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更好的人生,我更愿意待在“舒适区”

早晨,随意翻看朋友圈,看到类似于对“原生家庭”的控诉,似乎妈妈不会养孩子,就不配活在这个世上。我愣了,这不就是我之前的调调啊,但是,那一刻,我突然就对这种话语不感冒了,我对自己之前固守的信念不攻自破。我感觉自己从一个层次跃迁到另一个层次,这种感觉挺美的。

妈妈会不会养孩子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主观的事情,而且发言权只在自己的子女。子女断定父母合不合格,也是很主观的事情。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具备成长型心态,是否愿意自我负责和自我成长。如果孩子就是上述的人,无论父母是怎样的不堪,孩子都会看到变更好的资源,做到自卑与超越,达到人生的逆袭。如果我们沉浸于批判原生家庭的怪圈中,我们就是没有做好准备为自己负责,我们还未长大,还只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而已。

人生最大的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据说,婴孩从娘胎里就在做着选择。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理解也会千差万别。

当我跳出这个圈子,再看这件事,我感觉轻松了好多。当然,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同,经历的路线也不同。也允许自己所处的状态,同时,一定要想明白的是:这辈子我为谁而活?

当我们在哪个层次,就会选择性接收哪个层次的信息。即使有人在你耳边不断的提醒,在你眼前不停的转动,你对那一块没有觉察,你就是装聋作哑进不去。比如谈到理财,大概十年前我就买过类似的课,理智告诉我良好的理财能力会助力我的生活。可是,我内心就是排斥,就是不去学,买的课程和书籍被我束之高阁。我内心怨恨自己不够有钱,这点钱财理不理财又有何意义。或许这是我财富不能攀升的一个梗,但是,我就是明知不做啊。我与金钱的关系是我必须好好梳理的事情,理不理财是表象。

所以说,有时候我非常清晰什么是对自己好的,如果怎样就会有巨大突破,可是,我就是不愿面对真相,非要绕过“真相”去用别的方式慰藉自我,有时候,这种方式令自己很苦,这种苦又是自己的“舒适区”。

每个人的防御机制不同,大家当下的选择,需求大概是让自己眼下好受些,这种好受有习惯使然。活着本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改变更是。所以说,下次看到我觉得不理解,无法接受的事情,我会尽量保持宽容。那是你当下的需求,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标准,允许自己在睡梦中多待会,这和对错好坏能力水平真没关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