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邁入“新十年”,HAT誰更具冠軍相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2020年,雲計算進入發展的新十年,中國成爲全球雲計算增長最快的市場。阿里雲、騰訊雲、華爲雲也成爲全球雲計算排名前十的雲服務商。2020年由於疫情的催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加速擁抱雲計算,以推動自身的數字化轉型。

和十年前雲計算不爲大多數人所熟知相比,當下雲計算正進入一個黃金髮展期。無論是宏觀市場環境還是政府頂層設計,都利好雲計算的發展。隨着雲計算技術和應用的不斷成熟以及企業上雲意願強烈,雲計算將加速普惠商業。中國信通院指出,雲計算將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

HAT露崢嶸,決勝在2B端

如果從2008年中國互聯網發展進入高峯算起,雲計算在中國已有十多年的演進和發展,產業界已達成基本共識,雲計算是通往數字化轉型彼岸的必由之路。雲計算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日趨明顯。

新的應用需求、新的技術持續迭代、新的商業模式加速湧現,再加上新的不確定性,共同驅動着雲計算市場的發展,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着市場競爭格局。大約在2018年左右,很多人就在追問,中國雲計算市場的格局何時才能確定下來。當時就有業內專家認爲,至少要到2022年左右纔能有定論。

現在,我們離這個時間節點越來越近了,但中國雲計算市場依然充滿變數,因爲技術變快太快且不同技術之間的融合、協作越來越複雜;應用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業務場景越來越豐富;伴隨數字化轉型步入“深水區”,對雲計算的能力和支撐作用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這些新的要求下,各路雲服務商也使出了渾身解數,努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IDC、Gartner、Canalys等市場分析機構都會定期發佈中國雲計算市場統計報告。綜合這些數據,目前中國雲計算市場的主導力量主要包括:以阿里雲、騰訊云爲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以華爲雲等爲代表的由傳統IT解決方案提供商“跨界”而來的雲服務商;以UCloud、青雲QingCloud等爲代表的雲計算創業企業;還有就是大型電信運營商。

互聯網廠商和電信運營商先發優勢明顯,市場份額排名一直靠前。但隨着雲計算接受程度的逐步提高,更多類型廠商的湧入,市場格局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特別是大型傳統IT解決方案廠商通過轉型,不斷加大投入,慢慢提升了在雲計算市場的知名度和佔有率。從市場統計就可以看出,原來佔據TOP 5的都是互聯網廠商和電信運營商,現在華爲雲的排名持續上升,從最初前8不入,到後來進入前8、前5,現在已經晉升三甲。Canalys發佈的2020年三季度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顯示:華爲雲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達到16%,僅次於阿里雲,位居第二,而且進入2020年來已連續三個季度排名第二,地位不斷穩固。最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一切變化發生在短短3年時間裏。

都說中國雲計算市場已經進入了“下半場”,那更多是從上雲主體、技術成熟度和接受度來衡量,而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仍存在巨大變數,目前的格局可能只是一個不穩定的平衡。

大約在2011年,有報告稱,中國互聯網產業出現了寡頭壟斷現象,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各自領域佔據巨大優勢,BAT的說法從此開始流行起來。隨着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和銳意創新,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的說法浮出水面,代表了互聯網的新興勢力和發展方向。在中國雲計算市場上,一開始是以阿里云爲代表的中國雲服務商與以AWS爲代表的國際雲服務商之爭,後來逐漸演變成國內互聯網廠商與電信運營商之間分庭抗禮,再後來進入了羣雄逐鹿的局面,今天HAT(華爲雲、阿里雲、騰訊雲)領先的格局漸漸趨於明朗。

在中國雲計算髮展的進程中,互聯網廠商佔盡了先發優勢,正是它們讓公有云的概念走入“尋常百姓家”,最早讓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從公有云中獲益。也正是基於這種先發優勢,以及互聯網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的快速迭代,讓互聯網廠商一直保持了在雲計算市場佔有率上的優勢。

轉折發生在由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的過程中。消費互聯網依賴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而數據量的爆發式增長,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興起給傳統產業帶來了轉型升級的契機,更多信息被數據化並匯聚在雲端進行智能處理,從而創造出更多產業層面的商業價值和商業模式。移動互聯時代,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比翼齊飛纔是最好的結果。無論是外部市場和競爭環境的推動,還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都要求紮紮實實地進行實業創新,發展好傳統產業。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互聯網廠商的先發優勢還能延續嗎?誰又能後發先至呢?

現階段,政企客戶成了上雲的主力。傳統行業的用戶通常擁有較重的IT和應用的歷史包袱,對應用和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等要求極爲苛刻,公有云也並不是唯一或首選。在這種情況下,像華爲雲這樣擁有傳統IT解決方案提供商背景,更瞭解政企客戶的上雲痛點,以及具有多年服務政企客戶經驗的新雲服務商憑藉後發優勢,順理成章快速切入了雲計算市場。雖然其中難免會經歷轉型的陣痛,甚至是質疑,但在雲計算進入以政企上云爲核心的“下半場”時,其長期積累的產品、技術和服務企業級客戶的優勢厚積薄發,反而搶得了先機。

很明顯,2B市場將成爲雲計算市場決勝的關鍵。據估計,中國2C市場年保有量在百億元量級,而2B市場則高達萬億元級。

政企客戶在雲化的過程中,既要擁抱代表未來趨勢的雲原生應用,同時又不能拋棄原來的傳統業務,也就是“立而不破”,這對雲服務商來說是新的更嚴峻的考驗。相對來說,這卻是像華爲雲這樣有傳統IT基因的雲服務商的優勢。但是,互聯網廠商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在資本、技術、應用、合作等層面不斷向2B領域滲透,努力提升自己對傳統行業客戶的瞭解和認知,擴大市場覆蓋面。

有統計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騰訊就投資了14家2B公司,而阿里巴巴則投資了20家,以此豐富自己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企業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和經驗。2018年,騰訊雲通過內部“架構調整”,進一步推動了騰訊雲的行業能力聚合和解決方案整合。阿里雲則在工業領域加大了投入力度,致力於打造創新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從互聯網廠商的種種舉措來看,它們一方面集中各方資源,聚焦垂直領域,擴大行業覆蓋面;另一方面,努力打造場景化和定製化的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行業客戶的數字化轉型需求。

2C與2B曾是涇渭分明的兩個市場,用戶的需求、廠商的打法各不相同。但現在,2C與2B也有相互融合和借鑑的趨勢。比如2B用戶也越來越重視應用體驗,希望像互聯網企業那樣實現快速迭代。只有更準確地把握2B客戶的需求,採用更具針對性的方式方法,提供定製化的企業級的高品質服務,才能在2B市場上贏得更大份額。

企業上雲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廠商在雲計算方面的較量也不是“加速度”這麼簡單,更主要的還是考驗“後勁兒”和持續發力的能力。所以先發優勢與後發優勢都只是相對優勢,持之以恆才更重要。

混合雲和雲原生

將成爲爭奪最激烈的戰場

說到底,雲計算市場之爭是綜合實力的比拼,但是技術的創新能力和領先性首當其衝。HAT在這方面肯定是高人一籌,無論是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的提供能力,還是性能等各方面指標都遙遙領先。尤其是在引領雲計算整個行業發展方面,HAT始終挺立潮頭。

從當前雲計算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雲原生與混合雲是最大熱點。Gartner預測,2020年,90%的企業將利用混合雲對基礎設施進行管理。IBM大手筆收購紅帽旨在打造一個新的混合雲帝國。

HAT都是混合雲的堅定支持者。早在2014年,阿里雲就推出了與公共雲採用同一架構、同宗同源,也是國內首個大規模商用的全自研原生混合雲。騰訊雲在提升通用基礎雲服務的同時,也不斷推出更具服務定製化和個性化的雲服務,其中就包括混合雲服務。而華爲雲則通過爲政企客戶提供華爲雲Stack方案,重新定義混合雲,使能客戶智能升級。通過持續同步華爲雲公有云能力,從資源混合到能力融合,兼顧公有云快速創新能力和私有云的可管可控,匹配政企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實現用戶視角一朵雲。

在雲原生領域,HAT也是各出奇招。華爲雲是雲原生2.0時代的開創者和引領者,不僅發佈了“華爲云云原生2.0全景圖”,而且明確提出“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信”的16字方針,賦能企業雲原生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阿里雲也發佈了《雲原生架構白皮書》,闡述了全方位構建雲原生架構的規劃與實踐,並且更加強調容器、Serverless、大規模批處理、安全性等技術細節。騰訊雲原生產品API每日調用量已經超過100億次,擁有超過100萬的開發者,同時服務超過50萬的客戶。騰訊雲希望更好地打通雲原生在企業生產環境中大規模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從傳統應用到雲原生,只有綜合實力強、特長又突出的雲服務商纔有脫穎而出的可能。

“雲+AI”誰能融合得更好?

未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將更深度地融合,創造出新的應用場景,持續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對於雲服務商來說,誰能將雲與AI的能力合二爲一,誰將佔據主動。HAT的共同點在於,能夠將雲與AI在底層進行打通,爲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支持。

如今,HAT之間比拼的一大看點就是所謂的智能大腦。阿里雲最著名的ET大腦除了率先在杭州、蘇州等城市落地,還廣泛滲透到工業、醫療、環境等領域,旨在構建開放平臺,打造人工智能與重大產業結合的跨界開放生態體系。騰訊雲則押寶“超級大腦”,其承載平臺是“雲智天樞”人工智能服務平臺,突出強調行業屬性。騰訊雲的超級大腦將智能連接雲、邊、端與行業,旨在推動所有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華爲雲2020年重點打造的政企智能升級參考架構——智能體,已經在國內的多個城市落地,鵬城智能體、榕城智能體、蓉城智能體、洪城智能體等已聲名遠播。

在“雲+AI”方面,雲服務商不僅要比拼技術、解決方案和服務等層面的創新,更要在支持開發者方面下功夫,爲開發者提供強大算力的同時,還要提供人工智能算法和簡便、快捷的開發平臺和工具,以降低人工智能應用的門檻。這並非一日之功,靠積累更要靠持續不斷的創新。

爭冠,懸念留在最後

在“後疫情”時代,雲計算將繼續加速發展。政企上雲正步入“深水區”。不管是私有云、公有云還是混合雲,打造以雲計算技術爲核心的新一代IT基礎架構成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步。

雲計算就像是骨骼、數據就像是血液,而人工智能更像大腦,5G則是遍佈全身的神經網絡,雲、數、智、移,共同構成“新基建”的基石。“新基建”將爲雲計算的發展開闢一片廣闊天地。

中國信通院發佈的《雲計算白皮書(2020年)》顯示,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首次超過私有云,預計2020-2022年,我國雲計算市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300億元。

可以預見,我國雲計算產業將邁入一個更快增長的新階段。今天的HAT三強能否成爲最後的冠亞季軍,我們既好奇,也滿懷期待。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