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智慧之“生态篇”(下)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延命紫云袅袅》系列  第059篇

(接上)什么状态,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儿,怎么做事儿,为什么做事儿等,都是生态链布局好的。“时间线”和“空间体”本来一体,唯有人类的意识出现了错觉,把感觉或臆想当成了现实,才把它们分裂开来,导致迷忘了自己是谁、去往哪里,遗忘了所在的“时间线”;迷忘了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迷茫了所在“空间体”的全貌,于是离开了生态链,被永恒的生态链所淘汰。

如果我们想要重新回归永恒且万物一体的生态链,在上篇所述把握住“时间线”和“空间体”的基础上,还要把握住人类自身之间本来存在的相互关联,建立起完整的生态链思维,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之中。

三、把握人际链

万物都是一体的,包括人。人即众人,众人即“咱”,不可分裂、分割、对立,分裂则相伤,对立则互害,否则即变态。在人的生命里,唯有灵魂是相对独立的,肉体、情体、慧体、宗体皆与众人血脉相连。所以,人际链对于我们来说,更为迫切和重要。

所谓人际链,是指人们之间基于共通的成长使命,本来存在的相互链接和联结,其中包括“区别”、“联系”、“互补”等三个方面。表面上看,“区别”是人的个性体现,“联系”是人的共性体现,其实,“区别”是提示人相互借鉴和借用的信号,“联系”是提供给人相互借鉴和借用的媒介,“互补”才是人们之间关系的实质,包括陪伴、借鉴和借用等方式。

所以,所谓别人,其实只是自己的镜子,自己的替身,自己的守护者和塑造者;所谓众人,你我他她皆是“咱”。把自己当作众人的中介,咱们就能够联结在一起了;反之,若把别人当别人,其实被遗弃的正是自己。既然大家相互之间是一体的,每个人自然是别人的介体,而不是所谓的主体,是自己的主体,而不是别人的主体。人人是主体,必然相对立;人人是介体,相互成一体;对立必相损,一体必互益。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人际链,从而实现相互间的陪伴、借鉴和借用呢?方法就是“做介”,别人想做、该做而做不到的事儿,帮助或支持别人做到。宗旨是把握自己、管住(定住)自己,自我成长、服务生命(包括自己),把众人的一切资源有效地联结起来,保障未来永远可持续,保障子孙后代生生不息。

当好别人的媒介,要做到行为“公”,利益“共”,治理自己保障“公”,服务别人保障“共”。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只有共享,才能持续。真要伙真,善要伙善,美要伙美,贵要伙贵,慧要伙慧,利要共利。一枝独秀,只留瞬间;彼此伙共,永远璀璨。

管住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美好,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样,你周围的世界,包括别人,也就变得美好了。否则,你老想管住别人,改变别人,一切麻烦就都来了,无论你或别人,都会因此而变得更不好。道理就是如此简单。

四、生态链思维

我们一定要把思维和思考区别开来。思考用的是左脑,属于理性,反应的只是线段或平面,只对物质的是非利害有效,还会消耗生命能量;而思维用的是腹脑,属于悟性,可跨越时空的维度,反应的是立体的生态链,服务的是未来和可持续,而且不消耗生命能量。其根本区别,在于思维是对不同维度(世界),也即生态链的更全面反应。

宇宙万物和整个世界,都是“造化者”(自然)的同一个生态链“布局”,只是我们的智商还无法完整的反应它而已。只能尽量地通过生态性或生态链思维,让自己的心、身和思想同在一处,不离生命宗旨,从而保障身边本来一体的时间线、空间体和人际链自然合一,不裂掰,不分裂,不相斥。

生态链思维,其实就是立体(完整全面全息)思维、协举(相关各方协调并举)思维、介反(通过中介使事物反转)思维,是符合事物动态走势的思维。其简易模式,就是“接二连三”,即先看清事物的两极,再找到两者之间的公奉(中介),然后“三位一体”地看待事物,非“三”不全面,非“三”不判断,非“三”不作为,非“三”不美观。

比如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合道,我们的情绪就可以作为中介,根据情绪状态去评判,通过改善情绪来调整。比如评判或调整家庭事务,养命宗旨(身心健康)、孩子、未来就可以作为中介。想要取得某个实物或利益,另一个实物、利益就可以作为中介,相互代偿等。

比如两人相处,找到一个公奉点或中介方,构成三位一体,走中和路线。做一件事情,作失败、成功、成败兼有等三种打算,组合三类不同特质和资源的人参与。对待实物,设立美观、实用、时限等三类目标。对待人生,设立物质、精神、健康等三方面目标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