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善於提問,你會厲害很多


我曾經主導過一個公司內部小組會議,會議上,有同學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建議:

能不能從公司層面,要求大家把遇到過的問題,都記錄下來,這樣下次再有其他同事遇到同類型的問題,就不需要浪費時間二次解決了

他提出這個建議的緣由是因爲一個問題困擾了他兩天,多番溝通之後,才發現這個問題其實已經遇到過並且被解決過。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願景,如果團隊裏能夠有這樣的機制,那麼確實可以減少團隊成員的時間內耗。

可是我第一時間就否決了這個提議。

這裏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

大多數人,並不善於清晰的描述自己的問題,讓別人能夠看得懂。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懂就問,不恥下問,可是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提問。大家默認提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好像所有的問題就像「你叫什麼名字?」「城中村二路怎麼走?」一樣簡單。

而事實上,很多問題都很難。特別是我們這樣偏技術的問題。

提問,非常能體現一個人的情商是否高低。

在 SF 上,常常能看到很多註定得不到答案的提問。

不懂得如何清晰的描述自己的問題,百度/google 都不一定能找到答案,更別說羣裏的其他小夥伴能主動幫助你解決了。

其實在當今這個環境下,並不缺願意幫助你解決問題的小夥伴,缺的,是好問題。例如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人都願意來回答

所以問題是:如何提問,才能夠讓自己的問題更容易得到答案?

1

直接描述自己的問題

微信好友加多了之後,我就經常收到很多私聊,私聊的時候,他明顯是要問我什麼問題,可是呢,爲了表現得很客氣,他就不說自己有什麼問題,就問了一句

“在嗎?”

????

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開頭方式,因爲我並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這樣的問題。

難道我還能回答不在?

這樣的問題本能的讓我不知道如何應對。

我知道他設想中的對話場景應該是這樣

“在嗎?”

“在的,你有什麼事情嗎?”

“我有一個xxxxx問題,我應該怎麼解決呢”

很明顯,他傳達的含義可能一是希望我馬上回答他,二是希望我能夠花一點時間跟他有一個愉快的對話。如果還有問題,方便他進行第二個問題。

雖然我很想要在大家面前樹立一個好形象,但是其實我並不想馬上回答這樣的問題,也不想跟這樣的問題有一個愉快的對話。

所以當你問我在嗎的時候,我其實想回答的是:不在。

直接描述自己的問題,更容易得到回答的原因是:

有可能別人很忙,忙過了之後纔有時間回答你

有可能你的提問別人並不能馬上回答你,還需要查閱一些資料才能準確的回答,所以直接表達自己的訴求是給對方一點時間和空間,而不是馬上跟你來一個對話

讓回答者有一個心理準備,知道要跟你聊的內容是什麼,這是一種尊重。反之,就是不尊重

這是一種相對高效的溝通方式!

類似的低情商的問題還有:

大佬在嗎?

大佬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

使用網絡工具時,無論是技術溝通,跟陌生的人提問,還是平時跟普通/熟悉的朋友交流,在嗎?都是一個糟糕的開場白

2

縮小答案範圍

許多人在迷茫時,往往不知道如何提問題。因此在提問時,就會不由自主的問出一些答案範圍非常大的問題。

例如:“如何學好前端?”

例如:“做一個 PC 端的 Vue 項目需要學習哪些技術?”

這樣的問題,不是得不到答案,而是往往得不到正確的答案。

在羣裏很多小夥伴都願意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但大概率,都不適合你。因爲學習是一個很專業的事情,特別是技術學習,涉及到的點和麪更多。短時間的交流並不能真的解決你的問題。除非你在學習這個事情有有許多自己的理解,別人的一些小建議能夠給你提供不錯的思路讓你有所收穫。

因此我往往也不願意簡單的回答這樣複雜而龐大的問題。

如果我們把問題細化,例如如何學習 css,這個時候你就可能收穫到許多小夥伴珍藏的資料。

如果你能夠再細化一點,如何學習 flex,即使你不來羣裏問,網上也能找到一大堆資料與文章。

因此縮小答案的範圍,你更容易收穫答案。

3

使用專業術語

專業術語的作用,一是爲了形成行業壁壘。讓外行的人難以快速理解內行的門道。

另外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爲了內行的人快速理解與溝通。

因此,在溝通專業的事情時,儘量使用準確的專業術語能夠讓你的問題快速被別人所理解。

4

交代清楚問的背景

這是很多人會忽略的一個事情。

大多數人之所給給人不會提問的感覺,就是因爲不懂得在提問時,交代清楚問題的上下文。

特別是在項目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如果你無法交代清楚問題的前因後果,那麼別人大概率是無法理解你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只能猜。

專業的回答者會跟進反問你幾個問題以瞭解更多的情況。但是,很少有人有這樣的耐心,也不要期待別人有這樣的耐心去更多的瞭解你。

真正的專業回答者,都要收費,就會很有耐心,例如我

所以,沒有交代清楚背景讓回答問題的人很難受。我遇到這樣的問題,不得不耐心的再多問你幾個問題以瞭解更多的情況。

有的人,提問時連代碼截圖都不捨得多截一點。在他看來,一小段代碼,已經足夠幫助他解決問題了。

實踐中的問題,甚至需要別人調試你的代碼,才能定位到問題,因此這類問題的回答是最難的,也是最不容易得到解答的。依靠同事比羣裏求助更靠譜

5

提問前,有自己的想法和探索過程

表達出來自己的想法更容易找到與你探討的人。

大多數人,都很願意幫助有探索精神的人。當大家發現,你在這個問題上,已經做了大量的思考和探索,大家往往更樂意爲你提供一些思路,甚至手動實踐,主動查閱相關資料。

提問與回答問題,是一個交流過程,在這個交流過程中,不管是提問者和回答者,都會收穫到很多新的知識與認知。大家也願意相互討論有價值的問題。

但是有的人提問,自己沒有去尋找過答案,就直接問,沒有一點自己的思考,即使別人給你提出了思路,你也不知道這個思路到底價值如何,這樣的情況自然很難耐心的與你探討。

6

不要試圖得到最終答案

你想要的,應該只有一個思路就夠了

許多技術問題,要得到最終答案都是一件很麻煩很費時的事情。

許多人在提問時,期望得到一個最終答案,直接拿來就用,這樣的提問基本上也很難得到回答。

因此,我們在提問時,就應該有這樣的準備,我只需要一個思路就夠了。基於這樣的思路,我自己下來研究驗證,看看是不是能解決我的問題。

如果你總是期望得到一個最終的答案,你甚至可能會在羣裏跟別人吵起來,聊到相互鄙視的程度。

7

基於需求或者問題本源提問,

而不要基於自己的解決方案提問,描述問題症狀而非你的猜測

許多人提問時,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真實問題和需求。而是自己找了一個解決方案,但是這個解決方案還沒有完全解決自己的問題,於是將問題進行了抽象。

問題是如何完善解決方案。

很多情況下,你的解決方案思路可能都是錯的。如果與你探討的人,無法得知你的問題根源,往往你們會不歡而散,無法深入討論下去。

8

心態要放穩

上面的所有技巧即使我們都做到了,有的問題依然得不到答案,

這很正常。

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多,可能確實是太難了,可能大家確實這個點都在忙,可能確實問題的根源不在你描述的詞彙裏。

例如最近羣裏有個同學提問,爲什麼使用

wx.miniProgram.navigateTo 不生效,我們就只能猜測是不是 url 寫錯了。可是真實情況最後才發現,是因爲想要跳轉的 url,配置在了 tabbar 裏。在小程序的規則裏,tabbar 裏的 url 只能通過 switchTab 來跳轉。

這樣的問題很多在實踐中很多,你很難獲得幫助,只有自己去摸索才能找到答案。

當然,這類問題,身邊的同事能夠更好的幫助你。

9

注意交流過程中的態度變化

提問的交流過程一定是一個學習過程。當你把問題丟在羣裏時,我覺得心態應該是謙卑的,是來交流問題的。

有的人,在看到其他人提的解決方案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時,心態就發生了變化。在羣裏最嚴重的時候,還會因爲這個事情吵起來。

不回答你是本分,回答你是情分。

當你覺得羣裏的人,都很傲慢,或者都不願意理睬你的問題時,就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提問的方式有問題。

10

免費的諮詢,不要過多次

這個算是我自己的個人吐槽。

往往大家第一次私信請教我問題的時候,我都會耐心的給出答案。

關鍵是有的人吧,可能是覺得我確實還比較有耐心,也能比較準確的幫助你解決問題,於是對我印象大好,然後就三番五次的不停的問我問題。

次數多了,我就不得不變得面目可憎。

我也很難受,你也很難受。

所以我一般都建議,只要不是很隱私的問題,都在羣裏提問題,而不是私聊我,這樣能增加羣的活躍度,也能彼此留點好印象。

最後,雖然這是一篇帶有吐槽情緒的文章,但是如果大家能夠吸收到正確的提問方式,肯定能很快進步。你也更容易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ps

在羣裏有時候我會忍不住委婉指正不懂提問的人,告訴你你說的問題我沒聽懂,你提問的態度有問題,你問題描述不清楚。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指正你接受不了,或者會打擊你提問的熱情的話,不呆在羣裏也罷。

不過這樣之後,我敢很負責的說,我們羣裏的高手是越來越多的。很多人的成長肉眼可見。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我的Android開源之旅(openandroidxx)。
如有侵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