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如何通過數據分析進行活動效果評估

作者介紹

@郝笑笑 微信號:hao-xiao-xiao。

目前在互聯網公司擔任數據分析師,並負責DAU流量的增長策略與數據監控。

希望可以和各位一起交流學習。


1   導語


相信對於很多剛入門的分析師小白來說,評估活動效果、洞察業務機會,是所有工作中最可以體現價值感的事情,但也可能是令我們最頭疼的事情。本文作者基於自身的實際工作經歷,結合一個真實的運營活動,對活動評估中可以複用的數據分析“套路”進行總結和整理,希望能夠給初接觸數據分析的同學帶來幫助。

e1ec982a97ab52102d8e2aaf69f6a802.jpeg

一般來說,互聯網公司的運營活動按照目的可以分爲3種:拉新、促活、品牌宣傳,儘管每種活動關注的核心績效指標完全不同,但是分析的思路還是可以套路化的。接下來,本文將以某次促活活動爲案例,分享下如何對一場活動的效果進行量化評估。


2   活動背景


伴隨着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增速越來越趨於飽和,用戶增長的破局方法不得不從拉新獲客轉換爲如何促活存量用戶。


通過第三方廣告媒體app(比如微信、抖音等)投放針對老用戶的素材對用戶促活,已經成爲很多公司用來提升存量老用戶活躍度的有效方法(後續會統稱爲“渠道拉活”)


某公司的市場投放部門也開始投入預算試水「渠道拉活」這一項目,在項目啓動一段時間後,已經回收累積了大量的用戶數據,但是:


  • 渠道拉活對於DAU的帶動貢獻究竟有多大?

  • 是否值得持續投入更多的資源?

  • 活動情況的ROI如何?是否符合預期?

  • 活動是否存在改進空間?

這些領導和業務方非常關注的問題,需要分析師基於數據給出公正和客觀的答覆。



3   分析框架和指標體系

3.1  分析框架

  • 活動整體增量效果評估 (包括短期效果分析、長期效果分析)

  • ROI 覈算(計算單用戶的拉新或者促活成本)

  • 參活用戶質量評估

  • 活動存在問題分析

3.2  指標體系

7e418337acc9f82657bddba790029278.png

3.21  流量規模


數據指標:

  • DAU

  • 參與活動的用戶數(舉例:渠道拉活成功召回的用戶數)

  • 通過活動首次調起app的uv(舉例:通過渠道拉活首次調起app的uv)

  • 通過活動首次調起app的uv佔day的比例(舉例:通過渠道拉活首次調起uv的dau佔比)

可解決的問題:

  • 通過對比事先制定好的活動KPI指標,評估目標完成率;

  • 與其他活動對比,評估促活的核心指標(通常是DAU)是否達到預期;

  • 評估渠道拉活能夠召回的用戶量級有多大;

  • 評估對DAU的淨增量貢獻有多大;

3.22  用戶質量、用戶畫像

數據指標:

  • 留存率(次日回訪率、7日回訪率、30日回訪率)

  • 日均使用時長

  • 核心功能***率

  • 核心功能人均PV

  • 人羣畫像(性別、城市、消費能力)

可解決的問題:

  • 評估渠道召回用戶的質量

  • 監測是否存在刷量作弊渠道

3.23  用戶行爲

數據指標:

  • 站外轉化漏斗(舉例:廣告曝光-廣告點擊-成功調起app-deeplink抵達特定頁面)

  • 站內核心行爲的轉化漏斗(舉例:活動頁-列表頁-詳情頁)

可解決的問題:

  • 評估用戶從站外渠道到抵達App的路徑是否順暢,發現產品bug或者可以改善的機會點

  • 評估活動的站內承接策略是否合理


4   分析過程

4.1  活動效果評估以及活動ROI分析

在量化DAU (或者活躍天數) 貢獻時,需要減去用戶的自然活躍量,即計算“淨增量”貢獻。該貢獻可以分爲當日貢獻和長期貢獻。


  • 當日貢獻是指:當日的召回用戶對於當日DAU的增量貢獻

  • 長期貢獻是指:由於召回用戶的後續迴流,在後續特定時間範圍還會持續貢獻的用戶天數增量。比如,活動後的50個參與用戶,在後續30天內人均活躍天數比活動前提高10天,那麼促活的增量貢獻就是1500天。


不得不承認,AB實驗最擅長處理歸因和量化的問題。它的思想是,將流量隨機分爲數量均勻和特徵均勻的兩組(即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用戶只有在產品策略上與對照組不同,因此我們可以認爲兩組用戶在同一時間維度上的指標差異,可以完全歸因於策略上的差異。


然而,該廣告拉活項目無法設計對應的AB實驗,但我們可以基於AB測試的思想,構造與實驗組“相似”的用戶羣體作爲對照組。具體過程如下:

4b21433238bdf64ccba8ce454c339461.png
  1. 將拉活渠道喚起app的用戶作爲實驗組,未曾被拉活召回的存量用戶作爲對照組;


  2. 選取可能影響用戶未來活躍度的特徵(比如機型、新增渠道、歷史活躍度、…),基於“特徵相同”的原則,對兩組用戶劃分爲 N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注意儘量將特徵通過區間離散化,避免劃分出的某一組落入的樣本數過少,導致兩組樣本的指標差異不可信,比如特徵「新增日期間隔」可以離散化爲:7天內、8-14天、14天以上;


  3. 計算 N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每一組的指標差異值,以及實驗組的總指標差異(等於每一組指標差異*人羣佔比的相乘結果求和)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計算出拉活對於當日DAU的貢獻、以及拉活對於未來30天DAU的總增量貢獻。


實際上,對於拉活對DAU的單次短期貢獻,有更爲簡便的方法,即基於“首次歸因”的思想,通過“拉活首次調起app的uv”進行量化評估,即如果用戶多次啓動過app,那麼只有當通過促活廣告首次調起app了,纔會計入到促活廣告的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歸因”的方法也可以應用至“產品新上線功能評估”的效果量化中,通常我們可以將“啓動app後首次訪問該功能的用戶量”作爲該功能對dau的貢獻量。


對於活動成本的核算,我們可以通過 “總成本消耗量 / 總DAU增量”,計算每個DAU增量的成本,以評估ROI是否符合預期。


4.2   用戶行爲分析、和用戶質量評估

可以以「大盤未參活用戶」、「同期同類活動」、「往期同類活動」分別作爲對比基準,基於用戶行爲漏斗、留存率、核心行爲pv、人均使用時長等指標,識別本次促活策略是否有薅羊毛或者作弊嚴重的渠道,並評估活動拉來的用戶質量好壞。但這裏不作爲本次分享重點,因此不再展開贅述。


5   結語

作爲數據分析師,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促活策略往往是五花八門,但是活動效果好壞的評估過程依然是有章可循的。最後,簡單總結下本文對於後續活動評估的可複用之處:


  • 如何構建活動評估的指標體系;
  • 如何量化歸因活動的短期貢獻(即“首次歸因”法);   
  • 如何在無法開展AB測試的情況下,通過構造對照組的方式,快速地量化評估長期的增量貢獻;



一個數據人的自留地是一個助力數據人成長的大家庭,幫助對數據感興趣的夥伴們明確學習方向、精準提升技能。關注我,帶你探索數據的神奇奧祕


1、回“數據產品”,獲取<大廠數據產品面試題>

2、回“數據中臺”,獲取<大廠數據中臺資料>

3、回“商業分析”,獲取<大廠商業分析面試題>;

4、回“交個朋友”,進交流羣,認識更多的數據小夥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