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清词丽句,写尽心中千般情


有一次,大学者李格非家中,高朋满座,文人学士济济一堂,大家谈诗论词,笑语风生。席间,李格非拿出一首词《如梦令》,请大家评论。有位诗人接过来大声吟诵:“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话音刚落,赞扬声四起:“意境优美,词句清丽,难得的佳作呀!”“情真意切,犹如一股山间清泉!”“妙就妙在‘绿肥红瘦’,堪称绝唱!”……李格非听到大家的称赞,笑在脸上,甜在心里。因为这首词是他的掌上明珠所作。

李格非的女儿就是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与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她的词作,善于移情于物,借景抒情。读其不同时期的作品,追溯其生平轶事。仿佛间,时光回环,回到九百多年前。

    少女时代,无忧无虑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他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大学者,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的才学深得苏轼的赏识。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李清照母亲的家世也是十分显赫,她的祖父王拱辰仁宗天圣八年(1030)十七岁举进士第一,由仁宗皇帝定为状元,并赐名拱辰。他在朝中做官五十五年,以自己诚信正直的品格和惊人的才华,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尊敬。

良好的家世,开明的父母亲,让李清照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也给予她自由快乐的生活。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深闺里的大小姐,过着优渥幸福的生活。她早期的词作大多是描绘这种生活: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在春光宜人的夏历三月初,无忧无虑的少女和衣而卧,沉沉入睡。醒来后看到女伴斗草嬉戏,心生欢愉之情。思及江梅花期已过,又见杨柳飞花,顿生惜春之感。黄昏时分,细雨飘飞,洒湿了心爱的秋千,有一点点的落寞之感。少女感春情思,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在六句的小令中,巧妙构出一幅图画,有描写,有叙事,有对话。昨夜风骤雨狂,词人担心春花为风雨所折,难以入睡,以酒解忧,吃多了酒,沉沉睡去。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此时她听到侍女收拾房间,开户卷帘的声音。就问道:外面怎么样啊?那孩子估计忙于琐碎事务,也并未留意外面的花草,听闻主人询问,匆匆看了一眼,回复道:“还好还好,你喜欢的海棠花一点没变。”主人叹道:“你知道什么呀!你再细看看,难道不是红的少绿的多吗?”

这首小令中最为人称道的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因为它用词极为独特。一般人心目中,红色鲜艳,应该“肥”,而绿色相对红色来说,是冷色调,应该“瘦”。可李清照却看到了绿肥红瘦,读出来的是她对海棠的无比爱惜。为之忧,为之愁,词人伤春、惜春之情都在一词之中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曲小词,道出了自然美景给她带来的欢愉之情,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到溪亭游玩,赏美景,饮佳酿,日暮方归。一叶扁舟摇荡于盛放的荷花之中,词人流连其中,美好的情趣和心境在字里行间,呼之欲出。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春天的早晨,初升的太阳洒下柔和的光芒,花瓣上的露珠闪耀着光芒。词人在花园里荡秋千,罗衣轻飏,她像燕子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荡罢秋千,出了一身薄汗,额上有细小的汗珠,她感觉有些疲倦,正欲休息片刻。

恰恰这时有个不速之客,一位衣着不凡,翩翩少年郎闯入了后花园,她来不及整理衣衫,急急忙忙回避,“袜戋刬金钗溜”,鞋子也来不及穿上,仅穿着袜子,匆忙前行,慌乱中掉了金钗,乱了头发。

她含羞避开男子追逐的目光,心中却又好奇来客是谁,但又不好大明大白的看。毕竟男女有别。于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假托嗅青梅,实则偷偷看上几眼。这首词,据说写的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初相遇,两个人一见钟情,彼此心生情愫。

  知已夫妻,深情相伴

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夫妻,志趣相投,可谓知已。两人从相遇到相知相伴,度过了许多幸福的时光。在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及诸多的词作里都有流露,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更是经久流传。

那一年,李清照随父母去大相国寺游玩。恰巧赵明诚也在。他与父母仆人一起来到大相国寺文物市场淘取书籍字画。李清照父亲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任礼部侍郎,同在朝廷为官,彼此相熟,两家人见面,打了招呼。再度相逢清照和明诚彼此倾心,再难相忘。

两家本来门当户对,赵明诚父母知晓儿子心意,便去李家提亲,一切便顺理成章。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二十一岁的赵明诚,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两个人相亲相爱,且志趣相投,可谓是知已夫妻,伉俪情深。

两个人都特别喜欢读书,喜欢金石字画等。明诚每次遇见心仪的书,就心心念念想着买回来。记得清照初嫁时,明诚还在太学当学生,父亲虽然身居高位,但本是寒门出身,又向来清贫俭朴,家庭积蓄并不多。有一次明诚想买书,但是没有钱,就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去买书和碑文。回到家里,清照也不曾有丝毫怨言,两个人开开心心读书,研究碑文,感觉非常的自由快乐。若是换作其他夫妻,怕是不能如此。

明诚做官后,更是节衣缩食,购买更多的文物字画,到了极其痴迷的程度。

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价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即使官宦子弟,但要筹备二十万铜钱,也不是容易的事!夫妻二人爱不释手,把玩了两夜,想尽办法也筹不到钱,只有还给了卖家。夫妇二人直觉可惜,为此不开心了好几天。

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一起校勘、刻写书籍。生活不是很富裕,李清照自觉节省钱来购买书籍。她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彩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他们把买来的书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意会心谋,目往神授,感觉乐趣无穷。

两个人也时常会在喝酒或者喝茶时候比赛,讲某一件事情出现在那一部书的第几卷第几页,说对了才能够喝酒、喝茶,这是他们两夫妻之间快乐的事情。李清照非常聪明,记忆力也好。平时夫妻二人游戏比赛时,说对答案的大都是她。

婚后,赵明诚在外为官,也曾有过聚少离多的时日,于是两个人常常以词传情,互诉衷肠。清照给他寄家书。

其中最出名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天来临,帘子被风吹起来,自己比菊花还要瘦。词人以西风、黄花作为意象,道尽了词人茶不思饭不想日渐消瘦的相思之苦。

这一首相思词,衍生出一个夫妻比诗的小故事。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大加赞赏,心里也生出一个念头,想写出一首超过妻子作品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清照词杂于其间,请来一些朋友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自叹不如,从此不与清照比相思。

到了高宗建炎年间,太夫人郭氏死于建康,明诚回家奔丧,物品不能全部载去,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青州老家还有十多间房屋的书册什物。两个人爱书大抵如此。他们几乎把自己的心血全部都付于其中了

    旧梦难寻,愁绪满怀

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被任命为湖州知州,需上殿朝见。六月十三日,与妻子分别。临别时,清照相问:“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呀?”明诚回答说:“跟随众人。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必须抱着揹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看着策马离去的丈夫,李清照担心不已。

此去月余,有家信到,得知明诚因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加上炎暑天气,感染成疾,后又患了疟疾。清照得知消息,担忧不已。她急速乘船东下,昼夜赶了三百里路,到达之后得知明诚性子急,服了凉药又患上了痢疾,病入膏肓,危在旦夕,见到清照后,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丈夫去世后,清照伤心难过,也生了一场大病。时局越发紧张,不得已,清照只能投奔明诚妹婿。其人当时担任兵部侍郎,在南昌做后宫的护卫。不幸的是,建炎三年十二月,金人攻下南昌,清照托人运送的一船船书籍,全数如云烟般消失了。只余下少数分量轻、体积小的卷轴书帖。

长江上游不能去,敌人情况难料。清照便去投靠兄弟李迒,辗转台州,剡县、睦州、黄岩,雇船入眼,追随出行中的朝廷,前往温州,又往越州、衢州,最终到杭州。中间遇到小人谣言,又有人暗中上表检举弹劾,清照内心惶恐,于是把家中青铜器等古物全拿出来,准备上交掌管国家符宝的外庭,谁知皇帝已驾幸四明。清照只好将文物寄放在剡县,后有人说全部归入了前李将军家中。

夫妻俩毕生心血流失大部分,余下的五六筐书画砚墨,清照再也不舍得放在别处,藏在床榻下,亲自保管。饶是如此,也无法保全,借居在越州当地居民家中时,有一天夜里,有人掘壁偷走了五筐,清照重金悬赏,寻回十八轴书画。其余的再无结果,后来听说被福建转运判官吴说低价买走了。这样一来,已经去掉了十分之七八。只余下一二件残余零碎的,有不成部帙的书册三五种。明知这些只是平庸的书帖,清照仍是爱惜不已。

清照一个人如孤雁般在南方漂泊流浪,过往的岁月再也回不去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珍藏的文物大多数丢失了。一个中年女子流落他乡。爱恨孤独,啃噬着她的心,化作诸多血泪之作,读来直击人心,令人潸然泪下。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清照南渡之后写的一首词,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自己内心深切的悲苦之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是一个整天愁苦的女子,她一起床便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漂流在大海中的人想要抓住点什么才能得救一般,希望找到一点东西来寄托自己的愁苦寂寞,可是终无所获。几杯淡酒敌不过傍晚的寒风,满地的黄花,没有心思去摘。旧时相识的大雁,向南飞去不再停留。一个人独坐窗前,什么时候才能挨到天黑。黄昏时,下起了细雨,雨滴打在梧桐叶上,声声入耳,令人愁绪更浓。

再如这一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暮春时节,日色已高,头犹未梳,离愁别恨,无可诉说。内心的痛苦哀愁,船载不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读到此处,令人唏嘘。

……

李清照是旷世才女,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诉说着自己生命里的幸福和悲伤。她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跨在南北不同的两种文化之中,使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成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也确实是实至名归。

李清照的词多是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人们往往会以为她是一位弱不禁风、充满惆怅的女子。事实并非如此,她的性格里更有令人敬佩的风骨。她出生于世家,但对权势和财富并不看重,并敢于和权贵作斗争。她敢于打破老旧的思想观念,提出词别是一家。她性格坚定,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她还心怀国家,心系黎明百姓,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

这些美好的品质,使得才女李清照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她的形象,她的作品,历经九百多年岁月的流转,愈加熠熠生辉。(水之湄mm写于2021.1.2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