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OS前期準備]以Systick作爲時基源+基本定時器編寫延時函數(基於STM32F407+CubeMX+HAL)

實驗緣由

和裸機開發不同,在RTOS實時操作系統中,我們需要選取一個定時器作爲單片機時基源,成爲系統“跑”起來的心跳。在這裏,選取M4內核的Systick系統定時器來保持RTOS的心跳,當然,也可以選用其他定時器作爲RTOS的心跳,目前許多官方源碼和軟件都是基於Systick系統定時器做的BSP板級支持包,爲了移植的方便,我們就老老實實選它作爲單片機的時基源。
同時問題也來了:Systick系統定時器拿去做RTOS的心跳了,原本基於Systick系統定時器的delay_us函數已經不能用了,delay_ms函數也被做成了軟件延時,精度和穩定性都下降了一些。STM32的TIM定時器那麼多,我們一般不可能全部用上,完全可以像裸機開發那樣,把TIM拿來硬件定時,做到和Systick一樣的效果。通用定時器和高級定時器功能強大,用來寫延時函數太浪費了,故本篇文章選取基本定時器TIM7(TIM6亦可)。


本篇以STM32F407VET6爲基礎進行論述。

一、什麼是晶振?晶振頻率與外設時鐘頻率?

這裏拋開那種無意義的介紹不談。單片機可以產生各種各樣的信號,但是,這些信號的產生源頭到底是誰???是它相應的時鐘源!在CubeMX的圖形化界面配置時,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單片機可以選擇自己的系統時鐘源,對它進行各種倍頻,分頻,再分支管理,分配給各個總線上的外設來達到自己的功能需求,沒有時鐘,無論哪個外設都跑不起來。外設的時鐘源來源於系統時鐘源,是其分支管理後的結果。單片機有自己的內部時鐘源,但當選擇外部時鐘來作爲自己的時鐘源時,這個角色就是晶振,說白了,晶振就是個時鐘源,與外設時鐘源不同,他是整個系統的時鐘源
倍頻和分頻,它調整的屬性正是頻率。這裏頻率的概念就是物理上頻率的概念,f=1/T,即1s鍾內進行單次操作的次數,T就是進行一次完整操作所需的時間,f越大,T就越小,意味着單片機某個外設進行單次完整操作所需的時間就越少,幹活就越快。
注意:本文所說的單位操作是指在特定外設下的運行
這和我們人體活動類似,人運動越劇烈,心跳就會越快,但人沒有心臟,就沒有生命運作的前提,更不用談運動的快慢了,所以我們常比喻晶振就是單片機的心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時鐘樹配置情況



M(兆)在數字上是指10的6次方
在瞭解上述重要概念的基礎上,Systick系統定時器和TIM定時器的運行速度取決於它最終被分配到的時鐘的頻率。Systick系統定時器掛載在AHB總線上,最終得到的時鐘頻率是在168M下進行分頻獲得的,這裏不分頻,得到的就是168M的時鐘頻率。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而TIM基本定時器掛載在APB1,是在AP1時鐘頻率下通過倍頻得到的,這裏得到了2倍的倍頻係數,最終得到84M的時鐘頻率。顯然Systick系統定時器的運行速度比基本定時器快。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二、TIM7基本定時器

1.設計思想

上文已經提到TIM7獲得的時鐘頻率是84MHz,意味着什麼?它1s可以進行單位操作84000 000次!換句話說就是延時1s需要計數84000 000次!而計數一次就是芯片的單位操作之一。如果要做1ms的延時,我們必須讓他計數84000;1us延時,只需要計數84次。
然而基本定時器計數值存儲的寄存器是低16位有效的,意味着65535以上的計數不可行,怎麼實現1ms延時?沒事,我們還可以對他進行分頻(通過PSC預分頻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假如我們把84MHz分頻8400,最終得到的就是10000Hz的頻率,那他計數一次不就是100us嗎?計數10次不就是1ms嗎?
在此強調:瞭解好外設的時鐘分配,運行機制,並進行自主的數學運算非常重要
其他種類芯片的定時器計算也是按照這個思想進行。
在計數值爲10的倍數的原則下,ms的延時函數我們採取8400分頻,計數10次來設計以1ms爲單位的毫秒延時;us的延時函數我們採取84分頻,計數1次來設計以1us爲單位的微秒延時函數。


這裏不需要使用定時器的中斷。理論上若開啓中斷,通過設計可以作爲單片機的副時基源,用來解決其他需求。但在這裏我們只是爲了解決延時函數的空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TIM初始化情況

2.代碼

                                      TIM7的初始化
void MX_TIM7_Init(void)
{
   
   
  TIM_MasterConfigTypeDef sMasterConfig = {
   
   0};

  htim7.Instance = TIM7;
  htim7.Init.Prescaler = 84-1;						/*初始化時候的分頻*/
  htim7.Init.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基本定時器只能向上計數*/
  htim7.Init.Period = 65535;							/*初始化時ARR爲65535*/
  htim7.Init.AutoReloadPreload = TIM_AUTORELOAD_PRELOAD_ENABLE;
  if (HAL_TIM_Base_Init(&htim7)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sMasterConfig.MasterOutputTrigger = TIM_TRGO_RESET;
  sMasterConfig.MasterSlaveMode = TIM_MASTERSLAVEMODE_DISABLE;
  if (HAL_TIMEx_MasterConfigSynchronization(&htim7, &sMasterConfig)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HAL_TIM_Base_Stop(&htim7);						//TIM7只在要進行延時操作的時候運行
}
                       				us延時函數
void delay_us(uint16_t us)
{
   
   
	uint16_t compare=(0XFFFF-us-5);
	
	__HAL_TIM_SET_PRESCALER(&htim7,84-1);		//重置爲84分頻
	htim7.Instance->EGR|=0x0001;				//軟件觸發更新事件,將重配的分頻值同步到影子寄存器
	__HAL_TIM_SetCounter(&htim7,compare);		//重置計數值
	
	HAL_TIM_Base_Start(&htim7);
	while(compare<0XFFFF-5)
	{
   
   
		compare=__HAL_TIM_GetCounter(&htim7);	//輪詢檢查
	}
		HAL_TIM_Base_Stop(&htim7);
}

爲什麼是賦值0XFFFF-us-5這個奇怪的數字呢?這就取決於基本定時器的計數方式了,他只能向上計數,這裏我們選擇65530(0XFFFF-5)作爲基準值,往前倒減所產生的間隔us,就是我們要延時的us時間。

                                       ms延時函數
void delay_ms(uint16_t ms)
{
   
   
	uint16_t compare=(0XFFFF-10*ms-5);
	
	__HAL_TIM_SET_PRESCALER(&htim7,8400-1);		//重置爲8400分頻
	htim7.Instance->EGR|=0x0001;				//軟件觸發更新事件,將重配的分頻值同步到影子寄存器			
	__HAL_TIM_SetCounter(&htim7,compare);		//重置計數值
	
	HAL_TIM_Base_Start(&htim7);
	
	while(compare<0XFFFF-5)
	{
   
   
		compare=__HAL_TIM_GetCounter(&htim7);	//輪詢檢查
	}
	HAL_TIM_Base_Stop(&htim7);
}

這裏同樣以65530(0XFFFF-5)作爲基準值。但要注意:在8400分頻下,計數一次是100us,計數10次纔算1ms,所以這裏我們規定以計數10次爲單位,所以這個往前倒減的間隔是10*ms;

3.那些坑~

1.爲什麼分頻比要減1?
硬件是從0開始計數的,而我們人卻習慣於從1開始計數,難免剛開始思想會轉不過來。
試想我們的要求是數10次。從1開始計,到10纔算數了10次;
如果從0開始數到10呢?就數了11次,就不滿足數10次的要求,所以要-1
2.要在TIM停止運作時再對它的寄存器值進行修改
3.何爲影子寄存器?
預分頻器寄存器 (TIMx_PSC)和自動重載寄存器 (TIMx_ARR)都是影子寄存器。
影子寄存器這個名字取得真是不好理解。我來自定義一下吧:
通俗來說,以PSC預分頻器舉例,它有一個存值寄存器,一個是生效寄存器;生效寄存器不可寫,存值寄存器可寫。生效寄存器他存的值可以立即讓硬件生效工作,而存值寄存器只是存值和供生效寄存器更新(複製過來);在調用:







__HAL_TIM_SET_PRESCALER(&htim7,8400-1);

__HAL_TIM_SET_PRESCALER(&htim7,84-1);

時,只是更改了存值寄存器的值,生效寄存器的值沒有變,所以即使用了這個函數,TIM還是沒有按照新的分頻比運作。那咋辦?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原來要產生更新事件。但更新事件怎麼產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從官方手冊可知,要麼等待他上溢,要麼軟件觸發,但是延時函數我們要即改即用,不能先用原來的分頻等他上溢後再更新,這樣造成的誤差太大了。因此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htim7.Instance->EGR|=0x0001;				//軟件觸發更新事件,將重配的分頻值同步到影子寄存器			
__HAL_TIM_SetCounter(&htim7,compare);		//重置計數值

注意:更新事件產生後CNT會自動清0,所以這兩段代碼不能調換位置。

4.演示效果

選取兩個IO進行高低電平跳轉,上下分別爲延時100us和30ms的效果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三、SysTick系統定時器

1.配置項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Serial Wire表示SW調試,如果你的下載接口是JTAG就需要更改。
時基源Timebase Source選擇SysTick.

2.CubeMX的設計思想

<1>.SysTick系統定時器概述

上文已經介紹到本例SysTick系統定時器獲得的時鐘頻率是168Mhz,與基本定時器不一樣,它向下計數,沒有預分頻器,不能自由選擇自己喜好的分頻係數;而SysTick系統定時器的重裝載寄存器LOAD和計數寄存器VAL是24位的,最大存值爲16777215。在LOAD存滿的情況下,最大每進行一次單位操作可達約0.1s。在定時器每次都從LOAD滿值計到0的情況下,根據數學計算,如果單位操作的時間只需要1us,那麼LOAD只需要存168即可;要達到單位操作時間長達1ms,LOAD需要存值168000,它小於16777215,所以存得下,對比基本定時器只有16位的有效存值,這裏就方便多了。

<2>.初始化

在HAL庫自動生成的代碼中,SysTick系統定時器的初始化是這樣的路徑:
HAL_Init()——>HAL_InitTick(形參)——>HAL_SYSTICK_Config(形參) ——>SysTick_Config(形參)
我們看SysTick_Config就一步到位。

__STATIC_INLINE uint32_t SysTick_Config(uint32_t ticks)
{
   
   
  if ((ticks - 1UL) > SysTick_LOAD_RELOAD_Msk)
  {
   
   
    return (1UL);   /* Reload value impossible */
  }

  SysTick->LOAD  = (uint32_t)(ticks - 1UL);  /* set reload register */
  NVIC_SetPriority (SysTick_IRQn, (1UL << __NVIC_PRIO_BITS) - 1UL); /* set Priority for Systick Interrupt */
  SysTick->VAL   = 0UL;      /* Load the SysTick Counter Value */
  SysTick->CTRL  = SysTick_CTRL_CLKSOURCE_Msk |
                   SysTick_CTRL_TICKINT_Msk   |
                   SysTick_CTRL_ENABLE_Msk;  /* Enable SysTick IRQ and SysTick Timer */
  return (0UL);                              /* Function successful */
}

這裏我們只關注LOAD和VAL的值,LOAD決定了他的計算週期,進而可以計算出單位操作一次所需的時間;而VAL就是當前的計數值,是我們可以操縱的量。
我們來看默認對他的配置:

SystemCoreClock=168000000; //系統時鐘頻率
uwTickFreq=1;//節拍頻率
HAL_SYSTICK_Config(SystemCoreClock / (1000U / uwTickFreq)) 

顯然通過這個函數最終傳遞給SysTick_Config的值是168000,所以CubeMX默認生成的SysTick代碼裏面設置計數週期爲1ms,uwTickFreq節拍頻率的值也會影響計數週期,但我們一般默認讓它爲1.

<3>.時基?系統心跳?

我們要選取一款定時器作爲時基源,然後用這個定時器產生時基,晶振給單片機提供了心臟,而心臟的心跳,就從時基中來。
上面這句話是不是聽得雲裏霧裏?沒事,聽我慢慢道來:

①節拍

在基本定時器中,沒有開啓中斷,只是拿來做延時函數。而SysTick系統定時器作爲時基源,與基本定時器最大的不同,就是開啓了中斷。
問題顯而易見,中斷拿來幹什麼???

/**
  * @brief This function handles System tick timer.
  */
void SysTick_Handler(void)
{
   
   
  /* USER CODE BEGIN SysTick_IRQn 0 */

  /* USER CODE END SysTick_IRQn 0 */
  HAL_IncTick();
  /* USER CODE BEGIN SysTick_IRQn 1 */

  /* USER CODE END SysTick_IRQn 1 */
}
void HAL_IncTick(void)
{
   
   
  uwTick += uwTickFreq;//uwTick是節拍變量
}

SysTick的中斷裏面對uwTick進行了以uwTickFreq爲單位的累加;一次完整的計數週期是1ms,每1ms產生一次中斷,對uwTick進行累加,可以理解爲節拍就是記錄系統到達一個計數週期次數的量,對,它是一個量;
uwTickFreq是節拍頻率,上文已經提到uwTickFreq=1,節拍uwTick累加的幅度取決於節拍頻率uwTickFreq。
普通定時器和時基源,兩者相差的,僅有一箇中斷和節拍計算
系統心跳:定時器開啓中斷,並在中斷函數裏面記錄它的節拍,節拍的值就是它心跳的次數


②節拍頻率

節拍頻率決定了系統心跳的快慢,它的含義完全可以從頻率的定義去分析

3.HAL_Delay函數

#define HAL_MAX_DELAY      0xFFFFFFFFU
void HAL_Delay(uint32_t Delay)
{
   
   
  uint32_t tickstart = HAL_GetTick();
  uint32_t wait = Delay;

  /* Add a freq to guarantee minimum wait */
  if (wait < HAL_MAX_DELAY)
  {
   
   
    wait += (uint32_t)(uwTickFreq);//若Delay=0,至少讓他延時一個節拍
  }

  while((HAL_GetTick() - tickstart) < wait)
  {
   
   
  }
}

CubeMX生成的HAL_Delay(uint32_t Delay)以實時獲取節拍來延時,所以最短延時時間就是它的計數週期,這裏爲1ms

4.試寫SysTick的us延時函數

①對比野火官方的us延時例程

static __IO u32 TimingDelay;
 
/**
  * @brief  啓動系統滴答定時器, 10us中斷一次
  * @param  無
  * @retval 無
  */
void SysTick_Init(void)
{
   
   
	/* SystemFrequency / 1000    1ms中斷一次
	 * SystemFrequency / 100000	 10us中斷一次
	 * SystemFrequency / 1000000 1us中斷一次
	 */
	if (HAL_SYSTICK_Config(SystemCoreClock / 100000))
	{
   
    
		/* Capture error */ 
		while (1);
	}
}
/**
  * @brief   us延時程序,10us爲一個單位
  * @param  
  *		@arg nTime: Delay_us( 1 ) 則實現的延時爲 1 * 10us = 10us
  * @retval  無
  */
void Delay_us(__IO u32 nTime)
{
   
    
	TimingDelay = nTime;	

	while(TimingDelay != 0);
}
/**
  * @brief  獲取節拍程序
  * @param  無
  * @retval 無
  * @attention  在 SysTick 中斷函數 SysTick_Handler()調用
  */
void TimingDelay_Decrement(void)
{
   
   
	if (TimingDelay != 0x00)
	{
   
    
		TimingDelay--;
	}
}
/**
  * @brief  中斷服務函數
  * @param  無
  * @retval 無
  * @attention  
  */
void SysTick_Handler(void)
{
   
   
	TimingDelay_Decrement();
}

野火的官方代碼設計思想和HAL庫生成的代碼設計思想並無二異,不同的只是節拍計數的情景和計數方式;野火的代碼只有在運行延時函數時才進行節拍的計數,而節拍是向下遞減的。但是這樣的設計思想容易誤導新人,下面我們理所當然地試想這樣設計ms延時函數是不是很容易?

/**
  * @brief   ms延時程序,1ms爲一個單位
  * @param  無
  * @retval  無
  */
void Delay_ms(__IO u32 nTime)
{
   
    
	while(nTime--)
	 Delay_us(100);//10*100us=1ms
}

上面的代碼是很典型的阻塞式嵌套,是非常佔用CPU的,極易出現系統“卡死”現象
因此這樣的設計思想不可取,試想:Delay_us函數要每10us運行一次,我阻塞了100次纔到此1ms.現在我還要進行嵌套阻塞,CPU在Delay_ms函數運行時間的佔比就會大大提高,其他操作經常被中斷打斷,導致其他操作的現象出不來,就是這個原因,因爲其他操作的運行時間的佔比被強制拉低了,還經常被打斷,影響到其他設備的時序初始化也不奇怪。
我們要做的,就是避免純軟件阻塞式的嵌套

②設計思想

1ms延時函數CubeMX默認生成的代碼已經幫我們實現了。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不動重裝載寄存器LOAD的值,僅通過修改計數寄存器VAL的值來達到目的。
我們類比上述基本定時器us延時函數的設計思想:168Mhz的頻率下,我們只需要讓SysTick定時器計數168次就可以達到1us的延時效果了。結合它向下計數的特性,我們把最開始獲得的VAL計數值作爲基準,在這個值的基礎上往前倒推168的正整數倍,其間隔就是實際總計數值,倍數就是用戶設置的us延時值。

③代碼

void SysTick_us(uint32_t us)
{
   
   
	uint32_t start_val,real_val,JianGe;
	start_val=SysTick->VAL;              //把最開始獲得的計數值作爲基準值
	do{
   
   
	 real_val=SysTick->VAL;				//獲取當前值
	 if(start_val>real_val)				//應對計時器提前下溢
	 {
   
   
	 	JianGe=start_val-real_val;
	 }
	 else
	 {
   
   
	   JianGe=SysTick->LOAD+start_val-real_val;
	 }
	}while(JianGe<us*168);			 //判斷是否到達間隔
} 

最後再來看看RT-Thread官方是怎麼處理us函數,思路是不是完全一樣???

void rt_hw_us_delay(rt_uint32_t us)
{
   
   
    rt_uint32_t start, now, delta, reload, us_tick;
    start = SysTick->VAL;
    reload = SysTick->LOAD;
    us_tick = SystemCoreClock / 1000000UL;
    do {
   
   
        now = SysTick->VAL;
        delta = start > now ? start - now : reload + start - now;
    } while(delta < us_tick * us);
}

④注意事項: 計時下溢

假如我們要延時5us,那麼計數間隔就是168×5,但當前計數值是168(作爲基準VAL),從168減到0只有168×1個間隔,當計數到0時VAL的值又回到了LOAD的值,這就是計時器提前下溢,那怎麼辦?
首先我們不能放棄原本已經記下168×1個間隔,在回到LOAD值的場景下,實際VAL=LOAD-168×4,這兩個間隔累加起來就是168×5;
實際間隔=基準VAL-實際VAL=168-(LOAD-168×4)=168×5-LOAD,
目標間隔=實際間隔+LOAD
在這裏可見數學運算的魅力,太直觀了!我們輕易就能知道把LOAD加上就能得到想要的間隔!
腦子瞎想沒用,一張紙一支筆就能解決你的困惑!




⑤演示效果

以下是延時30us IO口電平跳變的效果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知識小卡片

1.U,L,UL:
U:無符號型數據
L:長整型數據
UL:無符號長整型數據
例如:10UL,說明10這個值是無符號長整型
2.__IO修飾符
__IO其實就是volatile特徵修飾符。
在瞭解這個修飾符之前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 訪問寄存器比直接訪問內存快
通常編譯器會對程序進行優化,把變量(如char i)所在內存的值先存到單片機的特殊寄存器中,當程序在已知的情況發現變量的值改變時,就會把值重新更新到內部特殊寄存器中,這樣以後我們對變量的讀取就直接從寄存器讀取。
但是遇到未知的情況時,變量值發生了改變,檢測變量的函數卻無法得知,訪問的還是寄存器裏的值,也就是變量原來的“備份”,就容易出問題。而中斷函數,就屬於位置情況;RTOS中的線程,也會成爲未知情況。這時候變量就要做修飾,如 volatile char i;








/**
  * @brief   us延時程序,10us爲一個單位
  * @param  
  *		@arg nTime: Delay_us( 1 ) 則實現的延時爲 1 * 10us = 10us
  * @retval  無
  */
void Delay_us(__IO u32 nTime)
{
   
    
	TimingDelay = nTime;	

	while(TimingDelay != 0);
}
/**
  * @brief  獲取節拍程序
  * @param  無
  * @retval 無
  * @attention  在 SysTick 中斷函數 SysTick_Handler()調用
  */
void TimingDelay_Decrement(void)
{
   
   
	if (TimingDelay != 0x00)
	{
   
    
		TimingDelay--;
	}
}
/**
  * @brief  中斷服務函數
  * @param  無
  * @retval 無
  * @attention  
  */
void SysTick_Handler(void)
{
   
   
	TimingDelay_Decrement();
}

上述代碼中,TimingDelay_Decrement()函數在對TimingDelay檢測前並沒有對TimingDelay進行任何寫操作,如果不加__IO修飾,在產生中斷後,TimingDelay遞減後的值不會實時同步到Delay_us()函數中,而在另一個文件的SysTick_Handler()中斷函數,也不會知道另一個文件Delay_us()函數對TimingDelay的重新賦值,兩者都在用之前的“備份”值,產生混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