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er Video > Better Audio 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嗎?


By aefori

“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新興技術和令人驚喜的進步。計算機有量子計算,醫學領域有遺傳學,還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我們大多數人都覺得音頻技術已經接近完美,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在音頻領域,未來還會有哪些進展?我找到一篇文章,文章裏提到無線技術和噪音消除。其中大多數都不是新技術,但如果能看到它們得到進一步完善,那就太好了。”

—— 來自reddit小組audiophile 兩年前的一篇帖子




A. Let's start with Clubhouse 

Elon Musk 在 Clubhouse 上搞了場直播,結果現在人人都缺一個 Clubhouse 邀請碼 (連帶着SaaS 廠商順勢推了一波搭建實時語音聊天室的 Low-code SDK) 。背後除了歐美地區疫情宅家的焦慮以及永恆的資本力量 (誰能撼動 Andreessen Horowitz 的社交投資版圖?) 還有喫瓜羣衆典型的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心理在作祟。
我們在 App Store 搜索這個實時語音社交平臺時,發現同類型的應用還有 Dive、Stereo YAC (另外,打遊戲的同學應該會更喜歡Discord)

最開始因爲沒有Clubhouse的邀請碼(現在有了,please follow@livevideostack),我們報復性地把以上三個應用都給註冊了:Stereo 是一個更爲純粹的在線互動播客,用戶通過左右滑動(不是左滑就是右滑哈)切換博客頻道;YAC 是一個更適合團隊協作的語音信息傳送平臺,看起來正在努力與 Slack一類的企業協同軟件對接;Dive 是三個應用當中最像 Clubhouse 的,同樣的初創,同樣的語音羣聊,同樣的,我們被排在了 Waiting list 的第634位。而且看情況是邀請好友才能快速通過審覈(這都是和 pdd 學的嗎?)

最近登陸 Dive 的平臺,界面是這樣的,看來連 Beta 的階段還沒到。在這裏祝它一切順利,畢竟我們已經拿到了愛❤️的號碼牌——#634。

關於 Clubhouse 的使用感受——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除非你曾擠進過 Elon Musk 的直播間並且和他進行了愉快的互動)——就和上微博一樣,只是調動的主要感官從眼睛變成了耳朵。

 

和所有社交媒體一樣,在 Clubhouse,你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社羣,也可以找到自己最討厭的一羣人。你當然有機會聽到高屋建瓴的高質量內容(就像免費參加了一場高端的論壇,爽點還是有的),但親耳聽到一衆與你意見相左者在線發表一系列奇奇怪怪(甚至是冒犯性的)的言論也不是沒有可能。

 

上週聽36氪的播客——《科技鮮聲》——也聊到了Clubhouse,節目最後還預告會邀請聲網負責海外業務的同學到另一檔節目——《科技亂燉》——做分享,這裏不是廣告,有聽過的同學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你的收穫(雖然不知道新一期出來了沒有)因爲今兒我們並不打算再多講 Clubhouse 了。

 

只是想借 Clubhouse 這個由頭,聊聊蓄勢待發卻一直沒“發”的這場 “Audio Boom”


這裏,我們不止關心實時語音聊天軟件(比如 Soul、YY語聊室這些)本身,更關心這背後的音頻技術及其觸及的產品邊界。

 

當然,全球疫情與資本對遠程社交的又一波狂熱,難免讓我們對這場 “Audio Boom” 持觀望態度——至少現在,我們很難判定這是“保持社交距離”引發的互聯網世界的“虛假繁榮”,還是蓄勢待發馬上要“發”的一次真正的社交進化(就好像當初紅杉領頭 WhatsApp)


B. And r/audiophile

其實,自1875年第一個麥克風問世以來,音頻技術及其相關的產業一直在發展 (雖然很緩慢) ,但想要持續推動未來的技術創新,還需要人們不斷地 “Think outside the box”

 

雖然是基本的物理法則決定着聲音如何發出與傳遞,但與之相關的軟件與硬件並沒有停止過迭代與創新,從 AI降噪、背景音消除到 TWS 以及 Airpods Pro 的空間音頻,音頻專家們一直在探索與研發的路上步履不停。

 

Reddit 上的 audiophile 小組有一個問詢未來音頻技術的帖子,帖子是兩年前發的:

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新興技術和令人驚喜的進步。計算機有量子計算,醫學領域有遺傳學,還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我們大多數人都覺得音頻技術已經接近完美,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在音頻領域,未來還會有哪些進展?我找到一篇文章,文章裏提到無線技術和噪音消除。其中大多數都不是新技術,但如果能看到它們得到進一步完善,那就太好了。

 

在論壇的跟帖中,有用戶提到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機器學習、空間音頻、Synthetic audio 以及純音頻版的全息三維舞臺,還有用戶提到了算法的侷限、質量與速度的trade-off,以及看起來沒有任何改觀的市場認知—— “better video” 遠比 “better audio” 要重要得多得多得多。


聲音是我們生活的配樂(無論是background music還是人生主題曲),而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虛擬化(或者說越來越 Online)。因此,我們生活中的聲音也要更加線上化、雲化,聲音傳遞的方式自然也需要發生改變。

 

於是出現了YY語音,出現了視頻會議,出現了Siri、Alexa。在玩兒守望先鋒的時候,你可以一邊推車一邊聽 Billboard Top 40 的歌曲,還可以邀請朋友進入遊戲內的音頻聊天(即使他們不玩遊戲)

 

於是,人們開始着手解決音頻卡頓的問題、背景音嘈雜的問題、人聲模糊以及語音助手不夠智能的問題等等。

by Elise Vandeplancke

而在 Reddit 那篇帖子中提到的問題,有些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有些技術也實現了進一步的工程化落地,但時至今日,業界仍然缺乏一個通用的實時音頻解決方案、一個權威的實時音頻質量評價標準,以及將音頻硬件技術主流化的資金&人才支持(尤其是國內)

 

 

C. Her

在哈曼聯合 Futuresource Consulting 所做的一項調研中 (涵蓋6個國家8000名調研對象)

91%    的人相信音樂可以舒緩壓力

90%   的人將聲音視作自身生命組成的一部分

Spotify 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大多數千禧一代和Z世代認爲音頻爲他們提供了一個避風港,幫助他們逃離過度傳播的視頻類內容與因此受到的視覺刺激。這也解釋了近年來 podcast 的火熱—— 聽播客成爲一件很時髦的事情,你關注的頻道就和你的 playlist 一樣代表着你的個人品味。


音樂流媒體平臺擁有相似的曲庫、技術、社區文化以及定價機制,爲了讓自己脫穎而出,各平臺開始逐一向播客類產品領域開疆擴土。

 

然而,對於這些音樂流媒體平臺與播客本身來說,比如何用新技術提升用戶體驗帶來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要如何依據新技術開啓新的內容類別。

 

除了被一遍又一遍提及的與雲視頻會議相關的音頻體驗,隨着疫情逐漸好轉,產品規劃師們開始將目光投向音頻技術與應用背後的設計邏輯——音頻與人本身的連接,這也意味着未來的音頻技術將變得更加個性化與定製化。

by aeforia

Kate Burleigh, 亞馬遜的 Alexa Skills ANZ 的負責人稱,他們從世界各地的客戶那裏瞭解到,用戶之所以喜歡 Alexa,不僅是因爲類似的語音助手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便捷,還因爲他們可以通過與 Alexa 的對話建立起個性化的使用體驗,甚至是情感連接,就像電影《Her》的場景再現。

 

Amazon Studios 的前全球戰略主管  Matthew Ball 在《Audio's opportunity and who will capture it》中提及過音頻類 UGC 平臺短缺的問題。雖然沒有人在音頻方面“破解” UGC,但全球最大的視頻平臺(YouTube)就是基於UGC內容產生的,最大的電子遊戲平臺(Roblox)也是如此,最大的新聞發佈者(Facebook)也是 UGC (我們還可以提供出租車、電子商務、酒店等例子),所以總有人會找到創建音頻UGC平臺的正確方式。


如今,除了獨立搖滾,幾乎所有的新世代音樂都是“全數字化”的,因此樂器、節拍、人聲等可以完全分離拆解再創作(江湖俗稱Remix與鬼畜)。也許與遊戲和視頻相比,音樂製作軟件(雲端)和工作流程工具仍然相對落後,但很多公司,比如 SoundCloud、 Anchor 和 Splice,都在着手解決這個問題。


 

D. A Little Confidence

Matthew 還在他的博客中寫過:

 

“在整個20世紀和21世紀,音頻不斷髮展出新的格式與傳播媒介。從1927年無線電廣播的出現開始(它覆蓋了整個美國的音頻)——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的晶體管收音機使音頻真正便攜和私人化——再到今天,音頻類別的實際規模是一個世紀前的40倍、是50年前的兩倍,並且自1994年以來增長了30% 。”

 

正如20世紀時,音頻需要無線電廣播作爲載體傳遍萬家,21世紀的音頻也需要一個更廣闊的生存語境和更前沿的技術突破。雖然它是第一個收益於互聯網的主要媒體類別,但考慮到時間和收入,它也是現在與互聯網聯繫最少的那一個類別。


就像 Matthew 說的,音頻確實是從技術變革中成長起來的。但是,與其他類別的技術相比,它是在更長的時間範圍和更有選擇性的基礎上這樣做的。畢竟,音樂比電子遊戲早了一個多世紀,而且進化的時間也更長。此外,音頻分析應該少關注物理媒體的個體變化,更多關注用戶訪問方式。


令人鼓舞的是,現代科技對音頻類別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其收入模式、內容和交付方式的多樣性從未像現在這麼多。



編輯:Coco Liang

References:

https://www.axios.com/clubhouse-andreessen-horowitz-3a10475a-becd-4483-a81e-9ce76d24e85f.htmlhttps://www.axios.com/tech-companies-work-from-home-boom-aaa6bb65-d6bf-4c2c-9605-19cc24be15c0.html

https://www.joinclubhouse.com/welcoming-more-voices 

https://news.harman.com/blog/the-future-of-listening-its-the-decade-of-soun

Spotify for Brands “Culture Next” report, Vol. 1, 2019.

https://stoppress.co.nz/partner-articles/the-future-of-audio-technology/


活動推薦


從上海到舊金山,2021 LiveVideoStackCon迴歸上海
2020年的LiveVideoStackCon受到COVID-19的影響,兩次改期,並不得不改爲線上大會。這樣一算,明年4月即將舉辦的LiveVideoStackCon是時隔兩年再次迴歸上海。
https://sh2021.livevideostack.com/


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上方鏈接瞭解更多活動詳情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LiveVideoStack(livevideostack)。
如有侵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