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在JavaScript中使用Class嗎?



b1159de1f2325ef7985a7bd3f4d5ce26.jpeg


看似無處不在的OOP

OOP 即 面向對象編程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毫無疑問是軟件設計和發展中的一大進步。事實上,一些編程語言如 Java 、C++ 就是基於 OOP 的核心概念 class 開發出來。

在高校的 CS 相關專業中,無論教授什麼編程語言,OOP的學習是絕對不會被落下的。

同時,OOP在業界中也的確被大量使用,尤其是的後端服務領域、桌面軟件、移動APP開發等。

因此,OOP看起來在軟件行業無處不在,在這種有點教條主義的氛圍下,很多程序員甚至以爲 class 是編程固有的概念 —— 然而並不是。

OOP 只是一套幫助開發者設計和編寫軟件的方法論,但並不代表它能解決所有領域的問題,也不是能在所有編程語言的任何場景下都適用。我們應避免陷入這種教條主義。


JavaScript中使用Class的坑

ES6 之後,JavaScript 也引入了 class 關鍵字用於聲明一個類。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樣聲明出來的類其實在底層還是使用了 JavaScript 的函數 和 原型鏈 (來模擬類的行爲)

看個例子:

class Person {
  constructor (name) {
    this.name = name
  }
  
  talk () {
    console.log(`${this.name} says hello`)
  }
}

上面的代碼在底層實現時,非常接近於

function Person (name) {
  this.name = name
}
Person.prototype.talk =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name} says hello`)
}

這邊可以注意到 talk 其實並不是一個Person類內部封裝的方法,而只是一個常規的JavaScript函數,賦值到了Person的原型上而已。因此,talk 函數裏的 this 對應的是調用時的上下文而不是定義時的上下文,這點跟 Java 和 C++ 的差別很大。

這種差異最明顯的影響是在別的對象試圖調用這個對象的talk時

const Grey = new Person('Grey')
const mockDomButton = {} // 模擬一個DOM上的按鈕對象
mockDomButton.onClick = Grey.talk; // 綁定點擊事件
mockDomButton.onClick() // 輸出的結果是 undefined says hello

上面這段模擬代碼輸出的結果並不是我們想要的。原因是 onClick 被調用時,其實是 talk 函數在執行,且talk 函數的this 指向的是 mockDomButton 而不是 Grey ,mockDomButton 並沒有 name 屬性於是 輸出了 undefined says hello


這種“特殊”的表現讓很多 JavaScript 新手感到頭疼,尤其是那些從 Java 或者 C++ 背景過來的新手前端程序員。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當然是有的,先介紹兩個仍然使用 class 的方案

方案一

使用函數的 bind 方法

bind()方法創建一個新的函數,在 bind()被調用時,這個新函數的 this被指定爲 bind()的第一個參數

修改 Person.js 文件如下

class Person {
  constructor (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talk = this.talk.bind(this); // 在構造器裏顯式調用 bind 函數綁定 this
  }

  talk () {
    console.log(`${this.name} says hello`)
  }
}

再次運行上面的測試代碼,這次的輸出就是正確的了 —— Grey says hello

這種方案的缺點就是需要繁瑣地寫這種 bind 方法調用語句,當這個類的方法很多時,會顯得構造器非常臃腫,降低可讀性和編碼效率如

5148a5977f3fa4c6da9d9992bfc8da5c.jpeg

方案二

使用類屬性+箭頭函數的方式來定義方法

class Person {
  constructor(name) {
    this.name = name
  }

  talk = () => {
    console.log(`${this.name} says hello`)
  }
}

這種語法是 ES2017 才引入的,它等效於

class Person {
  constructor(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talk = () => {
      console.log(`${this.name} says hello`)
    }
  }
}

運行測試代碼,依然能成功輸出 Grey says hello

但是,這種方案也有缺點 —— 由於它等效於函數定義放在了構造器內,所以

一、這個方法不在原型鏈上,即 Person.prototype.talk 的值是undefined ,所以這個類的子類並不能使用 super.talk() 調用到父類這個方法,所以下面這段代碼會報錯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talk = () => {
    super.talk(); // 報錯
    console.log("student talk hi");
  }
}

const student = new Student('Tom');
student.talk();


二、每次創建一個 Person 實例都會創建一個 talk 函數,造成性能浪費 (僅僅是用來與方案一對比)

const Grey = new Person('Grey')
const Tom = new Person('Tom')
console.log(Grey.talk === Tom.talk); //  輸出 false



在 JavaScript 中使用類居然有上面這麼多坑,那何不試試其他方案?

首先,我們回到源頭想想什麼是類,我們想利用類達到什麼目的:

大多數時候,我們定義的類 其實是 創建對象的藍圖(模板) —— 我們先規劃好一個類的模樣,之後通過 new 的方式創建出許許多多的對象,每個對象都符合我們想要的格式(即屬性,方法)

在 JavaScript 中,我們還有其他方案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工廠函數(factory functions)

const PersonFactory = (name) => {
  return {
    talk: () => {
      console.log(`${name} says Hello`)
    }
  }
}

PersonFactory 是個簡單的工廠函數,它返回一個對象,這個對象擁有一個 talk 方法

(p.s. 我更新了一下代碼,看起來可讀性更高一點,想看原版代碼的可以查看歷史記錄

const Grey = PersonFactory('Grey'); // 使用工廠函數生成對象
const mockDomButton = {} // 模擬一個DOM上的按鈕對象
mockDomButton.onClick = Grey.talk; // 綁定點擊事件
mockDomButton.onClick() // 輸出的結果是 Grey says Hello

由於JavaScript的閉包特性,name已經被封裝在了函數裏,所以上面的測試代碼可以正常運作。而且更讚的是,這個方案中,name甚至自動成爲了私有的變量,不怕被更改(上面的那些 class 方案裏 name 都可以被公共訪問的)

而且相比之下,工廠函數的代碼更簡潔易讀,也不需要考慮 this 的繁瑣問題。

因此,如果只是爲了給對象創建繪製藍圖(模板),工廠函數是比類更合適的方案


繼承

類的另一個特徵是繼承機制,子類可以繼承(分享)來自父類的屬性和方法。

如果僅僅是共享屬性和方法,使用組合(composition)也可以很容易實現

const Workable = {
  inOffice: true
}
const WorkablePersonFactory = (name) => (
  Object.assign(
    {},
    Workable,
    PersonFactory(name)
  )
)
// 或者
const WorkablePersonFactory = (name) => (
    {
     ... Workable,
     ...PersonFactory(name),
    }
)

上面的代碼意圖十分明顯,可讀性很高,這也是組合模式的一個優點。


當然,對於某些更復雜的類使用場景,工廠函數並不能替代類。


關注代碼表達性而不是死守教條主義

在 JavaScript 的現實場景中,尤其是前端代碼,我們很少真正用到類繼承,大多數時候,工廠函數就能完成我們的目標。

以React爲例,官方這幾年推崇 Hooks 的意圖也很明顯 —— 擺脫JavaScript class 帶來的複雜性,擁抱函數式風格。

由於 JavaScript 實現的特殊性,在 JavaScript 應用中使用 class 對於一些程序員來說有許多坑,於此同時,大多數場景下其他替代方案如 工廠函數 可能更契合JavaScript的特性,反而帶來更好的效果。

當然,並不是一杆子打死 JavaScript 的 class,在一些特別適合 OOP 的場景中,依然鼓勵使用 class 


總之,不要被教條主義所束縛,牢記編寫程序最重要的兩點是:

  1. 真正將需求轉化成了代碼
  2. 寫出可讀的,容易維護的,方便理解的代碼



個人體驗

在我的工作負責的幾個項目中,其中一個Nodejs項目,我發現了大量的不必要的 class ,在constructor中充斥着大量的 bind 語句,而且這些 class 的方法之間並沒有太多關係,很多class也沒有內部狀態;更像是爲了聲明這些函數是屬於同一個模塊而已 —— 也就是說根本不必要以 class 的形式組織代碼。

於是,在日常任務完成之餘,我就花了點時間,把這些class方法全部重構成普通的 function,再利用 ES6 module 的形式重新組織這些代碼。現在這些代碼乾淨、清晰了很多。

(關於 Nodejs 的 module 以及如何在 Nodejs 中使用 ES6 module,歡迎閱讀我的另一篇文章 )

FreewheelLee:[搬運] JavaScript 模塊化:CommonJS vs AMD vs ES6zhuanlan.zhihu.com




沒想到這篇文章有這麼高的閱讀量,以及部分爭議。統一回復一下吧。


本文的討論的場景主要是基於業務開發的上下文,不包括底層庫、工具庫開發等場景。


1. bind 以外的其他方案

感謝 

@賀師俊

 大佬的提醒


class fields或者autobind decorator都有很多問題,而且這兩者還不是最終標準,建議不要用

讀者們可以參考


2. 關於 工廠函數 的舉例

首先這個例子主要是針對這種場景 ——在 JavaScript 給創建某類對象定製一個標準,以便可以用這個 模板 創建許多對象

這個例子的確還不夠亮眼,那我再舉個更實際的例子吧

function httpClientFactory(baseUrl) {
  return {
    baseUrl: baseUrl,
    listUsers: () => {
      return axios.get(`${baseUrl}/users`)
    },
    getUser: (id) => {
      return axios.get(`${baseUrl}/users/${id}`)
    },
    createUser: (user) => {
      return axios.post(`${baseUrl}/users`, user);
    },
    listBooks: () => {
      return axios.get(`${baseUrl}/books`)
    },
    getBook: (bookName) => {
      return axios.get(`${baseUrl}/books/${bookName}`)
    },
    createBook: (book) => {
      return axios.post(`${baseUrl}/books`, book)
    }
  }
}

const httpClient = httpClientFactory("https://your-endpoints/api");
httpClient.getUser("123");
httpClient.getBook("JavaScript Is Interesting");
console.log("The httpClient's baseUrl is " + httpClient.baseUrl);

對比

class HttpClient {
  constructor(baseUrl) {
    this.baseUrl = baseUrl;
    this.listUsers = this.listUsers.bind(this);
    this.getUser = this.getUser.bind(this);
    this.createUser = this.createUser.bind(this);
    this.listBooks = this.listBooks.bind(this);
    this.getBook = this.listUsers.bind(this);
    this.createBook = this.createBook.bind(this);
  }

  listUsers() {
    return axios.get(`${this.baseUrl}/users`)
  }

  getUser(id) {
    return axios.get(`${this.baseUrl}/users/${id}`)
  }

  createUser(user) {
    return axios.post(`${this.baseUrl}/users`, user);
  }

  listBooks() {
    return axios.get(`${this.baseUrl}/books`)
  }

  getBook(bookName) {
    return axios.get(`${this.baseUrl}/books/${bookName}`)
  }

  createBook(book) {
    return axios.post(`${this.baseUrl}/books`, book)
  }
}

const httpClient = new HttpClient("https://your-endpoints/api");
httpClient.getUser("123");
httpClient.getBook("JavaScript Is Interesting");
console.log("The httpClient's baseUrl is " + httpClient.baseUrl);

感受一下代碼的整潔程度

(彩蛋:bind 語句複製粘貼導致的bug你們發現了嗎?)


3. 注意使用 class 的初衷

太多開發者一上來就寫個class的原因通常是因爲 他/她 是從OOP背景過來的 —— 在Java,你不能光禿禿地定義一個常量,一個函數或者一個表達式,你得先有個類,然後在類裏定義一個靜態不可變的屬性 (public static final 三連) 才能產生一個常量,類似的,也只能在類裏定義一個(靜態或者非靜態)的方法才能讓函數有容身之地 (爲了防槓,我謹慎加一條 —— Java 8 的 functional interface 開始可以讓函數單獨出來走兩步了,但前提還是要有interface)

如果你想好好寫 native JavaScript,那麼你通常不需要一個類

// xxx.js
import _ from 'lodash';

export const BOOK_NAME_PREFIX = "JS_"; // 定義常量
export const DEFAULT_USER_AGE = 18;

export const convertVarToObject = function (v) { // 定義一個工具方法,將傳入的值包裝返回一個對象
  // ...
}

const privateSecret = "zhimakaimen"; // 不export的常量自然變成模塊私有的

function privateFunc(){  // 同樣可以定義模塊私有的函數
   // ... 
}

export default {  // 可以export出自定義的對象(包含自定義的屬性)
   render: xxx,  
   property: yyy,
}

直接在 js module 裏定義常量、函數,然後 export 出來給其他模塊用,這麼簡單直接不香嗎?(js module 裏也可以定義私有的變量、常量、函數等)

再次推薦閱讀 這篇文章,好好理解 js 模塊,別再像 Java 那樣只用 class 來組織所有代碼了。

FreewheelLee:[搬運] JavaScript 模塊化:CommonJS vs AMD vs ES6zhuanlan.zhihu.com



4. 使用 class 的心智負擔

業務代碼中,現在大家寫 JavaScript class 相信已經不會再直接訪問 prototype 了,而是使用 class 關鍵字 —— 而 class 關鍵字的底層實現仍然是 prototype,仍然要考慮 this 的複雜性,在複雜的繼承場景中甚至仍然得理解 prototype chaining

也就是說,一個新手接觸/維護一個由大量類構成的項目時,他要麼趕緊精通理解JavaScript class,要麼就很可能掉進坑裏。

我在個人體驗裏談到的那個Nodejs項目,實習生新增一個方法後忘記加bind語句,然後程序一直報錯 ReferenceError: XXX is not defined, 他一頭霧水 —— ”明明方法定義就在那兒啊!“

當然這是因爲實習生的基礎問題,他需要更多學習歷練,但話說回來這樣的心智負擔真的有必要嗎?爲什麼不讓程序更簡單明瞭一點?僅僅是爲了讓代碼看起來更 OOP 嗎?

這個油管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lw4EPhLiQ (有條件的讀者可以看看) 裏說 在 JavaScript添加 class 關鍵字 就好像

giving clean needles to meth addicts

給(xi du的)癮君子送來一些乾淨的針頭 (太犀利了!)(有誇張成分 狗頭護體)

簡單來說,JavaScript 並不擅長玩 OOP class 這一套,它有自己非常擅長且自然而然的風格(函數式),如果你想好好學 JavaScript 且正宗地用好 JavaScript ,我個人十分建議,把你花在 JavaScript OOP上的時間用來先搞清楚 JavaScript function 和 閉包 (React 開發者學好 Hooks)—— 然後再去學 class、prototype 等知識

牢記JavaScript的一個特性 —— Functions are first-class in JavaScript 函數是一等公民


5. 工廠函數會每次都重複生成函數(影響性能)嗎?

可以參考這個回答

brambles:現代瀏覽器生成一個 JS 函數的開銷多大?React hooks 的設計頻繁生成新函數對性能有影響嗎?www.zhihu.com圖標

另外,可以簡單回想一下,在我們日常業務開發中,真的有需要創建那麼多類對象嗎?

你寫的類裏被 new 過幾次? 真的每次 new 都有必要嗎?如果沒有,往上看第 3 點。



6. 

@賀師俊

 賀大提到另一個點


class具有更高的聲明性和靜態可分析性,也跟platform api更爲一致,同時在現代引擎裏也有更好的優化

感謝賀大的指出,底層庫的開發我本人經歷不多,目前接觸更多是還是業務代碼爲主。

至於引擎的代碼優化,我持保留意見,之前在研究React Hooks的時候,不記得在哪看到過React的官方開發者認爲在未來 Functional Component 的優化有比 Class Component 更好的趨勢(原句和原文我暫時找不到了,找到了再補充回來,有讀者看到過也可以評論給我,謝謝) —— 更新:找到了 https://zh-hans.reactjs.org/docs/hooks-intro.html#classes-confuse-both-people-and-machines




後記

挺意外這篇文章有這麼大的關注度,多謝大家的支持和討論。

其實我個人還是有點耿耿於懷的,雖然文章整體表達了我的觀點,但感覺並沒有完全把 JavaScript class 的所有坑介紹清楚(僅提了比較常見的 bind 問題),其實還有 prototype 的機制差異、prototype chain 等問題,但是限於篇幅就沒寫出來。

接下來我會繼續寫一篇後續的相關的文章,接着討論 JavaScript 和 OOP 碰撞的另一簇火花 —— 原來不使用 class ,JavaScript 依然能借鑑前人OOP的最佳實踐和經驗!

文章出爐了!歡迎閱讀 :

FreewheelLee:什麼?JavaScript不用class也能實現設計模式!zhuanlan.zhihu.com



參考鏈接: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Statements/class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Closures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Function/bind

https://medium.com/@vapurrmaid/should-you-use-classes-in-javascript-82f3b3df6195

https://medium.com/@charpeni/arrow-functions-in-class-properties-might-not-be-as-great-as-we-think-3b3551c440b1

https://www.toptal.com/javascript/es6-class-chaos-keeps-js-developer-up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