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索取權限,這些App安全隱患極大,被央視“點名”!

在人人一臺手機的時代,手機上的App越裝越多,但是這些App卻存在過度索取用戶權限的問題。據央視新聞報道,22日工信部發布了今年首批違法侵害用戶信息的app。其中包括大家日常使用的各類App相機360、永輝生活、花椒、凱立德導航、叮嗒出行、藝龍酒店等,涉及問題包括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欺騙誤導用戶提供個人信息等。

b7e70bb2079fdbf172264f797cf917eb.png

2019年年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信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爲認定方法》明確6大類違規行爲:

1未公開收集使用規則

2未明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

3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

4違反必要原則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

5未經同意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6未按法律規定提供刪除或更正個人信息功能或未公佈投訴、舉報方式等信息

其中明確,在APP中沒有隱私政策,或者隱私政策中沒有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規則,以及在APP首次運行時未通過彈窗等明顯方式提示用戶閱讀隱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規則等行爲,可被認定爲“未公開收集使用規則”。

b5af6985904d446cdb1439cd5034c3dc.png

政策的出臺說明政府對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越來越重視,App違規收集的個人信息對用戶會有哪些潛在危害?

1.收到垃圾郵件和短信

由於個人郵箱信息和手機號泄漏,私人郵箱會被營銷垃圾郵件佔領,導致自己的郵件不能被及時查看,手機上也會收到營銷詐騙信息。有些移動公司還採取了另一種方式——小區短信,小區短信就是以基地作爲發送中心,向基地覆蓋區域內的移動用戶發送短信。這種發送方式可以每10分鐘發送1.5萬條。

2.不停收到騷擾電話

想必大家都接到過莫名其妙的廣告推銷電話,這是由於我們的電話號碼被泄漏,這些泄露的信息可能已經被倒手賣了好多次了。

3.冒充公安

有些不法分子冒充公安局的名義,利用被盜的個人信息減輕我們的戒備,然後說最近經常發生詐騙案件,提醒我們某個帳戶不安全,要轉帳,造成財產上的損失。

4.冒名辦卡透支欠款

不法分子可能就已經拿着我們被泄露的信息來辦理身份證,然後惡意透支信用卡,這會造成我們的信用低下,對我們將來的銀行貸款、房貸等等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

由此可見,個人信息的泄露還是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影響,超級科技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重視信息防盜,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1ca888ddceccdd60cbac125edf3033cd.png

如何防止個人信息泄露?

1.對用戶來說需要提高自身保護信息安全的防範意識,對身份證複印件、快遞面單等包含個人信息的物品進行妥善處置。

2.定期對手機和電腦進行***病毒的查殺。對手機上的App進行權限管理,對於不必要的權限索取一律拒絕。

3.不在公共場所隨意連接未知wifi,尤其是未加密的wifi熱點。連接未知的WiFi可能會在我們使用該WiFi的過程中個人信息就不知不覺地被***所竊取,尤其是未加密的WiFi,傳輸數據也是未加密的,因此極易造成信息泄露。

4. 謹慎上傳身份證照片,上傳身份證時在照片上加上表示用途的文字。

隨着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意識日漸提升,用戶越來越不願意用隱私換取便利。在平臺經濟反壟斷腳步不斷加速的當下,加強數據安全管理更是反壟斷的重要內容。這也提醒和要求相關平臺和企業順應大勢,轉變商業模式,用優質的服務來獲取用戶、贏得利潤,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光明正大地走正道,而不是繼續走違規收集、獲取、使用個人信息變現的歪門邪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