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成爲你自己

尼采說:“成爲你自己。”我深刻反思了這句話,自以及我自己,心中不免慚愧萬分,我離我自己到底有多遠?要回答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得回到那個初始的問題:“我是誰。”我認識自己嗎?如果我不認識自己,我怎麼可能成爲我自己呢?

我們從來不缺乏哲學思維,從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向別人發出“這是什麼?爲什麼?”的問號,那時的我們就已經進入了哲學的世界。只是後來,我們的的哲學思維被習以爲常,被不值一提給攔截了,從此我們活在了表面的現象裏。也從此我們離哲學的世界越來越遠,最終我們遠離了自己,遠離了那個關於自我的精神園地。隨波逐流地捲入了世俗的人海之中,無意識地被世俗文化囚禁着,無意識地被世俗文化驅使着前行,漸行漸遠。我甚至看不到痛苦的哀嚎,每個人都追尋着世俗編織的幸福假象。

然後,從無意識的前行變成有意識的放縱,這是文化的力量,當世俗掌控這世界足夠長時間時,文化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形成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鉗制人思想的力量,除了天才,恐怕無一倖免了。

很顯然,面對這樣複雜的世俗文化鎖鏈,迷失自己已經成爲了不爭的事實。認識自己成爲了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瑪峯,或者已經漸漸被人遺忘。人們用各種面具套牢自己,以免露出陌生的自己,並且盡然讓自己成爲世俗共識的樣子,誰都不願意展現那渴望而不可得的獨一無二的自己。就如尼采所說的,“他們害怕鄰人異樣和仇視的眼光。”他們被世俗馴化成了一隻懶惰和怯弱的可憐蟲。

這就是爲什麼人類歷經幾千年之後,那個看似簡單的人類命題始終無法實現,即“認識自己。”按照康德的哲學觀點,即人類無法認識自己和世界的本質來講,也許這個目標永遠也無法實現。但是我不這麼認爲,人類的一切努力,包括一切天才和偉人都致力於爲認識自己而努力,叔本華和尼采在這方面就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方向。我保持樂觀的態度,人類的終極使命就是成爲自己,而且一定會實現。人只有追求形而上的存在纔會有意義。

上面所闡述的不僅僅只是一種對認識自己的希望,也是認識自己是完全可能的,是現實的,只是人在世俗的囚禁當中失去了認識自己的勇氣和力量,但是總有天才般的人物挺身而出,承擔起這份擔當和義務,雖然是一份痛苦的擔當,但只要承擔了,就必然碩果累累。

因此,讓我這個渴望踏上這條路的人找到了一點點方向。我是在走進認識自己的路口,或許已經在路上,從某種程度上講,我或許只有一點點對自己的理解,上文提到人的終極使命是成爲自己。作爲一個具有鮮活生命體驗的人來說,我可能要辯證地看待這句話。認識你自己和成爲你自己看似是兩件事,其實就是一件事而已。認識你自己的同時也就成爲了你自己,只要你有具有認識自己的意志存在,只要你是真誠的,它們是同時表達出來的。當然,意志存在和真誠並不是條件,而是互爲前提的。

因此,當我們迫切地想認識自己和成爲自己的時候,我們同時也必須是簡單的,真誠的。

放下所有的世俗面具,脫下所有的僞裝,人生如戲,但終究不是戲,把人生比作戲,那演技和麪具就不可避免。戲是什麼,是把所有人的人生中生活的精彩與不堪瞬間濃縮而成的片段,那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必然是平淡無奇的累積,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真實的自己,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生命體驗。這纔有可能認識自己和成爲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