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路由VS硬件路由

   在生活中,我们有一句俗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关于软路由和硬件路由,有两种观点。一个是软路由完爆硬件路由,另一个是硬件路由完爆软路由。其实很多人忽略了路由器本质核心问题。无论是软路由还是硬件路由,架构都是软件系统+硬件设备的模式。换句话说,软路由也是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硬件路由也需要软件系统的支持。
         那么问题来了,软路由是如何产生的呢?要追溯软路由的发家史,有一个东西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清楚了。90年代的家庭上网是通过电话线ADSL设备,拨号上网。这种方式呢,有个问题。只有一个账号,只能一台电脑上网。如果家里有2台、3台电脑咋办?
         解决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通过电脑Windows系统自带的网络共享功能,让其他电脑一起上网。还有一种方式,会在中小型企业、网吧等地方使用。因为这种地方电脑的数量规模已经超出了家庭网络,通过Windows系统自带的网络共享功能,已经满足不了。于是乎,专门拿出一个台式电脑充当上网代理服务器,给其他的电脑代理上网。代理服务器的实现方式有很多,例如Windows server版自带的路由远程功能、Linux版的路由远程功能、还有一些国外的路由软件。
         这种代理服务器,其实就是软路由的前身。当然了,这个时候的代理服务器的功能,肯定是比不上现在软路由的功能。毕竟现在技术又发展了二三十年。
         一些大型企业,通常是不屑于采用这种代理服务器的方式。原因主要是两个,一个原因,当时的代理服务器主要是台式电脑,7*24小时的连续开机工作,外加操作系统不是正版,很容易出现死机、卡机等故障现象。硬件路由器通常不存在这种现象。另一个原因,代理服务器不支持复杂的路由协议。所以那个时候的企业级路由器主流代表就是思科,当然包含其他品牌。
         随着时代的技术发展,当初的路由器,哪怕是思科路由器,和现在的路由器相比,已经不能算同一个东西了。现在路由器无论是软件功能,还是硬件规格,远远超越了当年的路由器。
         然而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的软件功能越来越接近。让很多网络兴趣爱好者、网络管理人员、普通网络技术人员,越来越难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感觉都差不多,貌似没啥区别。这些设备或多或少涵盖了交换路由功能、防火墙功能、安全策略功能、上网行为管理功能、流控功能、认证功能等。并且软路由也带有上述的这些功能。甚至让人感觉,百来块的家庭路由器都有这些功能,所谓的几千块、几万块的企业级路由器也是这些功能。
         那么到底是软路由好呢?还是硬件路由好呢?其实回溯前面我们讲的,从架构而言,都是软件系统+硬件设备。通过后面讲的软路由发家史,我们就能理解一点。软路由与硬件路由更主要的区别是应用环境不一样,有的环境适合软路由,有的环境适合硬件路由。作为我们网络兴趣爱好者、网络管理人员、普通网络技术人员,又如何去选择呢?请关注下一篇,谢谢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