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爲什麼掉隊了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百度不要用戶》這篇文章裏的大意是:百度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在2013年猛收購了一些公司來追趕對手或是時代,但都不成功,然後又開始後過來走到技術,大力發展AI,可惜,AI又是一個不是很成熟的事,需要沒有上限的投入,而且在短期內看不到盈利的事,然而整個KPI又設計在了盈利上,最後導致內部內耗嚴重,人才和管理層流失,最終離用戶越來越遠。

文章中有一個段落的標題是【做決策的是技術】,其中有話是這樣的——

在“重技術、輕運營”的百度,產品的主導權和優先權在技術手裏,產品和運營的立項話語權相對輕很多。如果是在 PC 時代,這無可厚非,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就有很大的問題。

這就是中國這個社會的價值觀了,整個社會價值觀從本質上來說是不待見技術的——平時都說技術不重要,但是當有問題出現的的時候,他們都會把問題都推到技術上

雖然我同意這篇文章中大多數觀點,但是我對“做決策的是技術造成了問題”有很大的不同意,並不是我是技術人員,我只會站在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而且,這個結論就是錯的。

要證明這個事,我們就需要找一個反例,這個反例就是Google。其實,文章中所有的因爲移動互聯網出現而對傳統互聯網造成挑戰的問題,Google其實都遇到了,然而,Google卻走了一條完全與百度不一樣的路。

當時,Facebook如日中天的時候,Google也有很多人才流失到了Facebook,而Google的所有產品線都受到了來自移動互聯網的挑戰,人們不再打開電腦了,而且把時間全部放在了手機上,於是,Google的搜索也變得麻煩了,就算Google也做了一個搜索的App,也沒人用過。Google還做了Google Plus的社交產品,最終也是以失敗告終。除此之外,還有衆多的Google產品都在移動互聯網下玩完,比如:Google Talk/Hangouts, Google Wave,Google Buzz,Google Reader……還有電商網站Google Checkout, Google Offers……如果你要看Google死掉的產品你可以看一下這個網頁 – Killed By Google ,一共200多個產品,有好多你都沒有聽說過。

另外一方面,Google和百度一樣,在雲計算方面都沒有跟上時代。百度的李彥宏,2010年03月28日,在中國IT領袖峯會上說,“雲計算不客氣一點講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可見出了戰略上的錯誤。而Google則是雲計算的倡導者,Google在雲計算上的技術造詣絕對不會任何一家公司差,但是Google走了一條很曲高和寡的路——Google App Engine,直接跨過IaaS上到PaaS,最終錯失市場,現在整合進Google Cloud Platform,提供一整套的多種形式的雲服務,尤其是其AI、大數據和數據中心的運營能力,才挽回一點面子,但還是被AWS和Azure拋在後面。而百度那邊呢,百度的“百度雲”做成了“百度網盤”。

可以看見,在過去10年,Google還是比較危險的,同樣是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所面臨的風險和危機是一樣的——流量入口開始發生轉移,導致技術架構和方案也跟着一起轉變。但是,今天的Google依然很成功,也是一個破萬億市值的公司,爲什麼呢?是不是因爲Google那邊是運營和產品做了算呢?顯然不是,如果是那樣,Google今天的結局可能和百度也會很類似。

Google 牛逼的原因有很多,人是我想重點說幾個跟開源有關的產品,實在讓人細思極恐:

  • Chrome瀏覽器。Google面對的競爭對手是微軟的IE,這個用戶入口如果失去了,Google的收入至少少一半(注:今天的天天在做慈善的Bill Gates,當年在瀏覽器市場上把Java幹得痛不欲生,最終引發反壟斷訴訟才變得開放一點)。所以,爲了要從當市場份額97%以上的IE搶市場,除了開源外,更多還是用戶體驗,安全性和性能。
  • Android 操作系統。Android 操作系統本質上是爲了對抗 Apple和Microsoft,這兩個公司在操作系統上耕耘多年,而未來的手機入口成爲必爭之地,如果Google錯失了這個陣地,那麼,Google的業務量會受到巨大的影響。所以,Google必需爭奪,而且還必需用開源來搞。試想,如果Google的Android不開源的話,今天很有可能就是Apple和Micrsoft的市場了。正因爲開源了Android,所以可以讓更多的人以Android的方式參與進來,對Apple和Microsoft形成真正的對抗。
  • Kubernetes & CNCF。很明顯,Kubernetes和後來的CNCF把雲計算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不再以資源虛擬化的雲設施,而是以應用/服務/API調度爲主的雲計算。這個真的很猛,其目的主要也是要新的形式來遏制AWS和Azure的發展,想通過Cloud Native的方式把雲計算的遊戲規則改變,從而讓GCP更好用,另外,其也是開源的。

開源並不是Google的核心文化,Google有太多的好的東西,他都不開源,Google做死的產品幾百個,但寧可放到垃圾桶裏,他們也不會開源出來。所以,Google的開源,其本質上來說,還是爲其商業邏輯服務的——爲了搶奪別人的市場,爲了後來者居上

當然,Google比百度成功的原因還不僅上面這些,上面這些只是想讓大家看到Google的思路。這些思路,很明顯都是技術的思路,不是運營的思路。Google雖然有技術,但也不是在所有的技術上都有優勢,看看人家是怎麼在自己並沒有優勢的地方搶市場的玩法,可能會對理解百度爲什麼掉隊了會有更準確的幫助。

最後,Wikipedia上有幾個和Google有關清單,可以看看。

看完這些清單,你可能會感覺到,Google 這廝也是什麼都在幹,所以,死的也很多。但這種大規模試錯的產能,並不是任何一個公司都有的。百度和Google的員工數量我在網上找了一下,只能看到2018年的數據,2018年百度有45000人,Google有98000人。人數少了一半,但是產能少了可不只一半。

另外,你再仔細看一下上面的清單,你會看得出來,Google做的這些產品和方向都有一種濃濃的技術味……而且,你會覺得,在技術上折騰,就算是失敗了,也能讓人感覺得到這家公司和團隊不會差……

與《百度不要用戶》這篇文章中所說的,百度的問題是“技術人員話語太強”,我覺得百度的問題是,不再做技術了……而公司出現了混亂的思維方式,無論是不是技術人員,誰都不會思考和做決定了……

(全文完)


關注CoolShell微信公衆賬號和微信小程序

(轉載本站文章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酷 殼 – CoolShell ,請勿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 訪問 酷殼404頁面 尋找遺失兒童。 ===——
好爛啊 有點差 湊合看看 還不錯 很精彩 (沒人打分)

Loadin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