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狠了!被1000塊錢,坑到差點失業…

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是什麼?

我認爲是:丟失底線。

有些事哪怕看似微不足道,都足以將你辛苦打拼而來的成果付之一炬。

01

前幾天和朋友閒聊時,她提及上司由於收了供應商的購物卡,被管理層得知後險些按照行賄論處,之前公司就曾有因此開除過員工。

幾次會議討論下來,最後取消了上司今後3年的晉升資格,同時要求退回購物卡。

朋友覺得上司挺冤的,一來,供應商與他認識多年,二來,購物卡金額就1000塊,供應商說上次在上司那拿了幾包茶葉,剛好臨近節日,就送張購物卡表達心意。

實際上,這不叫“冤”,而是缺乏底線意識。一旦踩了紅線,就是高風險行爲。

劉潤曾在文章中分享了一件他在微軟工作時的事。

有一次他和同事去見某市長,他們準備了一個鍵盤作爲禮物。微軟有個規定:一年之內,不能送給某個固定客戶累計加在一起超過50美元的東西。

否則,就是行賄。

偏偏那個鍵盤在有的商店售價超過50美元,有的商店不到50美元,他們在去見市長的路上不斷打電話詢問公司法務部,到底能不能送。

直到討論後法務部批准,他們纔敢送出鍵盤。

你可能覺得,多大點兒事呀?這麼小題大做有必要麼?

這麼說吧,踩底線這事不分大小。

能力不強可以想辦法提高,資源有限可以想辦法拓展,可品性出了問題,往往就成爲終身污點,瞬間敗光信任值。

02

再說點兒更實在的。

不知道你發現沒,守住底線或規則,通常是最簡單、最穩妥的處理方式。

房地產大佬馮侖講過一個關於“熟人關係”的故事。

你開車違規了,闖紅燈了,被警察攔住。一看對方是熟人,他說:“ 大哥,你怎麼在這兒!”你說:“剛纔沒看見紅燈,打了一個盹兒。”

對方說:“沒事兒,過去吧。”

你想到省了50塊罰款,開心地說:兄弟,改天一塊兒喫個飯。

第二次路過這裏,你又違規了,一看又是這哥兒們。

你熟練地說:又是你當班啊?改日喝酒。

因爲已經麻煩人家兩次了,你會找理由請他喫飯好還這個人情。喫完後,你多問了句:“最近弟妹忙什麼呢?”

人家說,別提了,沒工作在家呢,要不上你那找點兒活幹?能開點錢開點錢,別讓她在家待着。

你一口答應。

過兩天警察的媳婦來上班了,怎麼開工資呢?工資加其他雜支差不多要2000塊錢,每個月支付。

過了幾天,對方打電話吐槽:你要好好管管屬下啊,不能老欺負我老婆,她不就是沒上大學嘛。

好吧,你只好想辦法讓大家都知道她老公是你哥們。

而這時你可能已經不開車,也不可能違章了。

同時你也對警察媳婦不耐煩了,對哥們說:“弟妹在這兒不舒服,乾脆讓她回家。這樣吧,她不用上班,我每月給她開1200,一年給她發24000。”

回頭想想,如果當初你老老實實按照規則交了50塊罰款,就不會有後續這麼多麻煩。

當然,道理誰都懂,可眼前的好處總是格外香,於是忽略了未來可能要爲此付出的巨大代價。

不少人覺得在日常中、社交中、競爭中,沒底線的人更容易撈到好處啊,尊重規則的人總是喫虧。

我想說兩點:

第一,沒撈到額外的好處,這不叫喫虧,而是本就該如此。

第二,沒底線的人時常更容易贏。但,然後呢?

他會被更沒底線的人打趴。

03

去年初疫情爆發,有一則新聞給臨公子留下很深印象。

一批口罩物資從雲南運往各地,被雲南大理州下轄的大理市以“緊急徵用”的方式扣留。幾天後,雲南省紀委監委官方網站通報:

將大理市委書記免職,另有8名責任人被問責。

坦白說,疫情發生以來,不少被人們稱讚的“硬核”舉動其實都有些破壞規則的味道,強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隨意打砸,理由大致是:非常時期非常手段,不用過於拘泥法律。

大理市強扣口罩事件剛發生時,一些人還對此表示支持:

“人家又沒貪污受賄,扣留口罩也是給老百姓用,這也是愛民的體現嘛。”

可一到非常時期就能被忽略的法律,怎麼能算法律?

恐慌時,人容易突破底線,可你想想:假如越來越多的人都做出破壞規則的事情,結局是什麼?只會是喪失了整體的行爲規則,對社會穩定性的破壞遠大於恐慌本身。

底線,是良性循環的前提。

大到社會,小到企業,都是如此。

想要健康長遠地發展,必須要毫不客氣地遏制觸犯紅線的行爲。

“中供鐵軍”是服務於阿里“中國供應商”項目的直銷團隊。曾有一位“鐵軍”把20萬的B2B國際電商服務,賣給國內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很明顯,這銷售用的是“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手段,爲了業績,賣給客戶他們根本用不上的產品。

怎麼處理呢?

阿里直接把銷售開除了,馬上把20萬退給客戶。

頂尖的企業家,面對客戶時極少做踩踏底線的事,因爲他們都非常清楚潛藏的巨大風險。

競爭中,一城一池的得失往往沒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拉好底線,步步爲營。

04

實際上吧,底線更多的體現,是在小事上。

去過“西貝莜麪村”的朋友可能有印象,在你點完菜之後,服務員會把手放在胸前,說一段話:“我們鄭重承諾,所有菜品不合口味可退可換,25分鐘內上齊所有菜品。”

接着拿出一個25分鐘的沙漏放在餐桌上。

這個承諾+沙漏,其實就是小小的底線態度。

反過來,日常生活中很多矛盾與問題,其實都源於底線的失守。人在邊界的節節敗退之下,將原本的小事發酵成了不可收拾的大事。

畢竟,犯錯成本越低,越容易犯錯。

最常見的幾種在小事上底線失守的情況:

1、無原則的退讓

這類案例太多了。

熟人合作往死裏砍價、朋友借錢不還、親戚長期住(賴)在自己家中……有些人在面對陌生人時能挺直腰板,可面對熟悉的人,反而習慣無節制的退讓。

“算了算了,大家都這麼熟了。”導致邊界混亂,扯出一堆糾紛。

這時請默唸一句話:你能無底線地原諒誰,誰就能無底線的傷害你

2、被輕易洗腦

很多職場PUA裏,員工面對特別極端的領導,一忍再忍,忍到最後都有些“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味道了。

·老闆惡語相向,你趕緊認錯,拼命反省自己哪裏做得不好;

·老闆剋扣工資,你默默想“以後我要努力不被扣”,默許合理性;

·老闆強制加班,你覺得這應該是爲了員工好,996起來毫無怨言。

       ……

我一個前同事,在上一家公司時被老闆忽悠得一塌糊塗,老闆今天說期權,明天聊人生,後天談理想。他作爲UI設計師,每月只拿1300塊錢,就這麼拿了一年多。

建議混職場的人遇到不公正待遇時,給自己設置個最糟糕的底線狀況:萬一比這狀況更差,我就走人。

及時止損,以避免被坑得更慘。

3、無節制地消耗時間與精力

簡單舉個例子。客戶找你做個方案,客戶說啥就是啥,讓你修改了100版然後回到第1稿,你內心已經滿是髒話彈幕了,還得強顏歡笑地說句:“好的呀。”

這樣大概率結果是什麼?

客戶無休止提需求,永不滿意;你滿腔怒火,也做得不爽。

不如一開始就談清楚邊界:允許修改幾次,修改範圍是哪裏,超過修改次數要如何收費。

對彼此都能產生約束,這也是種更加專業的體現。

最後我想說:

曾看到這麼一段話,格外贊同:

一個成人,最好的進攻性武器是自己的智商,最好的防守武器是自己的道德底線。

而有人正好相反,他們喜歡用道德武器來攻擊對手,然後用蠢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先學做人,後學做事。

先有底線,再博上限。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走得堅定,贏得坦然,活得好看。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