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千万的风景,终不及心底那一抹浓浓的年味

几年前, 曾经在央视看见一则广告,family(家)是这样写的: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随画面的流转,父亲逐渐弯腰驼背,母亲开始步履蹒跚,那个站在中间的我便要伸展开长长的双臂,呵护父母,给父亲以贴心的拐杖,让他有一个依靠的肩膀,为母亲撑把伞遮蔽盛夏的骄阳。

有父母的地方才称之为家,有家的地方才有浓浓的年味。


作家老舍回忆北京过年“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如此谚语,足见对于过年的期许,第一便是有许多好吃的。

所以,我们的年夜,满屋便会洋溢着新醅酒的醇香。灯下,升腾的雾气也弥漫着饭菜的清香,厨房还不断传出“呲呲啦啦”锅碗瓢盆声乐的交响。

桌上有一堆好吃的糖果,花生、杏仁、瓜子,小核桃,开心果……餐厅一桌丰盛的菜肴,鸡、鸭、鱼、虾,还有刚蒸出笼的小老鼠、小桃子般的各式蒸饺一起喜迎新春的来到。

寒冷的季节,温暖的场面,似乎总能给人带来好的食欲,以至于每到过年这个时节,总觉衣带渐窄,而终不悔。

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吃之外,过年玩的趣事最大莫过于放烟花了。


平底一声惊雷,空中五彩缤纷。除夕之夜,小孩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爆竹,争相点燃引线,然后兔子似的逃离,随即,烟花便在天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给新年的钟声又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夜色清澄澄透着淡蓝,节日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大自然的空气里弥漫着幸福和烟花的味道。

大年初一清晨,家中年幼的小侄,从头到脚焕然一新,兴高采烈地给爷爷奶奶作揖拜年,然后拿着压岁钱,不忘来到我的身边看看我,暖心道“姑姑,你怎么不穿新衣服?” “我长大给你买新衣服!”

说话时使劲眨巴了两下眼睛,好像在刻意的眨眼间自己便已经长大。而我必俯身回应他一个小小的红包,对他们来说,最高兴的事,就是穿新衣、放鞭炮。

看着他欢天喜地的和小伙伴一起出门的背影,想起我们年幼的那时,是数着彩色的玻璃糖纸,悠悠度过的。


过年的社火必不可少。窗外锣鼓喧天,社火队最前面在舞龙耍狮、中间的在扭秧歌,后面的在踩高跷,他们着彩衣,唱高歌,手舞之,足蹈之,热闹非凡。

房间内兄弟姊妹们围坐在父母身边,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家人们也会坐在桌边玩麻将,每人的身后,不乏有若干参谋者,指指点点七嘴八舌,赢了的乐不可支,输了的喜不自禁,不为输赢,只为大家欢聚的好心情。

这样合家欢乐、祥和温馨的年味,一直都是经年留在我心里最深最暖的惬意。无论奔波颠簸,无论风霜雪雨,生命中最宝贵的不是狂欢,不是金钱,而是浓浓的亲情。

至此,我们都静对着时光的辗转,说笑成全。心灵的味蕾,也在专心致志的相伴中品尝着亲情的味道。

时钟“嘀嗒嘀嗒”着一圈又一圈旋转,又一个新春已快到我们的面前。已经有鞭炮的碎纸屑如盛开的梅花般散落,装点着洁白的田野和雪地。

总有一种向往,让我们心存温暖;总有一段心情,让我们常常怀恋:看过千万的风景,也比不上过年的美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