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研究,心靈成長~

聽了吳國珍教授的分享,讓我對於心靈成長有了更深的理解。吳教授的《中國教育這樣自然平衡》以及另一本《U型理論》的書我都給沒有讀過,可是卻被吳教授的講述所吸引。

我知道,吳教授的研究方向不在於什麼技術的外在,她的方向在於從內在出發,探尋人內心深處的對於生命,對於自己,對於他人的愛,因爲有了大愛,因此變得更加單純,願意傾盡更大的力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有價值的事情,而最小限度地不被現實困境所羈絆。

昨天和李平談論了很久,但是當時我還沒有聽過分享。今天聽了分享,我依然肯定我們昨天的交流。

今天通過吳教授的諒解,我發現在I 型理論,教學勇氣中同樣存在着很多心理學知識。這和自己讀過的一些書目產生了非常強的聯繫。從《正面管理》,《0-8歲兒童紀律教育》等,無論是偏實踐,還是理論性的書籍,他們都是站在那些心理學家的觀點、方式方法基礎之上建立的。比如吳教授講述的第三點放下:開放意志,生成聆聽。在《0-8歲兒童紀律教育》這本書中專門提到了一章溝通策略,向我們講述如何有效的溝通,其中傾聽又是多麼重要,如何纔是有效的傾聽,可以幫助解決策略問題,可以幫助建立良好的關係。因爲聆聽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它不是虛假的對話。

又再如接納,其實接納被我理解也是一種尊重。因爲尊重,所以和自己不同的觀點,想法或行爲舉動都可以被理解,因此被接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分性別,年齡的。發自心底對於生命、思想、個體的尊重。

因此會放下,吳教授說:“放下打開了內在空間,接受每一件事情,讓所有的關係都是愛的關係,容許生命經由自己活出,意識超越中創造更好的世界。對於教師羣體,當“開放內在空間”的氛圍自覺滲透到身邊三、五人的信任圈,就在自主創造機緣,隨時獲得養心氛圍的滋養。”其實,不僅是老師,對於其他行業,甚至人與人之間也會是這樣吧,這種能量在任何領域都是可以被傳遞,吸引他人的。

今天吳教授展示的一幅手繪U型理論的圖解時,在根源處有這樣一句話:一項干預措施的成功,取決於干預者的內在狀態。是的,我們是否做好一件事情,完全是由內在決定。內在力量纔是主導性的力量。外界的力量只能起到輔助型的作用。這也是《0-8歲兒童紀律教育》中爲什麼要發展兒童道德自主的原因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