拉格朗日,拉格朗日又培養出了柯西。

 

哲學家羅素也曾稱讚萊布尼茨:“那個世紀裏最爲博學的人,一個千古絕倫的大智者。”

 

但是小天想說,雖然萊布尼茨的研究涉及力學、邏輯學等40多個領域,被後人譽爲“百科全書式的天才”

但是,他似乎沒有搞定愛情這門玄學,而是成爲了一位優秀單身汪!

寫在最後

用數學理解世間萬物,用理性思維尋找解決問題的新角度。所以,小天爲大家準備了《數學之旅》!

在娛樂的同時,通俗易懂的感受數學之美,做到真正的寓教於樂!你還在等什麼?趕緊開啓你的數學之旅吧!

《數學之旅 · 閃耀人類的54位數學家》

 數學藝術禮盒

指導價219

新春價139

+1元就送一沓紅包

慢一秒,就容易搶不到

點擊小程序,即可購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