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合隼雄的读书人生 》

      读书最好的目的,就在于,你会发现凭借自身阅读构建起来的小世界,能以体恤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

                                                      ——大花

        说起来,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却又似乎是命中注定。

        最近几年,一直觉得研究心理学会是件很有趣味的事情,当然这种趣味肯定是要包括艰难险阻,枯燥无味,攀爬,困顿,突破......最后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

      所以会有意无意关注与心理学方面有关的知识。

在我关注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公众号里,有好几个是书写婚外情的,看这类的文章大约快一年了吧。

      说到婚外情,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这这个博主的文章里,我看到的更多是多婚外情更深层次的分析剖解。他们的文章娓娓道来,坚韧有力量,见解往往针砭时弊,一针见血,让人称赞不已。

        于是,我时常想,到底是怎样一种人,可以将别人的心理看得如此透彻?难道是因为自己经历得多,纯粹出自于亲生经历后的所感所悟?想想,这又是说不通的呀。

        直到有一天,号主说,他平时看书,会大量涉猎心理学,包括诗歌,散文,心理学著作,其中特别喜欢日本的河合隼雄,并推荐了一些其作品。

        我立马去网上搜索,随后在淘宝上购买了这本《河合隼雄的读书人生》。


      “阅读的意义岂止传授知识,更在于感受作者的人生”。对这句话,深表同意。于是,我慢慢开始阅读了河合隼雄的人生。

        河合隼雄,1928年生。临床心理学者、心理治疗师。曾任日本文化厅厅长、日本京都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他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家,也是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

        伟人都是这么谦逊的么?沉浸在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个人怎么这么平易近人呢?又是如此可爱谦逊呢?

      河合隼雄日本兵库县,家中有六个兄弟,他排行老五。


        他说:“我小的时候,爱读书的都不算是好孩子。”可是很巧,他就是那个特别爱看书的孩子。但是他的父亲,与我们现在很多家长的观点史一致的:小孩子,除了教科书其他的都不用看,但如果真的想读书,星期六晚上可以读。于是,因为家里有这样的规定,又特别想读书,所以在学校跟同学说:其他的日子我可以多干些活儿,但星期六千万别让我做值日打扫卫生。”所以每到星期六,河合隼雄一放学抓起书包救往家里跑。

      我读这段时,觉得颇有意思,也是深深被感染了,原来读书,真的可以是这么有意思又催人奋进的事情。

      作者说,他们家在乡下算是比较西洋化的,家里会订阅《少年俱乐部》。书一送来,爸爸就藏起来,等到星期六才拿出来给他们兄弟几个看。

        一到星期六,放学不赶紧跑回家,哥哥们就会先拿到手,得一直干等到他们看完。想来这也是很焦急的一种等待吧。他们看的时候,要是忍不住伸过脑袋凑在边上,还要被他们凶。所以,终于知道为啥,他周六放学后就要赶快奔回家了。

      就这么一直读着,读了不少。有时候,还从每期的杂志上裁下来,合集做成书,保存下来,并自己冠之“独一无二”的书籍。

        家里兄弟多就是好,看完有趣的书,还可以一起表演,乐趣颇多。

        自小就开始阅读更方面的各种书籍,比如《伊索预言》《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看完这些就觉得日本的童话比较悲伤凄凉,所以在当时作者的眼中,疑点都不好玩。直到长大以后,才慢慢能体会出日本故事的意义了。

        在读完这么多的童话故事以后,河合隼雄的肚里里已经是个“故事小达人”了。有一件事情,给作者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记性一直很好,加上我很擅长讲故事,所以老师要批改作业嫌学生们吵吵闹闹的时候,就会叫我:“河合,你到前边来给大家讲个故事。”我呢,也很高兴地站到讲台上,说:“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灰姑娘的故事吧。”大家一听:“哇,太棒了!”讲故事的这段时间,老师就可以心无旁骛地批改作业了。

      想想,那样的场景,是多么美妙而又轻松啊。

【未完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