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那只鸭子

诗曰:

半边坛子碳炉烧,

鸭肉香酥栗色撩。

更有黄姜增辣素,

绵长五味把魂销。

红泥小火炉上面烤着的不是绿蚁新醅酒,而是一份靓丽的鸭肉,就着半坛底部的浓汤,饱吸热量和汤汁,鸭肉特有的味道随着炭火的升温慢慢沁将出来。老远的,就闻得到鸭肉的香,像进入茅台镇可以嗅到酒的酱香一样,空气中都散发着鸭香的分子。

夹一块鸭肉,在半汤半汁中稍加浸染,送入嘴中咀嚼,一口缠绵让人品出久违的烟火气息。


说起龙山县,大家可能不一定清楚。

但是,知道《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也就大概知道是哪里了。

这是位于湖南湘西自治州北面的一个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聚集区。

一条酉水河将湖南龙山县与湖北省来凤县分开,而大大小小的桥梁和民间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将两个省的两个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两岸的居民可以随时随地的到对方去品尝美食,甚至到对方去安家落户和工作。没有桥梁的时代,豌豆角小船就是两岸人民交往的载体,就像沈从文笔下湘西的故乡边城一样。

在湖南的,在湖北住。

在湖北的,在湖南住。

湖北的来凤,湖南的龙山,重庆的酉阳都在这一块山水相连,一脚踏三县,一船载两省。

这是中国最近的两个县城,说到底,他们已经变成了同一个城市。有人说叫龙凤市,也有人说叫来龙二县。


沫沫鸭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个区域性的美食品牌。

不论在龙山,还是在来凤,两个县城都有很多鸭铺。

有人说,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离开南京。那是说的南京人对盐水鸭的喜爱。

在龙山和来凤,鸭子恐怕也难得轻松离开这片土地,哪怕长着翅膀。

但是,同是鸭铺,万千不同。

大同小异其实是大不同。

不然,没法解释林林总总的鸭铺为什么有的门庭若市,叫号等坐,有的门可罗雀,经常转让。

追捧者远远不止我们这批吃货。慕名而来的美食爱好者常常直接打卡这个地方。

所以,不提前预订,你恐怕得等些时候。

但是面对各种鸭铺和街招,稍有不慎,便误入歧途。

其实,世界上没有两只相同的鸭子,如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那么是什么吸引了我们这些人呢?

当然是鸭子,但又不全是鸭子。

多年前,有朋友就热情的告诉我,一定要去尝尝龙山那边的麻鸭。

这次,我们先打电话预订了包间,结果耽误了一会儿,老板回话让我们等会再去。我们急不可耐,早早驱车过去。看准沫沫鸭铺的停车场,选好地方停好车,找到老板娘,漂亮的老板娘让我们边烤火边等“一杆杆”(一会儿)。

我们便围在炭火盆边,玩着手机,静待佳音。

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可以进餐了。

包房是下面这个样子的。创意来着土家族传统舞蹈毛古斯,一种年代久远,及至原始的感觉。

这里的消费是可以选择套餐制。人均消费就是四五十元。我们点了一份坛坛鸭,一份“大骨炖角角鱼”。其余配菜,老板安排。

这份“角角鱼”,其实就是黄辣丁或者叫黄姑头鱼。用猪大骨熬制的浓汤,加上香煎黄姑鱼和两个荷包蛋,汤浓色金,味道也是很霸道的。

配菜有清蒸扣肉,萝卜干丁,炒豆渣等,还有直接下到坛坛鸭里面都鸭杂和豆筋,都是上乘的材料。

值得称道的锅巴饭,也能让人解馋。

我问为什么起名沫沫,原来老板的小名叫沫沫。老板主要在厨房把关,老板娘主要在餐厅招呼客人。夫妻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坛坛鸭具体的制作方法应该是人家的商业秘密。

老板娘告诉我是挑选河边农家喂养的本地麻鸭,菜子油烧到最高温度放鸭肉,不停地翻炒,再加入家常调料。翻炒的同时还要注意火候,不是一味的大火,炒至金黄就要扯小火,最后加上他们家秘制的配方,慢火收汁既成。

由于要炒个把小时,所以,一般是早早炒好备用。客人到后装入半边坛子就上桌,因此上菜速度也比较快。

返程路上,我在想,一个成功的餐厅不是偶然的,那里面积聚了说不清道不明但分明可以感觉到的很多元素。

味道为王。菜品始终是核心技术。

其次便是优美的环境,实惠的价格,良好的服务,方便的停车等等等等。

还有那一盆炭火,在这个凛冽的冬天,必须是一个聚客留人的因素。

想这么多干嘛?味蕾可以总括一切,舌尖能够记住所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